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寫關於文化多元性的論文作業,適逢高庭再次宣判多源流教育在馬來西亞的合法性,也正好採訪了一系列與華教相關的問題,我毫不猶豫地將馬來西亞的多源流教育作為我的作業選題。
長期以來,馬來西亞政客一直喋喋不休地糾纏馬來西亞華淡小乃至獨中等多源流教育的問題,而各個種族也對自己的觀點各執一詞。
ADVERTISEMENT
馬來族的觀點無疑是認為多源流教育的存在是國內種族不和諧的根本,因為這樣的教育制度不僅減少了各族之間的交流,甚至還認為因為華小比國小更為出色,進而成了資源不平衡;而支持華淡小保留的原因主要圍繞著維護各族的語言及文化,同時也讓小學生能有更好的適應環境,提高學科的掌握水平。
正如高庭宣判多源流教育合法,馬來西亞國家憲法和法律雖然承認了馬來族乃至沙砂土著的特殊地位,但同樣也保護了其他任何族群學習母語並且使用母語教程的權利。
即便不以法律而以更科學的方式論事,多源流教育本身對種族和諧也並沒有害處。反之,不少國家的實踐結果表明單源流教育並不能促進種族和諧,甚至還有惡化的趨向。例如,美國試圖通過統一教育源流來促進白人與黑人之間的和諧,但多年過去後,種族之間的矛盾不僅沒有改善,甚至愈演愈烈而鬧出聞名遐邇的黑命攸關事件。
在佐證論文的過程中,意外的收穫反而是馬來西亞的年輕一族對多源流教育保持更開放的態度,而進一步發現持續以種族主義作為政治話柄的卻都是一些建國以前出生的保守分子。
雖然我不對大馬的任何政治立場抱持好感,但佐證過程中卻發現身為年輕政治人物的賽沙迪發表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言論:“馬來人要真正地在馬來西亞立足更應走出過去的舒適圈,而不是通過貶低自己、詆譭他人的手段佔據道德制高點,因為那終將自食其果,走向滅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