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绘画

(新山27日讯)从诗人画家到陪读妈妈,知性女子王瑞文以织热的创作情怀,让艺术的美好在马来西亚生根发芽。 受第二家园计划吸引 现年47岁、笔名馨玫的王瑞文,来自中国河北省,是一名集媒体人、诗人和画家等多重身分于一身的艺术工作者。她于2018年,受我国政府第二家园计划吸引,带着两名子女落户碧桂园森林城市(Forest City),从此展开在我国的移民生涯。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的《今日面谱》,就为读者介绍这名充满诗意和绘画才华魅力的艺术家。 拥中国宝级书画家光环 细数这名女子的资历——现任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文学书画艺术院院长、中华文学艺术家联合会会长;及大洋洲文学社总编辑;擅长工笔花鸟,作品多次获奖,并被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圣马力诺(San Marino)国家博物馆等国际著名展馆收藏。 虽然是顶着中国国宝级书画家的光环,但王瑞文在待人接物上总是展现一股洒脱大气又率真的特质,容易与人见面熟,不会予人艺术家那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 经营火锅店和兴趣爱好 访问约在她经营了近一年的火锅店进行。据她指出,7岁的女儿目前在当地国际学校就读,她是一边陪读、一边卖火锅,但其实她更多的时间是经营自己的爱好与兴趣。 她说:“我的日常就是画画,接送女儿和员工,店里生意有一名店长负责打理,基本上不必我操心。” 她也说,生意不忙时,她干脆就在店里作画写字,希望可以借着美食为导引,让更多上门的客人注意到这项中国的传统艺术。 开展览馆遇疫情被打乱 王瑞文:盼与艺术团重启计划  王瑞文总是显得从容淡定,让任何人都难以想象几年前的冠病疫情是如何让她陷入水深火热。她指出,她与马来西亚的缘分始于2018年,当时她与一群国内画家前来参加画展。随后,在我国政府的号召下,兴起在本地购置房产的动机。 一开始,她对在异乡展开新生活踌躇满志,为了促进马中文化艺术交流,她也在森林城市开办“中马艺术品展览馆”,但始料未及的是,展览馆才开业一个月,却遇上冠病来袭,将她全盘计划打乱。 她说:“当时以为只是封城几个月,所以我和孩子回到中国,一心等待情况好转才过来,却没想到疫情逐渐失控,加上中国境内实施严格管控,一关就关了3年,直至去年4月,我们才有机会重新踏入马来西亚。” 然而,这期间涉及的合约、仓库与租金问题,更是令情况雪上加霜,她披露,当时每月仍须缴付高达1万6000令吉的馆场租金,压力可想而知。 疫后关闭艺术馆止损 因此,一直拖到去年4月,她才正式和有关方面签署第二家园合约,算是确定了马来西亚居民的身分。另一方面,她回到大马的第一件事即是关闭艺术馆以“止损”,据她指出,馆内各类的收藏品目前仅能堆放在公寓储藏室。 对此,她表示,在马来西亚开设艺术馆始终是她最大的心愿,并且她也一直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马中艺术交流为己任,因此她一直积极寻找合适的地点,同时也希望有在地的艺术团体能配合,让展览馆能有重见天日的机会。 常参与公益 送暖弱势群 虽然她在我国居住的时间不算长,但热心肠的她常参与公益活动,为莘莘学子及弱势群体奉献爱心,实际上,这源自于她的家庭教育,她说:“父母的身体力行,让我明白,爱绝不是怜悯与施舍,而是发自内心的炽热,更重要的是在付出爱心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在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受益最大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由于这种出自对人文的关怀,使她在2010年被中国红十字会评为“中国爱心大使”,在了解到本地华文独中艰辛的办校历程之后,她也义无反顾答应为学校举行义卖。 这或许也正好解释了她选择马来西亚作第二家园的原因,她坦言,当初也有疑虑,因为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有关这个国家种族岐视的报道,但一次的车子抛锚经历,却让她真正感受到多元民族的真善美。 她说,有一次她的车子在路上发生故障,当时她孤身一人,正感到慌乱无助之际,路过的其他驾车人士都纷纷停下来,有者协助维持现场交通、有者帮她推车、有者负责打电话求援、虽然语言不通,但大家都热心帮忙,她认为,这画面正体现了人性之美,因此,也让她认定这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  
3星期前
3月前
