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于1929年1月15日在新加坡创刊,当时马来西亚华文报业正逢草创初期,《星洲日报》应运而生,肩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并在马来西亚华文报业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逐步完成了各个历史阶段的任务和责任。
ADVERTISEMENT
今年是《星洲日报》创刊95周年。回顾过去,《星洲日报》经历了不同年代的风雨考验,但始终坚持初衷,继续追求报业理想,致力于促进各民族团结,并积极支持国家的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
首份华文报 1815年发行
世界上第一份华文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于1815年在马六甲发行,由英国传教士用于宣扬教义,并于1821年停刊。马新第一份真正的新闻报纸是1881年创刊的《叻报》,创办人薛有礼旨在推广华人文化,但作风较为保守。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清朝的腐败激发了改革呼声,推动了文人办报的风潮。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成了先驱,提出了办报两大职责: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梁启超的改良派与孙中山的革命派争夺舆论阵地,推动了中国报业的成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及国共两党的波动,也加速了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马来亚和新加坡的华文报纸纷纷涌现,思想百花齐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星洲日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
《星洲日报》的创办人胡文虎和胡文豹原籍中国福建永定,侨居缅甸仰光,家族三代经营“永安堂国药行”,专售“虎标万金油”。受到《南洋商报》创办人陈嘉庚成功宣传树胶产品的启发,胡文虎认识到报纸宣传的重要性。他首先出版了《星报》,随后与春源印刷厂合并,出版《星洲日报》。其办报初衷不仅是宣传药品,更是发扬三民主义、提倡教育及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胡文虎兄弟深知办报需人才,因此他们聘请著名报人傅无闷担任总编辑,招募了多位本地记者,并在吉隆坡、槟城、怡保等地聘用特约记者,通讯员遍及上海、香港、厦门、日本及法国等地。
他们购置了先进机器,广泛采用电报,版面也进行了革新。为应对竞争,他们采取了降价策略,对学校和社团提供半价优惠。1929年7月,《星洲日报》推出《星光图画副刊》,由著名画家张汝器主编,特约画家如叶浅予、黄文农、郎静山为图画记者。经过这些努力,《星洲日报》的发行量从最初的5000份增至7000份。
往后几年,《星洲日报》不断创新,出版了4册纪念刊,大大提升了其形象。《星洲日报》的四个大字,最初由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蒋中正所题。
创刊初期遇经济大萧条
《星洲日报》创刊初期遇到了世界经济大萧条,各行各业相继倒闭,包括《叻报》、《总汇新报》和《新国民日报》。但《星洲日报》在胡文虎兄弟的领导下,通过增购设备、引进人才和改革创新,逆势而上。1931年“九一八事变”及“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中国动荡不安,大批文人南来支持抗战。1938年底,《星洲日报》聘请郁达夫编辑文艺副刊《晨星》、《文艺周刊》和《繁星》,他在3年内发表了超过400篇抗日政论和杂文。
《星洲日报》还大力提升内容,增设“南洋研究”版块。1940年代,许云樵和姚楠等人在报社成立南洋学会,专注研究南洋历史和风土人情。
1942年2月12日,日军占领新加坡后,《星洲日报》被迫停刊。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后,《星洲日报》于9月8日复刊,但设备和资料几乎全失,社会动荡和经济萎缩迫使报纸只能勉强维持。翌年,胡文虎回到新加坡,他推动改革,设立吉隆坡办事处,将报纸每日从新加坡运送到马来半岛发行。
