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档案馆

“What makes us us?”(是什么造就了我们?) 马来西亚设计档案馆(Malaysia Design Archive)其一创办人纪晓敏说,成立以设计为主题的档案馆无疑是想接触更多人,大伙一起尝试不同程度地思考设计、文化、历史和政治等。其实,细细品味日常生活中任何事物的设计,大概能了解到不同年代带给我们的多元影响。 当档案跳脱官方、历史文件的框架,我们把目光移到日常生活的大小事物上,也可发现所有的设计点滴同样在诉说着历史、文化等故事。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黄玲玲 马来西亚设计档案馆有一张海报,一名穿着马来传统服饰的男子瞪大眼与观者对视,右手食指直指观者,左手扛着“辉煌条纹”。那犀利眼神动作,像极了一战和二战时期的美国“山姆大叔”征兵海报【注】。档案馆其一创办人孙先勇介绍海报落款,正是已故人像画之父胡先伊那(Hoessein Enas),作于1951年。咦,好像有关联哦!经他翻译,海报下方的爪夷文写着“Berkhidmatlah kepada tanah air dengan masuk polis”(加入警队,为祖国服务吧)。原来同样是征召,只不过招的是警察。 [nonvip_content_start] 还有一处发现,画中的辉煌条纹只有11条。当年还只是马来亚联邦,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条纹和星芒才增加到14。哇,原来尝试当侦探解读一张海报的设计,可以有那么多发现。这也正是马来西亚设计档案馆的成立初衷,让人透过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视觉设计,发觉我们乃至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政治是如何相互影响和塑造的。 架设电子馆藏,探讨马来西亚设计 马来西亚设计档案是一家独立档案馆,落户吉隆坡甘榜亚答中山同乡会旧会所仅仅5年。但早在2008年,创办人亚兹莉娜玛万(Ezrena Marwan)和纪晓敏就已开设电子档案网站。从事设计师的亚兹莉娜对设计的历史很感兴趣,她也常在圈内提问和讨论“什么是马来西亚设计?” 于是,她们开始去跳蚤市场淘宝,进一步对马来西亚历史有新的想法。从设计角度来看,不同视觉设计透露了不同故事,也能从另个角度观察马来西亚是怎么塑造的。此外,偶尔发现一些收藏特定主题物件的人,她们主动接洽希望对方提供收藏,例如冰淇淋包装纸。当然,也得到国家档案局搜集资料。 亚兹莉娜把搜集到的档案根据马来西亚历史年表整理,分成4个阶段:殖民、日据、紧急状态和独立。“其实开始两年根本没人浏览我们的网站,除了我自己,因为要上传资料!”熬过最初阶段,电子馆藏越来越丰富,才陆续有人浏览,且多半是设计师。 若势利点想,不免觉得她在做白工,自己花心思搜集的资料全摆在网上公开使用。亚兹莉娜不以为然,“一开始做这个平台就是为了分享啊,让设计师一起来认识马来西亚的设计历史,即便我也不是很了解。”最初决定执行设计档案库计划是为了叩问图像设计,“图像设计其实随处可见,但我们不曾去问设计师是谁?为什么这样设计?这个视觉设计的价值是什么?” 是吧?视觉设计到处都是,但你我往往并不好奇幕后是谁在设计。亚兹莉娜相信,设计师对国家肯定也有贡献,那要探问这些价值,那就下手做吧。只要把资料整理出来,其他人也可以当做知识平台,一起加入思考、探讨,碰撞出什么想法。纪晓敏补充,那也是他们行动主义(Activism)的一种表现。开放电子档案,接触更广大的设计师群体,看看谁有一样的疑问,就加入对话一起讨论吧。 喜欢老东西,才有了档案馆 马来西亚设计档案馆到2017年才成立实体档案馆。当时,吉隆坡甘榜亚答中山同乡会旧会所转型成艺文中心,亚兹莉娜和纪晓敏经朋友介绍得知消息,又在一场活动认识了孙先勇,3人决定一起承租当中一个单位。他们从城市复兴组织Think City得到一笔资金,全部投入设立档案馆。当人们听说他们有实体空间后,一时间又很踊跃带着收藏来,很热心想要贡献档案。 档案馆位于中山同乡会二楼一个单位,入口处像客厅,一些柜子摆放旧物,墙上挂着旧海报。