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沙巴

|
发布: 8:30pm 17/09/2024

星洲日报

《星洲日报》情义95周年报庆宴会

星洲日报

《星洲日报》情义95周年报庆宴会

【特稿】走過95載 見證時代變遷 星洲日報 堅守初心

沙巴《星洲日報》位於亞庇哥隆邦辦事處。

《星洲日報》於1929年1月15日在新加坡創刊,當時馬來西亞華文報業正逢草創初期,《星洲日報》應運而生,肩負起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並在馬來西亞華文報業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逐步完成了各個歷史階段的任務和責任。

ADVERTISEMENT

今年是《星洲日報》創刊95週年。回顧過去,《星洲日報》經歷了不同年代的風雨考驗,但始終堅持初衷,繼續追求報業理想,致力於促進各民族團結,並積極支持國家的民主化和現代化進程。

星洲日報位於八打靈再也的總社外觀。
首份華文報 1815年發行

世界上第一份華文報《察世俗每月統記傳》於1815年在馬六甲發行,由英國傳教士用於宣揚教義,並於1821年停刊。馬新第一份真正的新聞報紙是1881年創刊的《叻報》,創辦人薛有禮旨在推廣華人文化,但作風較為保守。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中國清朝的腐敗激發了改革呼聲,推動了文人辦報的風潮。梁啟超創辦的《新民叢報》成了先驅,提出了辦報兩大職責:監督政府和嚮導國民。梁啟超的改良派與孫中山的革命派爭奪輿論陣地,推動了中國報業的成長。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及國共兩黨的波動,也加速了報業的發展。這一時期,馬來亞和新加坡的華文報紙紛紛湧現,思想百花齊放,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星洲日報》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登上歷史舞臺。

《星洲日報》的創辦人胡文虎和胡文豹原籍中國福建永定,僑居緬甸仰光,家族三代經營“永安堂國藥行”,專售“虎標萬金油”。受到《南洋商報》創辦人陳嘉庚成功宣傳樹膠產品的啟發,胡文虎認識到報紙宣傳的重要性。他首先出版了《星報》,隨後與春源印刷廠合併,出版《星洲日報》。其辦報初衷不僅是宣傳藥品,更是發揚三民主義、提倡教育及促進中西文化交流。

胡文虎兄弟深知辦報需人才,因此他們聘請著名報人傅無悶擔任總編輯,招募了多位本地記者,並在吉隆坡、檳城、怡保等地聘用特約記者,通訊員遍及上海、香港、廈門、日本及法國等地。

他們購置了先進機器,廣泛採用電報,版面也進行了革新。為應對競爭,他們採取了降價策略,對學校和社團提供半價優惠。1929年7月,《星洲日報》推出《星光圖畫副刊》,由著名畫家張汝器主編,特約畫家如葉淺予、黃文農、郎靜山為圖畫記者。經過這些努力,《星洲日報》的發行量從最初的5000份增至7000份。

往後幾年,《星洲日報》不斷創新,出版了4冊紀念刊,大大提升了其形象。《星洲日報》的四個大字,最初由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蔣中正所題。

創刊初期遇經濟大蕭條

《星洲日報》創刊初期遇到了世界經濟大蕭條,各行各業相繼倒閉,包括《叻報》、《總彙新報》和《新國民日報》。但《星洲日報》在胡文虎兄弟的領導下,通過增購設備、引進人才和改革創新,逆勢而上。1931年“九一八事變”及“七七蘆溝橋事變”後,中國動盪不安,大批文人南來支持抗戰。1938年底,《星洲日報》聘請郁達夫編輯文藝副刊《晨星》、《文藝週刊》和《繁星》,他在3年內發表了超過400篇抗日政論和雜文。

《星洲日報》還大力提升內容,增設“南洋研究”版塊。1940年代,許雲樵和姚楠等人在報社成立南洋學會,專注研究南洋歷史和風土人情。

1942年2月12日,日軍佔領新加坡後,《星洲日報》被迫停刊。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後,《星洲日報》於9月8日復刊,但設備和資料幾乎全失,社會動盪和經濟萎縮迫使報紙只能勉強維持。翌年,胡文虎回到新加坡,他推動改革,設立吉隆坡辦事處,將報紙每日從新加坡運送到馬來半島發行。

1955年至1957年,馬來亞與新加坡反殖浪潮風起雲湧,《星洲日報》成為主要言論平臺。1957年馬來亞獨立後,華文報業內容開始趨向在地化,但馬新主要的華文報紙隨著兩地的政局分化逐漸分離。

1965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分家;翌年7月7日,《星洲日報》位於八打靈再也新廠隆重開幕,由時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親自主持。初期,報紙由新加坡總社編輯部編排,通過電傳製版;後期則建立起獨立的編輯、製版和印刷運作。