1955年至1957年,马来亚与新加坡反殖浪潮风起云涌,《星洲日报》成为主要言论平台。1957年马来亚独立后,华文报业内容开始趋向在地化,但马新主要的华文报纸随着两地的政局分化逐渐分离。
1965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分家;翌年7月7日,《星洲日报》位于八打灵再也新厂隆重开幕,由时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亲自主持。初期,报纸由新加坡总社编辑部编排,通过电传制版;后期则建立起独立的编辑、制版和印刷运作。
513为新闻管制埋伏笔
1969年,马来西亚发生了“513”种族冲突事件,深刻改变了国内政治生态,促使“新经济政策”诞生,为政府对新闻界实施有限度开放管制埋下伏笔。
1982年,新加坡的《星洲日报》和《南洋商报》合并,以《联合早报》与《联合晚报》的名字出版。新加坡《星洲日报》宣告结束。同年,马来西亚政府颁布新令,禁止外资控制国内报章股权,于是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的控制权由胡家转到槟城建筑商拿督林庆金的手中。
1987年初,马来西亚经济不景气,《星洲日报》陷入财务危机,被银行接管。同年10月,《星洲日报》因报道不谙华文者担任华校高职的事件,在“茅草行动”下被政府吊销出版准证,被迫停刊。当时总编辑刘鉴铨四处寻求资助,幸运地遇到丹斯里张晓卿爵士。张晓卿与银行达成协议收购《星洲日报》。1988年4月,《星洲日报》通过努力争取,获得内政部重发出版准证。
复刊后的《星洲日报》发行量节节上升,成为中港台以外最大的华文日报。2004年10月,《星洲日报》与《光明日报》、《亚洲眼》、星洲网站及教育刊物如《学海》、《星星》和《小星星》正式组成了星洲媒体集团,并在吉隆坡证券交易所主要交易板上市。
2007年,星洲媒体集团与香港明报集团合并,并邀请南洋报业参与。在合并计划下,明报企业将取代星洲媒体在马来西亚交易所的上市地位,成为首家在马来西亚和香港双边上市的公司。2008年,合并计划通过,新集团取名“世华媒体”,旗下中文日报包括《明报》、《星洲日报》、《光明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以及《亚洲周刊、《亚洲眼》等30多家杂志,业务遍布世界多地。
2014年沙巴设立印刷厂
2014年,《星洲日报》在沙巴设立了印刷厂,秉承其“社区媒体”的办报理念,致力于为沙巴人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沙巴《星洲日报》不仅覆盖面广泛,还积极拓展电子报读者群和社交媒体受众群,以多元化的阅读和观赏体验回馈读者。除了文字,本报也用视频呈现新闻,如晨间新闻,内容涵盖沙巴及全国重要时事。如今,沙巴星洲网每月总浏览量达140万次,唯一访客人数更高达60万人,领先沙巴各媒体。
沙巴《星洲日报》关注本地政经文教发展,也以维护华文教育为己任,包括为中学培训校园记者,提供学生写作和分享视频的平台,还与中国驻亚庇总领事馆、东盟中国投资促进会等合作,举办各种爱华文运动,如小学阅报计划和非华裔华文演讲比赛,受到各校支持。
在2020年疫情期间,星洲日报基金会积极筹款,向沙巴医院捐赠了总值300万令吉的医疗设施和防护用品。这一行动体现了《星洲日报》始终秉持的服务社会理念,回馈社会,支持地方发展和公共事业。
张聪:用95年时间建立互信
世华媒体集团主席张聪在世华媒体团拜暨星洲日报95周年庆推介礼上表示,建立信任是一项漫长的工程,《星洲日报》用了95年事件,一步步与社会尤其华社建立休戚与共的联系和互信。
“我们没有忘记一代又一代无畏无悔付出的星洲人。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狂风骤雨,总有一群人咬紧牙根撑起《星洲日报》。”
她强调,《星洲日报》会继续扮演好监督角色,发挥制衡权力的第四权功能。尽管这是媒体肩上的重任,《星洲日报》将始终恪尽职守,与华社共存共荣,捍卫华社权益。
“我们守护办报初衷,我们守护社会公益,我们守护文化传承,我们守护人间温暖。这是我们的信念和坚持。《星洲日报》继续与华社同行,与公理同在,迈向百年辉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