画家办个展不稀奇,但若她的年纪仅11岁呢? 2012年出生的Enya林贝恩,以富有想像力的涂鸦(Doodle)创作风格,在本地的艺术圈备受瞩目。无论是咖啡厅、商场大门或烘焙店,只要稍微留意就能看到她的创作痕迹。今日就跟着走入Enya和家人的生活,进一步了解林克勇和郑宝琴的“教育方式”。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黄安健 “Enya在3岁时开始涂鸦,我们当时觉得画得还不错,我太太就买了很多画具给她。” 42岁的林克勇从商,相差两岁的太太郑宝琴则是一名家庭主妇。那一辈人,在年少热衷艺术,成年后仍在该领域努力的,少之又少。他有感而发地说:“当时的父母要你好好读书,但现在的社会不一样了,我们希望孩子做喜欢的事。”或许也是过来人的身分,林氏夫妇达成共识,采取较为开明的方式教育Enya。 但与其说是教育,倒不如用“一起成长”来形容更贴切。 不曾被压抑的创意 走入郑宝琴为Enya准备的居家工作室前,一幅7英尺高的画布映入眼帘。画里头满满都是人,一问之下,才发现他们都有专属的穿搭以及角色。   在这之中,身穿帽T、留着胡子的Mr.H最常出现。问起对Mr.H的喜爱,Enya不假思索地回复:“因为他很cool!” 原以为她要接着解释,殊不知Enya立马在其他作品中寻找Mr.H的“亲朋好友”。 指着一个围着围巾,同样留着胡子的角色,Enya没了一开始的拘谨,声音略高亢地说:“这是他的爷爷……我们现在去找他妈妈和妹妹。”虽然说是Mr.H的亲友团,但并非都是人的模样,有三颗头的花生、抱着花儿逃走的苍蝇以及动物园看到的蛇。 原以为只是Enya的随手画,但内里可深藏玄机。她拿起灵感源自乐高船的作品,专注介绍画中细节:“这些人在打仗,有很多‘炸弹’,这边还有水喷去对面……”所谓的武器,其实都是她日常生活里会出现的道具,好比羽毛球和汽水。 “她越向往的东西越会出现在画上,就像汽水,因为我不给她钱去学校买甜品。” “有啊,我有时候会带多的钱买水喝,剩下的我也会存,买自己要的东西。” “贩卖部是她的shopping centre。” “我现在都很少去了,我怕你骂我买新的笔芯笔和胶擦。 ” 画作讲解暂被打住,母女俩开始“交流”。如是的对话和一般老百姓家的无异,在眼前的,就只是一名11岁的小孩,努力与母亲争取在那个年纪渴望的购物自由。 给予自由 成为后盾 回忆起Enya的创作历程,郑宝琴从橱柜中取出一本本剪贴簿。 “她小时候每画一幅画,我很开心地拿给朋友看,但他们都不懂我为何开心。”本子里头,都是她为女儿保存的画。无论是随手的涂鸦或学校作品,郑宝琴一个不落地保存起来,“我看到Enya在纸上画画,觉得很漂亮就剪下来贴上。” 随着年纪的增长,Enya的画作越来越多。冠病时期全民禁足,对Enya来说更是集中作画的时候。为了方便记录,郑宝琴在2019年以“enyalim9.9”为她开设社媒账号,“(作品)存在手机很难找,因为太多了。而且既然她都画了,我们也想把她的艺术分享给大家。” 欣赏孩子的美 与孩子一起长大 从墙上挂满的一幅幅画作中,可以看出在创作空间上,林克勇夫妇给予Enya高度的自由。而为了成为女儿的最强后盾,他们可说是费尽心思。 对此,郑宝琴说:“我是做会计的,他是修车的,遇到一个画画的女儿,我们要怎么做都非常模糊。”好比该如何选择上色的颜料,他们都费尽苦心,她接着说:“买了亚克力颜料,涂了以后发现颜色堆积在一块,去问了Artist才知道颜料放久了会干掉,它们也有使用期限。” 桌子上的日历、帆布袋、贴纸、衣服等,都是印有Enya创作的周边商品。从找印刷厂到选材料等过程,林克勇夫妇均从做中学起,“当作是重新认识新的领域,和小孩一起长大。” 不把“成名”看得重 Enya的知名度,势必会随着参展次数提升。身为父母的两人,表示时刻都会提醒女儿,画画的目的是为了大众分享,并非要出名,“我们会要她保持平常心。”此外,他们也会在不影响Enya课业的情况下,筛选艺术展览的邀约,“Enya也是个孩子,(活动)不可以太密怕她有压力。即便有很好的机会,若不适合或太忙,我们还是会推掉。” 问及会否担心Enya提早踏入成人的世界,失去这个年纪该有的纯真,两人却认为,在参与画展的过程中,Enya有更多接触艺术家的机会。 “参展时,Enya会到其他档口和哥哥姐姐聊天。”郑宝琴接着说:“这些艺术家会给她意见,例如不要去理会外界的眼光、莫忘初衷。虽然对话看起来很深,但她还是能get到。” 在社会框架外重拾自信 随着欣赏Enya创作的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便是周遭的闲言闲语。林克勇坦言,他们也躲不开键盘侠的“攻势”,“一些家长会质疑说,为什么不让小朋友好好读书?”他澄清说:“其实带Enya参加画展,最主要是增加她创作的信心。” 从对话中得知,虽然Enya的创作在艺术圈获得喜爱,但在校园内可说是屡屡受挫,只因她爱“留白”。“Enya在画画比赛时,都坚持背景不要上色。她会跟我说:妈妈fail了咯。”当问起这么做的原因,Enya的回复总是那句:留白才美。正是郑宝琴曾对她说过的一番话,被她牢牢记住。即便艺术创作本身并无对错,但所热爱的事情不被认可、在比赛中多次落选,大人也会失落,更何况是小孩? “每次参赛但没有入围,她都不知道原因,画画开始间断。”担忧Enya热爱创作的心被打击,林克勇夫妇才决定带她往外看更大的世界,他说:“我们要告诉她,外面也有人喜欢你的创作。” 那如果有一天,Enya不想再画呢?“那也没关系,就去做她喜欢的东西吧。”夫妇俩相视笑着,坚定地说。 更多【新教育】 提供一针见血解决方案 律师不只是懂法律而已 【情商教育计划Havan School 01】庇护所里的情商课 【情商教育计划Havan School 02】情商教育若缺乏各方配合 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解剖:一场跨越灵魂的对话