一房是收藏文献、书籍,也是扫描工作室;另外两房打通,一边办公,一边橱柜上摆有好几个箱子,根据不同主题收纳档案,全都收在密封袋中。 咦,2008年设立电子档案网站,一直到2017年才有实体档案馆,间中那么多档案都收藏在哪儿?“一直都在我家……”纪晓敏说,小至火柴盒,大至旧时的手绘帆布电影海报,全都在她家。亚兹莉娜和孙先勇都笑道,纪晓敏这些年都没有向他们收租。 问及最小的档案,他们想应该是日据时期的邮票,最大的就是二十几幅手绘帆布电影海报,大如一间房间。“以前没有印刷海报,都要请人手绘,所以有时很丑,比例都不对的。”孙先勇说,“但那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电影海报又开启一段时光之旅。“一直到80年代,都会地区才开始有印刷海报,郊外还找得到手绘的,尤其是印度电影。”3人一言一语不断接话,说以前海报就挂在电影院的广告牌上,一有新电影上映就换一张,有些还写错字,让他们花很长时间猜测到底是什么电影。那些海报来自一家关门大吉的旧戏院,他们以每张5令吉买下,也收购了一些电影胶卷。 “就是这样的啦,你真的很喜欢老东西,然后花了很多钱。”纪晓敏笑,“直到有一天,该怎么办呢?来开设档案馆吧!” 设计,是无声的语言 一般档案馆,文件上的文字能直接诉说当下发生何事,但是设计是相对无声的。马来西亚设计档案馆主要探究的是设计、文化、历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透过年表分类,让人观察到某些事物甚至思想的转变。 亚兹莉娜举例,公正党的蓝眼党旗正是因为1998年安华在扣留所被殴至黑眼圈而设计的。另外,日据时期电影海报、邮票多有太阳升起的元素,有很多鼓励说日语的海报,还有把英国元素如国王乔治六世的头像通通遮盖掉。“那不仅是军事和经济上的占领,也包括文化占领,我们可以看到占领者如何灌输新的思想和价值观。” 纪晓敏分享图像档案另类的解读方式,“解读物件没说的事”(to read the silence of the object)。“不管什么物件都当着你很熟悉它,当你再仔细看时,要自问的是你不知道的事,这个物件没有说出的是什么?”她说,所谓无声的部分往往是很多对话的开始——个人和历史,和推测,已知和未知……因此,再马来西亚设计档案馆,他们并不会斩钉截介绍一件物件和故事,而只是简单标注在哪里找到和设计的时期。“就端看你把自己放在哪个位置来观赏了,这是我们觉得最有趣的。” 成为自己历史的守护者 亚兹莉娜、纪晓敏和孙先勇不瞒说,我国很多历史是不被重视或漠视的。档案馆就有很多馆藏是透过eBay从国外买到。他们说,国外有很多收藏家,而我到那些档案旧物,就应该主动保存下来,不应让历史不留痕迹。 “其实我们应该成为自己历史的守护者。”纪晓敏说,这也是档案馆尝试宣导的,每个人都收藏很多东西,不管是家族、公司或组织历史,都有特别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档案管理毕竟是门专业,不只是整理分类,还包括如何轻易取得找到资料,还得设想来找资料的人的目的和习惯。如果有公司想要整理自己的档案,他们很乐意提供服务。 【马来西亚设计档案馆】 Malaysia Design Archive Lot 84B, The Zhongshan Building Jalan Rotan, Kampung Attap, 50460 Kuala Lumpur. 只限预约,可电邮[email protected] 【注】美国插画家弗拉格创作的山姆大叔征兵海报其实参考了英国画家艾弗雷德.李特(Alfred Leete),以英国战争大臣基钦纳(Lord Kitchener)为像的征兵海报。
2年前
第十五届全国大选竞选期间,马来亚大学档案馆职员就开始忙着整理旧照,因为不管是希盟、国阵还是国盟,他们推出的首相人选安华、依斯迈沙比利和慕尤丁都是马大校友。最终,安华出任第十任首相,他在大学担任学生领袖,以及从政成为国会议员后访校的旧照都派上用场了。原来,很多媒体都透过马大公关部洽询新任首相旧照……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何正圣 马来亚大学档案馆(UM Archive)隶属于图书馆,位于再纳阿比丁纪念图书馆(Za’ba Memorial Library)5楼一隅。