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接触第一个“重要的人物”,也是孩子第一个沟通的对象。记得第一个女儿以灵出生的时候,护士把她抱到我的怀里,我有说不出的激动和兴奋,在我肚子里的宝贝终于与我面对面。孩子用眼睛注视着我,我开始与孩子沟通:孩子啊!妈咪抱抱。。。亲子沟通就这样开始啦!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或者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他们都是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物,尤其是父母是随时有机会与孩子说话的人。说话的内容与方式,将会决定教养是否有效,也决定了亲子关系之间的和谐与否。
ADVERTISEMENT
在从事教育的生涯中,时常听到父母投诉,说孩子长大后越来越难以沟通。孩子不爱与父母说话,放学回家就关在房间不与父母谈话,父母对于孩子的心里世界无所适从。尤其最近疫情之下突然发现学龄前2至4岁的孩子,很多都面对语言障碍的问题。通常这种现象出现,是因为孩子没有人与他沟通之下造成。
什么是沟通?
什么是沟通?沟通是指两个人以上互相交换思想、意见和感受。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沟通的时候我们需要放低姿态蹲下与孩子眼睛齐平,和他们有眼神的接触,这样孩子也会觉得受到尊重。
成功的沟通不是单向的教训和指导,而是我们有机会听清楚孩子的处境与想法。我们必须专注“聆听”,孩子才肯说。尊重孩子是一个个体,有他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思考,须要我们耐心地听及不打岔,尽管孩子的用词不通顺或是结结巴巴。我们需要耐心的等他讲完之后,我们从再重诉一次孩子表达的内容,再让孩子确定我们所听是否正确。允许孩子用80%的时间侃侃而谈,而我们用20%的时间表达对孩子的感受接纳、信任和鼓励。
父母的20%包括了:同理 + 信任 + 一句睿智的指引
沟通中有同理、信任与鼓励
“言语”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桥梁,如果用得不恰当就会“祸从口出”,破坏彼此的关系。很多成年人忽略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忽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上许多的失败、挫折、不公平和受伤的处境。唯有被我们理解和照顾到他们受伤的情绪感受后,同时为孩子营造一个鼓励的环境,孩子才能够朝着心灵健康方向成长。
在我培育三个宝贝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时常用的方式是“聊天式”与“抛砖引玉式”的沟通模式。孩子喜欢叽叽喳喳分享她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喜欢透过与孩子聊天中渐渐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去感受她们所感受的,去理解她们的处境。当孩子心目中感受到妈咪对她们的理解后,她们无论遇上喜怒哀乐的事,都会期待与妈咪分享,我们才有机会在她们遇上困境时扶她们一把。
等到他们进入小学阶段时,我们可以再提问孩子的想法,这样的一个沟通过程,可以建立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同时可以让孩子去思考后厘清一个在“潜意识”中的道德规范。孩子一旦有了自己的一个道德规范之后,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思考能力,有道德立场的优秀孩子。
其实,无论是为人父母或者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明白培育幼儿这条路是一件幸福的事,他们的童真与淘气是不断唤醒我们人生的美好,是他们点燃了我们生命的希望。
家庭辅导邮箱
个案问题:
小林,新手妈妈。孩子未出生以前,认为是美梦,可孩子出生后,发现自己的世界变了,孩子的出现不是美梦。小林生产以后患上“产后忧郁症”,必需并到相关部门领取药物服用。这样的情况维持了三个月之后不再服用药物。小林回想起孩子在月子中心时的情况,每到了傍晚时分,孩子就会哭闹,虽然孩子现在已有15个月大了,没再出现哭闹的情况,可是小林到了傍晚的时分就会感到恐惧,会不自觉注意时间,心里总感觉许多的不安。
真爱老师分析:
一般上新手妈妈生产后,荷尔蒙的改变,会影响到生理和情绪,加上不晓得如何照顾新生儿,通常会有情绪低落和焦虑出现,但也会很快适应。
有的产后忧郁会持续3-6个月,小林情绪的低落和时间比较持久而接受药物治疗,虽然停药了,但对孩子以前哭闹的时间记忆还在,恐惧的阴影没办法排除。这种焦虑情况需要再次咨询医生加上心理辅导。
经过交谈得知小林从月子中心学习了一些养育新生儿的方式,可是自己一直以来却没自信能照顾好孩子。常常会焦虑孩子是否吃得好,睡得好。
小林面对身份转变,对自己的期待带来压力,需要帮助她厘清当新手妈妈合理的角色。
真爱老师回应:
让小林重新诠释:
了解生理状况会影响情绪,在育儿这段时间,要照顾自己的身体,除了注意饮食,也要争取时间休息。如果发现焦虑情况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就要去咨询医生。
了解婴儿的沟通,婴儿还不会说话,通常用哭来表达他的需求,所以哭声可以了解孩子是否飢饿或有其他需要,满足了他就会安静。
肯定小林做妈妈的能力,经过了15个月,孩子哭闹情况减少,表示小林的确把孩子照顾得很健康且活泼。
鼓励小林与先生分享她的状况,分担照顾孩子,或者有一些亲友在一些特别时段如傍晚时刻陪伴小林,或者帮助她照顾婴孩,让小林不会感到焦虑。
鼓励小林可以找到一些有经验的妈妈,和一些新手妈妈,请教或交换育儿心得,有这样的妈妈群,会排除孤单无助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