3月前
唐彩英和唐家纬的相遇,是在2006年。 那时候作为单亲妈妈多年的她,在女儿年满18岁,羽翼渐丰准备离巢飞向更广阔的世界时,心里不免空落落。 此时,她的友人问她是否有意收养一名男婴,她不假思索地同意了,于是只有四、五个月,小小的唐家纬来到唐彩英的怀里。 两个原本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因为命运的安排,人生不但有了交汇,更是紧紧地拧成一根绳,从此相依相伴。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黄志汉 某天的下午3时,我来到唐彩英在蕉赖租住的公寓,彼时距离她接唐家纬放学回家不久,唐家纬正坐在沙发上用手机看日本动漫视频。 房子非常整洁,整洁得显得有点空旷,最显眼的装饰是贴在冰箱上,由唐家纬亲手画的机器人卡通。 唐彩英来自霹雳州瓜拉江沙,为了解决唐家纬上学的问题,不惜化身“孟母”,从老家搬到雪隆一带,为何要如此周折,一切不得不从唐家纬4岁开始说起。 4岁那年,唐家纬迟迟不会说话,唐彩英以为就像老人们常说的“发育慢”,便不以为意,直到将他送到幼儿园上学,老师才发现端倪。 “他在幼儿园里无法融入其他小朋友,有自己的世界,一直在吵闹。” “老师就告诉我,他应该去特殊儿的学校。” 她叹,瓜拉江沙是小地方,她遍寻不着特殊儿的幼儿园,后来朋友推荐她到一家政府运营的特殊儿学校试试,但是当她到实地观察时,却被眼前混乱的画面震慑住了:许多年纪大的孩子不断地发出叫喊声,还有的当众脱裤随地小解…… 此情此景已让她心生犹豫,而唐家纬的反应则更为直接。 “他看到也会觉得害怕,我开车载他进去学校,他拉手煞(handbrake),不让我开车进去,没几天我就替他办退学了。” 一直等到她的父亲仙逝,已经无牵挂后,她决定带着唐家纬离开家乡南下到吉隆坡,寻找更好的就学环境。 “那时候要找学校很难,连私塾(Home school)也很少,现在他读的这家私塾,是通过朋友介绍的。” 唐家纬从5岁开始入学至今,询及何时毕业,唐彩英笑笑说:“没有毕业的时候。” 相比起许多特殊儿的家长会不断地为孩子寻找更适合的学校而转校,唐家纬能在一家私塾就读12年,且可能持续更长时间,算是罕见的情况。 “因为我在这里没有认识的人,我的学历又不高,有个地方能让他上学就很好了,就不需要换学校。” 她坦言,她对于儿子的学习成果要求并不高,但求他能自己冲凉、穿衣、吃饭,会写自己的名字,生活自理即可。 在还未发现他是自闭儿以前,她也曾望子成龙,对他抱持着高期望高要求,将他与“别人家的孩子”对标,希望他学习成绩优秀,出人头地。 可是在得知他是自闭儿后,美好的梦想幻灭,她的心情堪称一落千丈直堕谷底,只能迅速调整期待值。 湿润的眼眶是喜悦的泪水 在我们交谈期间,唐家纬只是偶尔在屋内走动,发出意义不明的声音,更多时候是坐在沙发上看视频,并没有又吵又闹,积极配合摄影的拍照要求。 “他以前很抗拒拍照的,可能是后来发现照片里的自己很帅就不抗拒了。”她笑道。 实际上,小时候的唐家纬让她着实头疼过一段时间。 “小时候什么都No。他的脾气很坏,尤其是去到陌生的地方,你知道有多辛苦?”她叹气,“他不愿意去陌生的地方就大吵大闹。” “听到那些鼓声,好像很害怕,就一直在那里叫。” 由于他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以至于不敢带他出门,他就在房里持续发出喊叫声。 可奇怪的是,这种激烈的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消失了。 “他小时候真的很难带。” 她笑说,也许是因为与佛有缘了。曾经一见佛寺就大喊大叫的他,忽然在某一天自动走入佛寺双手合十拜拜,如今还会在视频网站上听佛经,每日早上给菩萨上香,堪称180度大转变。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尽管他语言能力有所欠缺,却在一定程度上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唐彩英曾送他到大城堡的培训中心上课,想通过学习敲击乐开发大脑又或者肢体锻炼,结果到了中心后,他流眼泪说“No”“Stop”。 “因为放学后就带着他去培训,他就在车上哭。” 10岁时,在一次向妈妈表态拒绝学打鼓后,他拿起一根马克笔在白板上一口气画了50至60个机器人,当下她和老师以为“画画”才是他情之所钟,然而送他去画画后,就意识到他确实喜欢画画,但仅限机器人。 翻开唐家纬的画册,他笔下的机器人长相各异,从事着不同的职业,进行着形形色色的活动,讲述着各种故事。 原来他脑海里有一个机器人的平行宇宙,他每天在和他们对话。 “他只要拿起手机,音乐一响起,他就会有很强的灵感开始画画。” 唐家纬所穿着的T恤上印制的机器人图案正是出自他之手,这难道是唐彩英自掏腰包为儿子定制的吗? 她摇了摇头说,是一个机构到他的学校,想要寻求特殊儿的绘画作品来合作,结果选中了他。 “老师打电话给我说:‘家纬妈妈,他的画被选中,可以印T恤、印包包。’我一听感动得眼泪都流下来。” 在述说着辛苦过往时,她显得云淡风轻,可是重提家纬的画作被选中来制作周边产品时,她的眼眶竟湿润了,抚养过程的心酸远远不及儿子被认可的喜悦。 “老师说让他以后有一条出路。” 她曾以为这只是儿子兴趣爱好,不料却有可能成为他日后的谋生技能,对她来说是一种意外之喜。 “我没有想到他在学校、家里这样画画画,也能被选中,你说是不是很感动?” 此外,唐家纬亦参加了去年举办的“破蛋2.0” (Telur Pecah 2.0)艺术展,并且在展览中成功出售两幅画作,虽然价格不算高,唐家纬对金钱也没有概念,可是于他而言,画作得以出售是一种鼓舞。 “他很开心。” 不悔建立母子缘 纵使这一路走来艰辛,可是唐彩英从未后悔,哪怕一丝悔恨的念头都未曾在脑海中浮现。 “因为我领养他时,是希望还有个孩子与我作伴。” 也因此,她不曾想过将照顾他的责任托付给长女,而是早早做好安排。 “我已经安排好了,做好一份信托保险,一旦有什么事情发生就会开始运行,应付他的学费、生活费等等。” 她思索着,等唐家纬到了一定年龄,便为他寻找技职培训的机构以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先要解决他语言沟通的问题。 “现在除了语言能力有障碍,其他方面没有问题。我只是担心他以后不会跟别人沟通,会被人欺负。” 对于未来,她无法做再多的安排,只能由衷希望社会对特殊儿有更多的包容和体谅,足矣。 更多相关文章: 孩子出现分离焦虑 该怎么办? 我正在努力 走进你的电竞世界 面对压力 学会与身心灵和谐相处 正视孩子负面情绪问题
4月前
5月前
谈起游戏制作,首先想起的不外乎是中国、日本或美国。但在马来西亚,游戏艺术(Game Art)有前途吗?根据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公司(MDEC)数据显示,我国在2020年的游戏市场规模已高达7.86亿美元,在东南亚地区排名第3。而以游戏艺术、电影视觉效果为教学方向的Claz’room College,在今年的The Rookie Awards中被评选为顶尖全球创意学校之一,这也是全球设计界盛大的年度赛事。 Claz’room College创办人之一邓欣宁说,自己早已想好了退休时要开一间画廊,成为一名艺术家。从纯粹喜爱画画,到转换跑道从事艺术教育,她想让热爱艺术的学生能把所学的实用技巧,实践在未来的工作场域,并且能够发挥所长。 从小被定义为叛逆学生的邓欣宁,总有很多想法上的碰撞——“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大人说什么我都要跟从?”她勇于提出异议,似乎正是艺术所需的反叛。然而,这种种不服从于现实,使她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大家都觉得我是不好的,家长会让他们的小朋友不要跟我一起相处,”邓欣宁笑说,“当时会觉得世界没有我的容身之处。” 那是她青春时期在日记本上流露出来的挣扎。 让教育衔接未来 直到14岁那年,邓欣宁遇上了一位改变自己的美术老师,看见了她在绘画上的天赋与光芒。“那位老师会在下课时特地从办公室来到我身旁,说我应该善用绘画天分,还邀请我加入她的美术课。” 自此,邓欣宁从自学到认真研习绘画技巧,逐渐获得日本、中国等地的国际艺术奖项;她觉得人生不自觉有了转变,这段经历也影响了她对教育的向往。 然而据邓欣宁观察,许多艺术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顺利就职,并非市场萎缩或人才拥挤,而是在美术学院所学的技能并无法很大程度地与未来工作有所衔接……(阅读全文) 更多【新教育】文章: 地质学 探究过去/现在与未来 萧婉思博士/打破哲学无用论 把哲学带出象牙塔 人类学研究员 吴佳翰/走访沙巴原乡 窥探族群共融 人工智能 带来的是幸福还是灾难? 香港导演简君晋/开不了机的那10年 从未停止创作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1 春把门关上,走到男人身边。男人靠着躺椅,两条腿已摆好在前方的矮桌上。准确来说,那是两条只剩下半截的腿。 “你随意画吧,长短形状不重要,只要能带我走出这座城就好。”男人说,他上星期载完客后,把车停在一块空地小休片刻。醒来时,膝盖以下的部分已消失,剩下两根像短柱子的大腿,碰不着油门。 春坐在小板凳上,娴熟地拿起铅笔,对着半截的腿,开始端详和比划。“你可以闭眼休息,这需要一点时间,过程中请不要随意乱动,否则会很麻烦。”春说。 “我要是早点离开这里,或许就不会遇上这种事了。”男人自顾自说着。“我不是C城的人,8年前听同乡说这里工作好找,就过来了。去年本来要回去,可父母希望我再多做几年。如今没有脚,别说开德士了,想要离开C城,都走不出去。