 
513為新聞管制埋伏筆

1969年,馬來西亞發生了“513”種族衝突事件,深刻改變了國內政治生態,促使“新經濟政策”誕生,為政府對新聞界實施有限度開放管制埋下伏筆。

1982年,新加坡的《星洲日報》和《南洋商報》合併,以《聯合早報》與《聯合晚報》的名字出版。新加坡《星洲日報》宣告結束。同年,馬來西亞政府頒佈新令,禁止外資控制國內報章股權,於是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的控制權由胡家轉到檳城建築商拿督林慶金的手中。

1987年初,馬來西亞經濟不景氣,《星洲日報》陷入財務危機,被銀行接管。同年10月,《星洲日報》因報道不諳華文者擔任華校高職的事件,在“茅草行動”下被政府吊銷出版準證,被迫停刊。當時總編輯劉鑑銓四處尋求資助,幸運地遇到丹斯里張曉卿爵士。張曉卿與銀行達成協議收購《星洲日報》。1988年4月,《星洲日報》通過努力爭取,獲得內政部重發出版準證。

復刊後的《星洲日報》發行量節節上升,成為中港臺以外最大的華文日報。2004年10月,《星洲日報》與《光明日報》、《亞洲眼》、星洲網站及教育刊物如《學海》、《星星》和《小星星》正式組成了星洲媒體集團,並在吉隆坡證券交易所主要交易板上市。

2007年,星洲媒體集團與香港明報集團合併,並邀請南洋報業參與。在合併計劃下,明報企業將取代星洲媒體在馬來西亞交易所的上市地位,成為首家在馬來西亞和香港雙邊上市的公司。2008年,合併計劃通過,新集團取名“世華媒體”,旗下中文日報包括《明報》、《星洲日報》、《光明日報》、《南洋商報》、《中國報》,以及《亞洲週刊、《亞洲眼》等30多家雜誌,業務遍佈世界多地。

《星洲日報》堅持“社區媒體”的辦報理念,致力於為沙巴人提供貼近生活的信息。
2014年沙巴設立印刷廠

2014年,《星洲日報》在沙巴設立了印刷廠,秉承其“社區媒體”的辦報理念,致力於為沙巴人提供貼近生活的信息。沙巴《星洲日報》不僅覆蓋面廣泛,還積極拓展電子報讀者群和社交媒體受眾群,以多元化的閱讀和觀賞體驗回饋讀者。除了文字,本報也用視頻呈現新聞,如晨間新聞,內容涵蓋沙巴及全國重要時事。如今,沙巴星洲網每月總瀏覽量達140萬次,唯一訪客人數更高達60萬人,領先沙巴各媒體。

沙巴《星洲日報》關注本地政經文教發展,也以維護華文教育為己任,包括為中學培訓校園記者,提供學生寫作和分享視頻的平臺,還與中國駐亞庇總領事館、東盟中國投資促進會等合作,舉辦各種愛華文運動,如小學閱報計劃和非華裔華文演講比賽,受到各校支持。

在2020年疫情期間,星洲日報基金會積極籌款,向沙巴醫院捐贈了總值300萬令吉的醫療設施和防護用品。這一行動體現了《星洲日報》始終秉持的服務社會理念,回饋社會,支持地方發展和公共事業。

張聰:《星洲日報》繼續與華社同行,與公理同在,邁向百年輝煌。
張聰:用95年時間建立互信

世華媒體集團主席張聰在世華媒體團拜暨星洲日報95週年慶推介禮上表示,建立信任是一項漫長的工程,《星洲日報》用了95年事件,一步步與社會尤其華社建立休慼與共的聯繫和互信。

“我們沒有忘記一代又一代無畏無悔付出的星洲人。無論是晴空萬里,還是狂風驟雨,總有一群人咬緊牙根撐起《星洲日報》。”

她強調,《星洲日報》會繼續扮演好監督角色,發揮制衡權力的第四權功能。儘管這是媒體肩上的重任,《星洲日報》將始終恪盡職守,與華社共存共榮,捍衛華社權益。

“我們守護辦報初衷,我們守護社會公益,我們守護文化傳承,我們守護人間溫暖。這是我們的信念和堅持。《星洲日報》繼續與華社同行,與公理同在,邁向百年輝煌。”

沙巴《星洲日報》印刷廠運行的這10年間,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包括優化印刷技術和生產流程。
《星洲日報》於2014年在沙巴設立了印刷廠。
《星洲日報》於2014年在沙巴設立了印刷廠。
《星洲日報》致力於推廣愛華文學生閱報計劃,並獲得各界的大力支持。

沙巴《星洲日報》與企業合作,回饋一直支持本報的讀者。
星洲日報基金會發動社會力量,為生命作戰。

疫情期間,《星洲日報》基金會關心沙巴醫院對防護用品的需求,適時支援前線人員。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