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STEM

1天前
5天前
2星期前
1月前
近年来,教育部与各校积极推广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中四学生修读 STEM科目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21年的40.95%提高至2024年的50.83%,增长近10%。然而,仍有不少学生觉得理科难而枯燥,兴致缺缺。因此,如何让科学贴近生活,以点燃学生对学习理科的热情,已成为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7月中,由马来西亚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会(MSMBB)社区推广基金资助,UCSI大学药剂科学学院副教授周奕宁与IMU大学癌症与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麦俊伟联合主讲的 “化妆品科学工作坊”在UCSI波德申Springhill校区举行。约50名来自森美兰州8所中学的中四学生在各自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前来参与工作坊。这场工作坊以护肤品和化妆品为切入点,带领师生走进科学世界。 报道:本刊 刘紫晴 摄影:本报 谭湘璇 谈到为何选择“化妆品科学”作为主题时,周奕宁表示,她发现过去的STEM推广工作坊几乎没有涉及这一领域,这也激发了她举办相关工作坊的想法。 她说:“我们每天都会使用各种护肤产品,却很少有人真正去留意里面的成分。有些年轻人甚至在使用未经注册的产品,却不知道里面可能含有过量水银。” 她也提到,近期就有本地网红品牌的产品被发现含有水银成分,但消费者往往缺乏基本的辨识能力,没人提醒他们在买任何产品前,应该要阅读成分表,并选择可靠品牌,而不是单凭网红推荐。“这一方面的教育非常需要被推广。” 她表示,化妆品科学既能推广 STEM,又能呼应当下创新的趋势。“化妆品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韩国、中国的品牌不断涌入马来西亚市场,但本土却缺乏代表性的产品。如果能培养学生对化妆品科学的兴趣,就能让他们看到除了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传统职业以外更多元的职业方向,比如化妆品科学家。” 在周奕宁看来,科学并不是沉闷的科目,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只被动接受课本内容,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但当他们发现科学和自己每天接触的护肤品、饮食、健康息息相关时,那份探索的好奇心就会被点燃。 设互动游戏  边学边玩 在工作坊的首个环节,周奕宁带领学生区分化妆品(cosmetic)、药妆品(cosmeceutical)和药品(pharmaceutical)。大家都能如数家珍般说出化妆品的例子,当“cosmeceutical”这个陌生词汇出现时,不少学生一头雾水。 她解释,药妆品介于化妆品与药品之间,外观看似化妆品,却含有活性成分,既能美化外貌,又能改善皮肤健康,如:水杨酸、烟酰胺、胜肽、维他命C等。随后的分组活动中,学生们拿到一份包含35种产品的清单,并以便利贴的方式进行分类,再向主讲人说明分类理由。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逐渐厘清三者的分别,即化妆品单纯美化外貌,不含活性成分;药妆品兼具美化与改善皮肤健康,含有活性成分;药品则需要医生的处方,用于治疗疾病。 之后,周奕宁和麦俊伟带领学生学习如何辨别护肤品标签与成分,区分有益与有害成分,并教导大家认识国家药物监管机构(NPRA)的QUEST3+ 系统,学习如何查询注册产品。有学生表示,以前买护肤品只会参考包装上的广告语或网络评价,从未认真阅读过成分表。经过这次的教学,他们发现原来不少产品可能隐藏风险,也才学会如何甄别产品的真伪和功效。 其中最受欢迎的环节莫过于动手制作化妆品。参与者亲自制作护手霜和精华液,体验从原料调配到成品完成的过程,了解化妆品背后的科学工艺。 来自芙蓉中华中学高一理科班的陈敏晶表示:“一开始我以为只是听讲座,没想到还有那么多互动,尤其是自己动手做护手霜,因为学校的化学课从来没有这样的体验。”她说,平时做的化学实验多是酸碱性测试和检验金属和水的反应,而这次却能做出真正能用的产品,“感觉很好玩,也很有成就感。” 另一位学生李家齐说,除了学习制作护手霜,他也学会如何分辨药品的种类。两位学生都表示会把这次经历分享给同学。陈敏晶笑说:“我会发很多IG限时动态。”李家齐则透露,他会将在工作坊中学到的知识跟同学分享。 他们一致认为学校里理科班的学生人数偏低。以芙蓉中华中学为例,高一只有2班理科生,商科班级则多达4至5班,高三理科生更是只剩下50人。 对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一场课外实践的机会,更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科学如何赋能日常生活。 把实验说明书带回校让更多人参与 芙蓉中华中学生物老师谢秋云带领5名高一理科班的学生参与此次工作坊。她认为活动安排得很妥当,自己对化妆品科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前只知道化妆品,不懂得进一步分类,今天学到怎么区分化妆品、药妆品和药品。” 她也喜欢动手制作护手霜的环节,并计划将主办单位提供的实验说明书交给校内科学学会,让更多学生也能依照步骤进行实验。她指出,学校的实验通常以应付考试为主,额外的实践机会并不多。“我刚刚上网查过,相关原料在市面上都能买到,而且价格不贵。” 如果条件允许,她希望能采用天然材料来替代化学香精,如使用柠檬叶作为天然香料。 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当问及选择在波德申举办工作坊的原因,周奕宁解释:“吉隆坡和雪兰莪的资源丰富,很多学校已经举办过STEM工作坊,但其他州的学校相对来说机会较少。我们的大学在Springhill有分校,因此希望借这个机会回馈当地的学生。” 她坦言,学生对理科缺乏兴趣的原因是他们觉得理科困难和教学方式偏死板,缺乏新意。“Gen Z(1997年至2012年之间出生的一代)需要新鲜感,作为教育者,我们也必须随着时代调整教学方式。” 麦俊伟认为理科非常多元,几乎每个行业都有理科的元素,学生就读理科时可以慢慢寻找自己喜欢的方向,如生物、植物、医学或 AI。他表示,理科可以训练思维逻辑,对未来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从一场化妆品科学工作坊开始,学生看见了理科贴近生活的一面,或许因此在心中埋下了投身理科行业的种子。正如周奕宁所说,现在的学生并非对理科没有兴趣,而是缺乏能激发兴趣的新鲜事物,而教师的任务正是激发这份好奇心和培育创新力。   更多【教育导航】: 飞机维修工程师 在冲上云霄之前为安全把关 法医人类学 解析骨头里的话 妇产科教授胡燕玲/深耕妇科肿瘤研究 盼大马再无宫颈癌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