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打根11日訊)山打根肯特醫院院長法米表示,根據該醫院精神科的記錄,2018年至2022年在精神科接受治療的18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為338人,其中自閉症佔比例最高,即26.6%。
他補充,其次則是多動症和自閉症綜合徵(15.1%)及多動症(12.7%)。
ADVERTISEMENT
67%屬特殊需要兒童
法米也指出,338名病患中有約67%屬特殊需要兒童,即患有多動症、自閉症譜係障礙(ASD)、智力障礙、特定學習障礙和言語發育遲緩等病症。
法米今早在“特殊需要孩童之育兒工作坊”上,致詞時如是披露。
他透露,根據2019年全國健康和發病率調查數據顯示,國內約有42萬400名孩童正在面對心理健康問題,2至17歲孩童中,有身體功能障礙佔4.7%。
法米表示,特殊需要兒童是指在心理特徵、感官、溝通、社會行為和身體特徵與其他普通孩童不同,需要特別關注照顧,這些孩童在智力、學習、情緒、行為和語言出現障礙。
“這些孩子都是獨特的,也具備不同的技能與需求。”
“專科醫生和相關專業人員給予的評估,為他們進行規劃並制定合適的技能與學習計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繼續獲得發展,將來才能符合踏出社會的要求。”
家長監護人挑戰大
法米說,作為特殊需要孩童的父母或監護人必定會面臨許多挑戰。
“您們的責任不僅在於撫養孩子,在教育、塑造、引導和鼓勵孩子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也相當重要,好讓這些孩子可儘快獨立,並儘可能學會適應一切可能發生的情況。”
他說,父母或監護人在照顧有特殊需求的兒童可能會面臨的挑戰,包括來自社會的汙名化、身體和情緒壓力,以及需要有工作需求等,而他相信每個挑戰考驗都有意義。
法米表示,特殊需求孩童的護理並非只涉及單一專業領域,也涉及多個學科之間的合作,包括兒科、精神病學、耳喉鼻科、家庭醫學、聽力學、言語治療、飲食學、心理負擔和臨床心理學領域。
“社區康復中心(PDK)、自閉症兒童支持團體如大馬自閉症協會(NASOM)、特殊教育學校及社會福利部等政府機構也在殘疾群體的福利管理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