推门进入,高级图书管理员诺苏兹拉(Noorsuzila Mohamad)谦虚道,地方不大,请多多见谅。 档案馆的走廊墙上挂有好多黑白旧照,馆内分有好几个房间,分别是校内刊物室、扫描室和照片室。还有一间专门收藏已故校长皇家教授翁姑阿兹(Prof. Diraja Ungku Aziz)于1968至1988年掌校20年期间收获的各种纪念品,以及他使用的古董电脑。 [vip_content_start] 照片室更是讲究,好几个铁柜扁扁矮矮的抽屉分别收藏负片菲林和冲洗好的照片,还有一箱箱按照活动或事件主题分类的旧照。收藏菲林或照片的信封和塑胶文件袋都含防酸和防粘功能,旧照不易损坏。高级图书管理员茜蒂(Siti Mawarni Salim)说,整个照片室大约有100万张照片,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有待一一扫描建档。100万张照片啊!真好奇他们电子化的进度。她一叹,人力有限啊,目前目标是一年处理5000张。 马大档案馆成立的缘由 其实,这些照片正是马大档案馆成立的原委。为了策划校史展,图书馆上上下下特地到各部门搜集照片,也透过校友会向校友征求,甚至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借当年在新加坡校园时期的旧照。不仅如此,只有旧照没有图说也是不够的。他们广邀退休教职员和校友前来接受访问,好好记录一张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马大图书馆副馆长(档案馆和知识库)拉娜瓦蒂(Ratnawati Sari Mohd Amin)说,正因如此,时任图书馆长意识到马大必须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档案馆。当时,他们先把搜集到的照片电子化,开设“马大回忆”(UM Memory)网络平台。直到2016年,档案馆才真正建馆,由历史学家邱家金(已故)开幕。 拉娜瓦蒂说,论大学档案馆,沙亚南玛拉工艺大学档案馆才是最完善的,细如学生、教职员的记录都归档案馆收藏。在马大,这些档案仍由人力资源部管理,档案馆的主要馆藏包括马大出版的印刷品(校园新闻、年报、期刊、杂志、学术人员手册、会议记录和考卷)、照片(旧照、菲林和数码照片档案),以及电子化的论文、视听材料。不过,论收藏的时代跨度,马大当然悠久些,从新加坡校园时期至今。 马来亚大学前身是爱德华七世医学院(King Edward VII College of Medicine,也是马哈迪母校),于英殖民时期1905年在新加坡成立。1949年,医学院和莱佛士学院(Raffles College)合并为马来亚大学。1959年,马大在吉隆坡开设分校,隔年两地政府倡议两个校园应各自自主成为国立大学。1962年新加坡校园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吉隆坡校园则沿用马来亚大学。这也是为何,马大档案馆仅藏有一些新加坡校园时期的旧照,有需要时还得向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借。 与校友聊天,还原照片背后的故事 身为大学档案馆,马大档案馆的收藏当然围绕马大:以马大为主题、由马大出版、由马大人撰写。3人透露,其实在档案馆成立之前,图书馆都有收集行政日历、毕业特刊等刊物,各院系也各有收藏,相等于档案四散各处。档案馆成立后成为集中地,例如前阵子医学院才移交了一批1960至70年代的档案,因为担心医学院的收藏条件不如档案馆好。 此外,医学院退休教授若琪亚(Prof. Rokiah)是已故创院院长T.J. 达纳拉治(T. J. Danaraj)的门徒,她也选择把恩师遗留下来的珍贵资料移交给马大档案馆。茜蒂透露,国家档案馆也想要收藏,但教授执意交给马大,好让马大医学生就近参考。 2000年代起,数码相机逐渐取代传统底片相机,2010年代起智能手机更大大降低摄影门槛。不仅如此,很多事物电子化后,变得什么都容易储藏。拉娜瓦蒂说,旧物稀有独特,自然就有历史价值。然而,现在一场活动就可能拍上数百张照片,不像过去要节省菲林。因此,他们只会筛选出几张建档,特别是有横幅、字样的,才能显示出是什么活动。 “如果一张照片的线索不多,我们又来不及记录的话,它就可能变得没那么有意义了。”