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庇20日讯)沙巴多个县区面对猕猴为患,甚至出现猕猴扰民及破坏农作物的问题,州政府已积极推动多项措施,设法推动“人与猕猴”共存,解决人猴衝突问题。
沙巴野生动物局总监奥古斯丁指出,猕猴在国际多个国家属于濒危物种,沙巴的猕猴数量却多到为患,惟因猕猴在1997年野生动物保护法令下属受保护物种,无法采取猎杀的方式解决。
ADVERTISEMENT
他披露,猕猴是沙巴人与野生动物衝突第二常见的“问题製造者”,野生动物局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有猕猴破坏农作物、闯入民宅和“偷窃”的通报,主要发生在保佛、瓜拉班尤、亚庇、古打毛律、斗湖、拿笃及山打根。
他说,野生动物局在2021至2022年所处理的人与野生动物衝突事件中,近三成是由猕猴所引起,该局在过去4年也把3454隻猕猴从“肇事地区”转移到其他野外地区繁衍生息。

人手不足捕捉困难
“我们面对人手不足问题,加上没有足够的陷阱,无法达到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加上猕猴善于学习,陷阱捕抓20至30隻后牠们就不再上当。”
奥古斯丁今日在出席“管理人与猕猴共享空间”研讨会开幕礼后向记者表示,人与猕猴共存是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也是该局举办上述为期2天的研讨会的目的。
他也指出,随着人类住所及活动范围与猕猴栖息地越来越近,加上森林被开发,造成猕猴开始在人类活动范围“走动”,衍生扰民等问题。
他说,一般在城镇,猕猴大多只是小打小闹,闯入民宅偷食物或扰民,但在瓜拉班尤及保佛,猕猴却破坏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
出席的包括州旅遊、文化及环境部长拿督刘静芝、达瑙基郎野外中心总监柏诺谷森博士及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灵长类动物专家组人与灵长类动物互动代表费莉希蒂奥拉姆博士等。
厨余吸引猕猴到访
另一方面,同样在场的刘静芝不排除住宅区的厨余及食物垃圾是吸引猕猴从森林“走入”住宅区的导因之一,因而当局及民众须设法解决相关问题。
她说,城市化导致家庭及商业场所丢弃大量生产的食物,加上有民众倾向餵养猕猴,这也会导致猕猴出现依赖性的心态,被吸引到住宅及商业区不走。
“我认同猕猴问题不能以猎杀的方式处理,这样的方式也会影响沙巴州在国际及旅遊业的形象。”
刘静芝希望沙巴野生动物局及其他单位能透过宣导“人与猕猴”共存模式解决人与猕猴的衝突,同时也促请民众妥善处理厨余及避免餵养猕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