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畑龍,這位大馬全能藝人,不僅活躍於客家語流行音樂創作和演唱領域,還在電臺DJ、導演、廣告製作等方面展現才華。如今,他所塑造的“Ah Boy”角色在網路平臺引發了熱議,並逐漸在非華裔群體中聲名鵲起。Ah Boy是沙巴華嘉混血兒,有著沙巴人獨有的腔調,幽默親切,帶著爽朗的笑聲,深受觀眾的喜愛。
ADVERTISEMENT
餘畑龍說,創作源自生活,而Ah Boy正是沙巴風土民情的縮影。他說,或許會有人覺得Ah Boy呱噪,但他堅持認為這正是其鮮明個性的表現,並通過這個角色展現了沙巴的獨特魅力。
他表示,網絡平臺為許多人提供了實現夢想的機會,他們通過網絡平臺發佈並推廣了自己的作品,其中不乏好作品。一旦作品獲得一定的知名度,他們就會有更多的創作動力,表現也會越來越出色,從而吸引更多支持者及商家的關注,可能提供資金支持,幫助他們走得更遠。
“我不敢說能走多遠,但肯定比傳統模擬錄音時代要容易得多、速度更快。以前我們得敲遍各大唱片公司的門去尋找機會,運氣好的話可能會見到負責人,但通常都沒有結果。如今有了網絡平臺,許多人包括歌手得以宣傳自己的作品,效果都相當不錯。”
10年辛酸淚 成功非偶然
餘畑龍的音樂之路也得益於社交媒體,他的第一首自創歌曲《哈亞庇,溜貨私》在優管(YouTube)上的點擊率破萬,緊接著他推出的第二首自創歌曲《海邊看飛機》(不要去英國)也累積了數十萬的點擊率。在沒有唱片公司支持的情況下,他還成功發行了個人專輯《客家歌撞(創)作》和《不要去英國2》。2010年,他憑《海邊看飛機》在廣東梅州舉辦的中國首屆客家流行音樂金曲榜頒獎盛典上,獲選十大金曲獎。
餘畑龍的成功並非偶然,這背後是10年的辛酸和血淚。
從學生時代開始,餘畑龍就對歌曲創作充滿熱忱。在沙巴崇正中學高三那年,他把自己的創作寄往西馬參加海螺音樂歌曲創作比賽併入圍半決賽。雖然最終未能闖入決賽,但他見識到許多實力強勁的對手,包括當時尚未成名的情歌天后梁靜茹,這些經歷開闊了他的視野,激發他繼續追求音樂創作的夢想。
比賽之後,餘畑龍留在吉隆坡修讀廣告平面設計,並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組建了樂團。這支樂團在全國創作歌曲大賽中獲得了總冠軍、最佳作詞和最佳演繹獎,還受到了音樂製作公司的青睞,並與臺灣唱片公司簽訂了5年合約。然而,當時年僅21歲的餘畑龍並沒有等來專輯的發行,而是一次次現實的打擊,加上合同的限制,他陷入了“身不由己”的境地。追夢之路崎嶇難行,彷彿看不見盡頭。
他在學院畢業後恰逢1997年經濟風暴,找不到工作,只能在民歌餐廳駐唱,以微薄的收入勉強度日。“我告訴自己,就10年時間,不行的話,就回沙巴。”在這段時間裡,他依舊努力學習編曲技巧,自我提升。
經歷了種種挫折的餘畑龍最終回到沙巴,從事廣告平面設計。儘管如此,10年的磨練並未將其對音樂的熱愛消磨殆盡,他堅持創作,還設立了自己的錄音室,研究音樂製作技巧。
越被反對 越是堅持
如果說唱歌的天賦遺傳自“亞庇歌王”的父親,那么樂觀開朗的個性則深受母親的影響。餘畑龍說,當他創作客家歌曲時,音樂人朋友曾建議他不要創作只適合“小地方”的“甘榜歌”。但越是有人反對,他越是堅持,這也使得客家語音樂創作成為他追夢路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雖然餘畑龍並非在沙巴出生,但自幼在沙巴長大,深深愛著這片多元且充滿熱情的土地。這也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唱出客家話特有的詼諧和幽默,成功引起許多人的共鳴,甚至衝出海外,讓中華地區的朋友認識到沙巴,認識到他歌曲中的“生肉面”。
“我發現,當我們創作本地歌曲時,能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團結力量,傳播效果也會更好。”
當他聽導遊朋友提到,不少中國遊客一到沙巴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品嚐生肉面時,他感到非常欣慰。這也正是他創作客家歌曲的初衷,希望通過更廣泛的傳播渠道,讓更多人認識沙巴,瞭解沙巴的客家文化。