我已经决定,要是能把脚找回来,我就马上回家。” 春默默听着,他向来只专注画画,不喜回应。“我要开始了。” 先是小腿肌肉的轮廓。如往常画素描的抓笔姿势,一条灰黑色的线条以膝盖侧边为起点,顺着笔尖走过的地方开始拉长。半透半实的灰色细线悬浮在空气中,仿佛下一秒就被风吹弯。笔尖慢行到脚踝凸起的部分,越过小山丘来到足底;拐了约90度的弯,利落画出脚板长度后便是5只脚趾头。 此时,春脑海中浮现的是素描教室里那座石膏复制品“波尔格塞的战士”。那是一个战士正在攻击的动作,右腿前弓,负责承担身体的重心,左腿蹬直,只有趾骨着地帮助平衡。当时,春特别迷恋那几只脚趾。除了不同方向的伸展以外,他坚信在那样的组合下,每一只脚趾所承载的身体重量不同,肌肉表现上一定会有细微的差异。他要画出当中的律动。 用来踩油门的脚趾应该不需要太讲究吧,能用就好,春回过神。从什么时候起,那些曾经被他收紧在笔尖上的执着,已被现实的橡皮擦去。 春已记不清这是第几件作品,应该有半年了吧。他记得,C城的第一宗案例发生在地铁上。 2 傍晚的车厢是整齐排列的大铁盒,下班的人群则是耗尽电量的干电池,被堆在里头东歪西倒。那名女子当时就站在由龙镇站开往西潭站的第9号车厢门边。如果没有碰上那件事,她会在地铁行驶了5站之后下车,然后与相约的友人在一家日式酒馆吃晚餐。回家前要先去趟便利店买好第二天的早餐,结束平凡的一天。 抵达西潭站前,她掏出镜子补妆。伴随着铁盒前进的轰隆声,她手心的那张嘴,突然一点一点在缩小,像一口坍塌的井,瞬间被掩埋在荒漠中。嘴消失了,她拼命往下挖,都找不到当初那个洞口。她的呐喊没有回音,只有一股寂寞的恐惧,被卷入浩瀚的沙海中。 直到小镜子跌碎,周围人的视线才凝聚到她脸上。地铁驶入月台,她在路人的搀扶下走出车厢。月台工作人员没处理过这样的突发状况,索性把救护车和警察都叫来。双方抵达后商议了一番,决定先送往医院。那是下班的高峰时段,消息很快就沿着错综复杂的地铁路线钻进城里的各个角落。 从那天起,一种奇怪的现象开始在城里蔓延。突然消失的并非只有嘴巴,也可能是耳朵、眼睛、鼻子、手臂、大腿等。发生地点和原因无规律可寻,医生都束手无策,只能召集专业的医疗团队展开研究。期间“病患”日渐增多,留在医院也只是占着床位,影响医院的日常运作。于是卫生部宣布,只要不危及性命,患者可暂时待在家。目前为止也没有传染的直接证明,所以也不需要隔离。 这座城不再一样,仿佛是当初的那列地铁在黑暗的隧道内驶错了方向,把城里的世界引进了另一个时空。 网上流言四溢,各种预防妙方开始流传。有人说要多吃黏性食物,各器官的肌肉组织才会相互胶着。有的人还说,不能一直照镜子。因为镜像反射其实是吸收人体的形之气而成,照多了,气耗尽,形也随之消失。还有宗教信徒说,犯了戒的人,身体必受该苦,若以此为戒诚心改过,便可赎回身体。 众说纷纭,也不过是用来缓解心中恐惧。一开始的惶惶不安,是生物的求生本能。冷静下来后,便会想办法去应对,去消除。要是消除不了,则去适应,与之共处。人也是善忘的,习惯了以后,走在路上碰见缺耳失腿的人,竟也渐渐以为,那就是人本来的样子。 3 3个月后,有人敲了春的家门,是一个戴着墨镜的年轻女子,春认得她。他们住同一层楼,女子偶尔会路过他的门口,可双方未曾打过招呼。 “你好。”她摘下墨镜说道。眼前的女子,修长的眉毛还在,鼻子是挺的,唇色属于那种纯度高的红色,口红抹出来的。虽然网上早已见过不少,但这还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眼睛消失的人。没有黑黝黝的两个窟窿,平滑的皮肤表露无遗,因被脸颊渲染而呈现淡淡的粉红。 “我需要你的帮忙。我之前瞄见你屋里有好多肖像画,我要找人作画。” “画什么?” “我的眼睛。” 天有些暗,雨从远方靠近。春和女子面对面坐在客厅中央,满室的画框随处站立,各有依靠。 “你最擅长画什么?”女子问道。 “我喜欢画素描。”春知道她问的是擅长,但喜欢的东西画久了,也会变得擅长吧。 “那就用素描的技法来画吧。这是我以前的照片,你照着画就行。”女子递给她一张自拍近照。春接过照片,目光落在眼睛上。在美术学院时,他临摹过许多名画的眼睛。像世界公认最神秘的是蒙娜丽莎的眼睛;最惊恐的他认为是米开朗基罗的《美杜莎》的眼睛,那是被断头的瞬间、在死亡前还来得及放射出痛苦的一双眸子;还有不像眼睛的眼睛,也就是阿尔钦博托《四季》里那些由瓜果花卉拼贴出来的眼睛。可惜眼前这女子拥有的,不过是一双极其普通的双眼。 春感觉有人在盯着他,眼神扫描四周,才惊觉无数只肖像画的眼睛全都转了过来。它们在嘲笑他——画了又如何,终究还是不实用。 他不知道女子为何这么做,他不想问。经历了这几个月的事,人们早已疲惫于寻找真相。至于自己为何答应了,春觉得那是一种本能吧。当他望着那张空白的面孔,心里油然生出一股想要把它完成的欲望,就如每一次完成一张作品那样。 春开始落笔,用的是最深的8B铅笔,先在女子眉毛下方的位置勾勒出适当比例的眼眶。笔尖压在柔嫩的皮肤上,拉出浅浅的灰色线条。跟往日在纸上作画很不同,春需要不断调整力道去适应陌生的触感。确认造型准确后,便开始划分明暗区域,把背光的暗部涂抹出,受光面则保留。接下来才开始刻画细节,双眼皮、瞳孔、睫毛、眼睑等。 不知过了多久,雨还没敲完。