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庇20日訊)沙巴多個縣區面對獼猴為患,甚至出現獼猴擾民及破壞農作物的問題,州政府已積極推動多項措施,設法推動“人與獼猴”共存,解決人猴衝突問題。
沙巴野生動物局總監奧古斯丁指出,獼猴在國際多個國家屬於瀕危物種,沙巴的獼猴數量卻多到為患,惟因獼猴在1997年野生動物保護法令下屬受保護物種,無法採取獵殺的方式解決。
ADVERTISEMENT
他披露,獼猴是沙巴人與野生動物衝突第二常見的“問題製造者”,野生動物局幾乎每天都會接到有獼猴破壞農作物、闖入民宅和“偷竊”的通報,主要發生在保佛、瓜拉班尤、亞庇、古打毛律、鬥湖、拿篤及山打根。
他說,野生動物局在2021至2022年所處理的人與野生動物衝突事件中,近三成是由獼猴所引起,該局在過去4年也把3454隻獼猴從“肇事地區”轉移到其他野外地區繁衍生息。

人手不足捕捉困難
“我們面對人手不足問題,加上沒有足夠的陷阱,無法達到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加上獼猴善於學習,陷阱捕抓20至30隻後牠們就不再上當。”
奧古斯丁今日在出席“管理人與獼猴共享空間”研討會開幕禮後向記者表示,人與獼猴共存是最佳的解決方案,這也是該局舉辦上述為期2天的研討會的目的。
他也指出,隨著人類住所及活動範圍與獼猴棲息地越來越近,加上森林被開發,造成獼猴開始在人類活動範圍“走動”,衍生擾民等問題。
他說,一般在城鎮,獼猴大多隻是小打小鬧,闖入民宅偷食物或擾民,但在瓜拉班尤及保佛,獼猴卻破壞農作物,造成經濟損失。
出席的包括州旅遊、文化及環境部長拿督劉靜芝、達瑙基郎野外中心總監柏諾谷森博士及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靈長類動物專家組人與靈長類動物互動代表費莉希蒂奧拉姆博士等。
廚餘吸引獼猴到訪
另一方面,同樣在場的劉靜芝不排除住宅區的廚餘及食物垃圾是吸引獼猴從森林“走入”住宅區的導因之一,因而當局及民眾須設法解決相關問題。
她說,城市化導致家庭及商業場所丟棄大量生產的食物,加上有民眾傾向餵養獼猴,這也會導致獼猴出現依賴性的心態,被吸引到住宅及商業區不走。
“我認同獼猴問題不能以獵殺的方式處理,這樣的方式也會影響沙巴州在國際及旅遊業的形象。”
劉靜芝希望沙巴野生動物局及其他單位能透過宣導“人與獼猴”共存模式解決人與獼猴的衝突,同時也促請民眾妥善處理廚餘及避免餵養獼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