搞笑作品 思考人生
餘畑龍表示,從事網絡創意內容確實需要不斷推出新作品來保持曝光率,但他並不想被“流量”束縛住。他更注重生活的質量,尤其是作為一名父親,他必須在工作和生活之間找到平衡。因此,他形容自己相比其他網絡內容創作者“顯得較隨意”,但對創作始終充滿熱情。
他說,許多人發佈作品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快速成名。“但這不是我的方式。紅不紅不該只營銷外貌。想要走得遠,就該專注作品本身,打好基礎,提高內容質量,才能取得觀眾的認同。”
“我的這番話可能會引來很多的質疑,有者可能認為我並沒有特別‘爆’的作品。但’爆’是個難以定義的概念。我們有很多譁眾取寵的方法,比如單純的惡作劇,或許能帶來短暫的快樂,但無法持久。我們還是要靠作品本身來說話。”
餘畑龍表示,他理解網絡創作者通常需要通過製造話題或突出事物的特點來吸引觀眾的注意,以達成目標或目的。然而,他強調,創作者應當展現真實的生活並充分發揮創意,但不應以個人隱私作為博人眼球的手段。
“創意可以激發他人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做出傷風敗俗的事情。就像周星馳的電影,他通過搞笑引發人們對人生的思考,而不是僅僅讓人覺得無聊或強迫觀眾笑。”
創意幽默 該有底線
餘畑龍坦言,在馬來西亞,“網紅”這個這個稱呼可能不是特別光鮮。一些網紅為了增加流量以提升產品銷售或作品曝光度,選擇引發熱議的八卦或爭議話題。他理解這種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取決市場需求和人們對網絡內容的偏好,這種趨勢雖然普遍,但並非一種積極現象。
他認為,無論出於何目的,每個網絡使用者都有責任營造一個友好的網絡環境,網絡創作者更該自我管控。他們可以盡情發揮創意和幽默,但必須要有底線。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餘畑龍希望孩子們接觸的網絡內容能夠引導他們向善和向上,因此促請網絡創作者在發佈內容之前,應當慎重考慮,別讓有傷風化的內容影響了涉世未深的孩子。
“我們理解商業、創意和流量三者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商家需要流量,市場渴望更多創意,我們必須在這之間找到平衡。但是如何掌握內容的‘度’,取決於個人的社會責任感。”
“我想說的是,敢做自己和放縱自己是兩回事;顯得幽默還是看起來愚蠢,二者也不能混為一談。”
餘畑龍表示,與其通過極端手法博取眼球,不如發揮自身專長和專業,像許多臺灣的網絡內容創作者一樣,大家營造更健康的網絡環境,共同提升整體內容質量。
大馬中文娛樂圈渴脫困
餘畑龍指出,儘管文藝工作者需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尋求突破,但大馬中文娛樂圈的主要困境在於缺乏本地的支持和資源。
他說,大馬華人人口逐漸減少,加上一部分華人不熟悉華語或對本地華文歌曲興趣不高,這限制了本地中文娛樂圈的發展。此外,與中港臺及新加坡相比,本地中文娛樂圈的活躍程度明顯不足,這也是為何早期許多藝人希望衝出海外,到臺灣或香港等中華市場尋求發展。
“對比在本地發展的藝人,觀眾可能更關注在海外打響知名度的大馬藝人,這使得本地藝人想尋求本地認同時有所制約。或許,我們換個思維,我們支持本地藝人,讓他們在國內積累知名度後衝出大馬,並在海外贏得聲譽,為國爭光。”
餘畑龍分享了他在臺灣和中國的經歷,儘管因地域差異,他的客家歌曲在詞句表達上有所不同,但仍然受到了極大的尊重。相比之下,大馬中文娛樂圈仍缺乏這種風氣,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創意領域的多樣化發展。在沙巴,雖然有不少藝術表演組織和協會積極推動本地藝術,但風格各異,各自為戰在所難免,較為缺乏一致性和協作,整體發展或受侷限。此外,要吸引年輕人投身創意領域,不能固守傳統或只關注過去的成就,這可能會讓年輕人感到乏味。若要振興大馬的創意產業,就必須不斷創新,才能開闢新的格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