兴许是想要驱走闷在室内的沉默,女子主动搭话:“听这雨声,这座城感觉都要被下垮了。”春思忖了一会儿她这句话的意思,才喃喃道:“雨再大都不怕,人们总有能力把它托起来。”“是啊,会有办法的。”随着湿度上升,空气中的沉默更重了。 又过了不知多久,春站了起来,往后退几步,从远处眯着眼观察,又凑近修改。来回几次后,他终于说出那句话:“完成了。” 女子嘴角上扬,双颊往上提,牵动起眼部周围的肌肉。这一动,眼睛变得更加立体了。一开始,眼皮只是轻轻晃动,合不起来。可眨呀眨呀,底下的眼珠越来越水灵透亮。春在剔透的黑色圆球体里看见了自己的倒影。 “我看得见了。”女子说完,走到角落的镜子前再三确认。“是因为画得太像了吗?真神奇。”她对着镜子自言自语。 画得像。春好久没听见这句话了。以前在美术学院,每每有人称赞他画得真像,他都不为所动。他认为,真正懂艺术的人,在乎的不是像或不像。 “那在乎什么呢?”有一次谈话时朋友问道。 “你所看见的每一件事物,都要重新组合,找到属于它们的平衡点。找对了,自然就好看。” 这几年,他迷路似地在城里寻找,可所有的一切都如此相像。从头到脚的饰品;重复的商店招牌;一样高的大楼和一样窄的路;说话的口吻与大笑的声音;就连生活频率人生轨迹都一个样。他想把它们重新组合。 这是他第一次为他的作品画得像感到骄傲。 “雨停了,再次见到光的感觉真好。”女子望向窗外,像刚出生的婴儿,第一次睁开双眼看着这个世界。 “是啊。”春怔怔地望着那双眼睛。原来,一样的东西不一定好看,但至少让人安心。 4 后来,又有人找上门请春作画。起初,春有些犹豫,他觉得那不过是个巧合。科学家都毫无办法,一个普通的艺术家哪来的本事,他甚至都算不上半个艺术家。然而在对方的请求下,他试了几次,每一次竟奇迹地让消失的身体活了回来。 人们找回了丢失的身体,春找回了信心。他开始给不同的人作画,甚至在对方的要求下,还能做到“微整形”。例如有个模特儿女孩,希望春可以把她的鼻子画得高挺一点。还有个中年大叔,特别强调要浓密的眉毛,据说眉毛越浓,人缘越好。 因为心中藏有理想的样子,且得以实现,生命也随着身体而有了重新生长的机会。春是这样想的。他就这样一直画啊画,他原本以为,自己这一生能一直这样画下去。 直到这一天,他意识到,是时候离开C城了。 他没有带走太多东西,那些画框和作画工具,都被留在原地。离开时,他突然想起同一层楼的那个女子,不知为什么,他想再看她一眼。他来到她家门外,门还没敲响,就被打开了。 “我要走了,来跟你道个别。”春望进那双黑眼珠,他发现里头的自己,有些不太一样。 “你还会回来吗?”女子问道。 “好好照顾你的眼睛。”毕竟这是他留给这座城的作品之一。 他沿着走廊往楼梯的方向走去。大楼外的阳光很刺眼,他抬起双臂想要遮挡。可双臂的末端处像一根光秃秃的萝卜尾巴,什么也没有。他开始想念他的双手了。他难过吗,或许会有一点。但他相信,他也有资格获得重新生长的机会。 相关文章: 【新秀个人特辑】邱向红/快问快答 【新秀个人特辑】邱向红/诗作两首 邱向红/三行作文 邱向红/是我
7月前
你曾经被工笔画的细腻所折服吗?又或许你还未领略过其独特之美!工笔画以其细致入微的描绘技巧,勾勒出世间万物的精妙之处,让人为之惊叹。从花鸟鱼虫到山水人物,每一笔每一线都蕴含着艺术家的用心和情感。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中,工笔画代表着一种慢生活的态度。它是一种将耐心和细致呈现给观者的方式,让我们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美好。 如今,这个中国传统绘画技艺在马来西亚崭露头角,为我们带来了新鲜的艺术气息。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在本期《时尚记事簿》介绍工笔画,带领读者认识近几年在我国崛起的工笔画,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柯士鸿:赴华观摩提升绘画水平 中国传统绘画拥有数千年历史,从技法上可分为工笔画与写意画两种,表现手法各异,在中国国画的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写意画指的是画者对事物的一种主观的表达,并不集中在事物固有的轮廓上,不拘形似,但求神韵,较为抽象且注重“写”的感觉。 而工笔画则与写意画对称,强调造型工整细腻,以线描为骨干,先勾后填,浓淡渲染,蓬勃灵动而精细逼真。 工笔画分为三大画科,即花鸟画、山水画和人物画。其中,工笔花鸟画概括三大类,即淡彩画、重彩画和没骨画。 工笔画的基本用具包括熟宣、勾线笔、染颜色笔、墨汁、水墨画颜料、小瓷碟、吸水布或纸巾和笔洗。 现年49岁的马来西亚工笔画协会会长柯士鸿,1998年毕业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纯美术系(主修水墨画),原本从事自己的事业,直到2010年他毅然放弃,全心全意投入工笔画艺术领域。 他透露,在摸索工笔画技巧3年,觉得自己还是“营养不足”,于是决定远赴发源地──中国,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与当地工笔画画者交流观摩,参观和参与各种工笔画画展,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 柯士鸿于2015年开始在全马推动工笔画艺术,在吉隆坡、槟城、新山、居銮等地教授工笔画课程,让更多大马人认识和接触到这门中华传统绘画技艺。 学习者倍数增加 他坦言,在马来西亚推动工笔画初时,很多人对这种绘画形式没有什么概念,但随着中国的崛起,加上网络资讯的发达,社交媒体上已有很多画者上载教导工笔画画法的视频、分享他们的画作,教材书亦随处可见,渐渐地也让本地人开始关注和欣赏工笔画的美丽,学习者也倍数增加。 如今,除中国以外,日本是工笔画发展最蓬勃的国家,其他还有韩国、越南和泰国,而我国的工笔画文化也在画者们的积极推广下稳步发展。 工笔画绢扇古代贵族赏玩之物 柯士鸿说,除了在熟宣纸,工笔画也可以画在绢扇上。绢扇的材质是熟绢,是古代宫扇的一种,原是宫廷皇后、妃子和贵族妇女用作纳凉,后在画师的巧手下将工笔画绘在绢扇上,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古代的工笔画绢扇是贵族人士的赏玩之物,原料是选用名贵的蚕丝,而今多以真丝绢取代。 他指出,工笔画技法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依靠线本身的刚柔,粗细、巧拙,方圆,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 工笔画在起稿勾线一定要严谨认真,要求精细准确,因为重彩落墨之后很难改动。勾线完成后,会进行底色晕染、敷染表色、深入刻画和调整,最后题款盖章,作品完成。 蔡侃妮:对艺术和生活更有耐性 居銮艺术协会秘书蔡侃妮(42岁)自柯士鸿前来居銮开办工笔画课程以来,就从不间断参与。 原本学习水墨画的她说,自己一开始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参加课程,因为她认为自己的性子较急,且没有耐性,难以掌握好必须要精描细作的工笔画。 她指出,导师一开始是教导学员绘画在宣纸上,直到第二堂课就在绢扇上作画,从描线到上色,一笔一笔将一把平凡的扇子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非常有成就感。 “我没有想到自己竟能完成作品,在接触工笔画后,我学会了调整心态,对艺术和生活付出更多的耐心。” 丘福仁:画作送朋友有满足感 居銮艺术协会副会长丘福仁(60岁)学习水墨画已有20年。 他表示,一直以来对画画都很有兴趣,但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因素而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在绘画上。直到孩子们毕业后,他才正式拿起画笔,踏上绘画的道路。 他说,在参与工笔画课程后,他发现自己比较喜欢写实工整的绘画形式,对工笔画颇有兴趣。 “我会将画好的工笔画画作赠送给朋友,看到他们很是欣赏就感到满足。”  
7月前
8月前
在冠病疫情期间一起上网学画度过行管期的一群绘画爱好者,因为“日久生情”而结为露营“脚”,每次成群20多人组成露营队伍,到国内一些营地就地露营的同时,也学习写生、作画。 吴俐敏:团员互相介绍器具 作为“带头人”的吴俐敏(自由工作者)是其中一个团员,她本身有着露营的经验,因此提议让有意聚会的绘画友人,一起出外露营。 她对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说:“我们的装备其实很基本,但是露营多了,就会知道,哪些器具比较适合露营使用,久而久之,我们也会互相‘种草’,看到团员用的器具很好用,也会互相介绍。” 她说,如果要休闲得来又很轻便,连5岁孩童也能扛得起的露营椅子,她会建议使用月亮椅子和克米特(kermit)椅子。 “月亮椅子,顾名思义,它的坐垫是可以包着臀部,非常舒服,而克米特椅子,高度是在最舒服的29公分高,刚好是坐下来的高度,收纳也很扁平,不占位子。” 她表示,针对团体露营,她个人觉得,使用6尺x4尺的长方形天幕最适合,而且内层选择黑胶而非银色的,更为隔热。 她说,隔热对户外活动来说尤其重要,皮肤不会被晒伤,而她所选择的长方形天幕,遮盖范围比较大,只需要用4到6支铁支撑即可,一个人也能够搭起来。 她也表示,尽管时下已有很方便携带的轻便煤气炉(outdoor gas stove),但露营就应该生生火、煮煮食,所以她的团队成员,特别喜欢用碳炉烧煮一壶美禄、烤小面包,营造露营的感觉。 陈宝川:改装露营车流动空间大 露营车就一定要装备齐全吗?有一辆老爷车改装成露营车的陈宝川认为,具有流动空间的露营车更能即兴使用,变化多。 陈宝川(50岁)是本地资深画家,会“走上”露营的道路,缘由是在行管期时,自行发起的网络学画课程的学员们,为了可以在解封后团聚而一拍即合的旅程。 他表示,他原先的构想是建立一个村落,但这个想法不容易迅速做到,于是,便和学员们拉队到马来乡村,一边露营一边写生。 他说,他的露营车就是在那趟露营旅程中所获,一名村民见到他们在作画,于是动念用他家里已经不太能发动、已经有30多年车龄的老爷货车换一幅画。 “基本上,当时那辆老爷货车是被拖回家的。” 他说,在整修后,他将车内的内部进行改造,做出“一间家”的概念,但是里面的设备就只有多功能箱子,可以当作椅子也可以作摆设之用。 “我把露营车变成一个流动空间,没有植入固定家具,随意要在里面睡觉或者当作作画教室,坐着画画都行,去到市集,还可以展出画作或者书籍。” 吴炳顺:四驱车顶搭篷更安全 除了在地上搭设露营帐篷,冠病疫情行管令后,本地近年来也开始流行车顶帐篷,尤其受到四轮驱动车主的欢迎,对露营者来说更安全。 露营爱好者开着四轮驱动车驶入营地后,只需将夹在后车厢的折叠式帐篷打开,架设梯子方便上下帐篷,而搭设这款仿佛悬挂在空中的车顶帐篷,5分钟内就能完成。 Nature Campers主席吴炳顺(60岁)说,车顶帐篷折叠收纳后看起来就像行李箱,重量约30至40公斤,打开后就像一间房子,可支撑约200公斤的重量,最多可供2名大人1名小孩睡在内。 他表示,露营住在车顶帐篷较安全,不必担心森林内有野生动物出没,或是蚂蚁大军进入帐篷。 他说,帐篷内还可放置用电泵充气的气垫床,配上大型的防蚊帐,足以让露营者好眠。 李庆福:中国露营配备价位选项多 Nature Campers成员李庆福(60岁)说,早年露营用品都需要从美国或澳洲购入,而且价格高昂,如今市面上近80%的露营配备皆来自中国,价位选项也更多。 他表示,露营使用的便携式小风扇和照明灯,从中国网购就能取得,不仅价格便宜,充满电后的续航力还能长达2至3天。 吴炳顺也说,他们所准备的露营配备以功能实际为主,举凡家中的锅、铲、便携式煤气炉等做饭工具都会带上。 真空包装熟食多样化 至于食物方面,李庆福说,如今市面上售卖不少种类的真空包装熟食,只需自行加热就能食用,食物选项更多样化了,不必如早年局限于吃快熟面。 野外露营想要如厕时该怎么办?李庆福表示,网上有售卖一种化粪液,在桶子内如厕后倒入排泄物混合,就会变成无味的液体,之后再把它倒入公厕马桶冲水即可。而他们也会带上流动更衣帐篷,如厕时可用作遮蔽。 陈业荣:越野车需改装才能入深山 新山4×4露营俱乐部(Johor Bahru 4×4 Camping Club)主席陈业荣(70岁)说, 深层探险露营的目的地通常会在少有人进入的森林,所使用的越野车需要经过改装,并携带自救配备,才能进入深山觅得大自然美景。 他表示,越野车除了马力要够大,还需要有帮助升高车身的垫片、泥路用的大型轮胎、后备油箱或双油箱、尼龙弹绳等,以防车子陷入泥沼或路程面对障碍。 他说,每趟旅程至少会有3辆越野车同行,彼此关照和救援,偶尔到不熟悉路的森林时,也会请住在当地的原住民帮忙引路。
8月前
(依斯干达公主城26日讯)用画笔填满对国庆日的想像。 配合11月25日举办的“星洲情义嘉年华之情牵辅士华小”,辅士华小董家协联合士姑来天后宫于今日举办了首场造势活动──“情牵辅士,星洲嘉年华”国庆日填色及绘画比赛,吸引376名来自新山不同地区的幼儿及小学生参与,反应热烈。 上述活动协办单位为柔南华校教师公会。 柔南华校教师公会主席兼辅士华小校长苏立良尽管未克出席,但他仍不忘感谢各参与单位。 他透露,上述填色及绘画比赛主要是为“1125星洲嘉年华”造势。与此同时,学校也希望藉著马来西亚庆祝独立66年周年之际,透过是项比赛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意识,并提供增进亲子关系的平台。 辅士华小董事长庄訸钦则认为,填色及绘画比赛可让学子们发掘课业以外的才华,并培养他们不同的兴趣。 赛事共分为3个组别,分别是幼儿组(4至6岁)、初小组(7至9岁)和高小组(10至12岁),其中,幼儿组和初小组皆为填色赛,高小组则是绘画赛。 主办方今日也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揭封仪式,参与者包括:庄訸钦、辅士华小家教协会主席彭茂松;士姑来天后宫副主席吴文华;柔南华校教师公会副主席郑智鸿校长;San Lorenzo Montessori幼儿园园长莫宝玲以及本报业务开发及促进主任杨顺发。 其他出席者尚有士姑来天后宫财政赖德群、副财政王朝庭、总务何朝海。 “星洲情义嘉年华之情牵辅士华小”将于11月25日(星期六)上午8时至下午3时,在辅士华小校园盛大举行,目标是筹集50万令吉维修基金,包括提升该校设计与工艺室和音乐室。 当天的活动计有义卖会、商家展览、各类讲座、文化表演及亲子游戏等。 庄訸钦因此再次发出呼吁,希望校友、家长以及各社团、商家等积极响应参与,以行动支持辅士在硬体设备上变得更完善。 他指出,校方冀望能召集到逾50个义卖摊位,同时期待有更多商家、厂家报效物品,助辅士一臂之力。 “星洲情义嘉年华之情牵辅士华小”赞助方式为鸣锣人3000令吉、击鼓人2000令吉以及剪彩人1000令吉,固本每本20令吉。 另外,星洲嘉年华”国庆日填色及绘画比赛成绩将在9月16日,透过辅士华小和柔南华校教师公会官方网站以及报章媒体公布成绩,颁奖典礼则定在11月25日的“星洲情义嘉年华之情牵辅士华小”活动当天。
8月前
8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