茜蒂在档案馆工作最久,有次一名老先生前来,指着档案馆墙上一张黑白照说自己就是被摄者。一问之下,原来他曾是马大图书管理员。“我就赶紧把握机会访问他,听他讲故事。” 这也是档案馆的挑战,一张旧照片透露的资讯有限,往往得等待有缘人认出照片,才能还原背后的故事。爱听故事的茜蒂就非常享受档案馆的工作,“你要对历史感兴趣,享受他人分享的故事,记忆力要不错,与校友聊天不能害臊。” 另一个挑战是维护和修复,诺苏兹拉分享,“最主要是防腐和脱酸(deacidification),一些手稿我们会一张张脱酸处理;如果有破损,就用来自日本的特制纸张加工处理。”他们也特别邀请国家档案局派员来培训。 拉娜瓦蒂透露,通常来马大档案馆的都是“有目的的人”,例如做研究,或者校友的子孙前来找资料。“其实公众也可以来访,只是需事先申请。”举例,若要做研究需要某些资料或文件,可先洽询档案馆,官方搜查确定有该份文件后就会通知申请者,以免白跑一趟。 就好比文章开场所述,现在最热门,最多人洽询的就是第十任首相的档案资料啦! 【马大档案馆】 UM Archive 5th Floor, Za’ba Memorial Library, 50603 Lembah Pantai, Kuala Lumpur 电话:+603-79673922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五上午8时至下午5时;周末、公共假日和周五祈祷时间休馆
2年前
”对档案管理员好一点,他们可以把你从历史中抹去!“(Be nice to archivists, they can erase you from history!) 这是流传在档案管理员圈子里的一句玩笑话。想想也是,宫斗剧《如懿传》最后,乾隆皇帝下令将抹去继皇后所有史料印记,呼应正史中继皇后失宠后神秘的晚年。又似电影《无间道》,黄秋生饰演黄sir身亡后,差点没人能替梁朝伟饰演的警察卧底陈永仁重现档案,恢复警察身分。 由此可见,少了档案记录,小则一个人失去身分,大则一个国家失去了根。国家档案局副总监莫达鲁丁(Mokhtaruddin bin Lamsin)就说,一个国家怎么运转,政策怎么落实,档案局都记录在案。”国家的历史就储藏于此,如果历史遗失了,国家就好比成为空壳了。“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黄玲玲 “从古希腊时代就有(收藏)档案了。”国家档案局副总监莫达鲁丁悠悠说道。人类很早就意识到重要的历史文件必须好好收藏,如协议、法规等文字记录。但是档案馆成为一个机构,是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所有国家机关、法律、行政甚至地方重要文件全都必须收藏于档案馆。这也影响了许多国家,翻开世界档案史新章。 在马来西亚国家档案局,同样收藏国家各个政府部门和机构的重要文件,且多数是纸本记录。莫达鲁丁说,对一个国家而言,档案收藏与管理是重要的职责任务,因为它留存、记录了一个国家怎么运转,政策怎么落实。可是,单是一个政府部门,每天就有堆积如山的文件了吧?他补充,“主要是有历史意义才会被收藏,其实大概也只有10%。” [vip_content_start] 莫达鲁丁举个例子,青年及体育部在筹备马运会的会议里讨论出很多议决,那这份会议记录就有档案局非收藏不可的价值。若只是一般职员公务开销的请款单据,除非涉及欺诈被反贪污委员会调查和控上法庭,得保存特定时间或直到案件了结,才能销毁。总归一句话,只要涉及到协议、政策或会议决定等,都必须交到国家档案局收藏。 每份收藏在国家档案局的文件都有其价值和意义,然而硬要选出一份,最重要且最有分量的档案莫过于《马来亚独立宣言》(Malayan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莫达鲁丁介绍,1963年的《马来西亚协定》(Perjanjian Malaysia)和1974年《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协定》(Perjanjian Penyerahan Kuala Lumpur)的正版协议都储藏在国家档案局。至于最早的档案,则是荷属马六甲时期的《Baptisms 1642-88》。 马来西亚国家档案局于1957年12月1日成立,仅在国家独立3个月后就诞生了。当时还遵循英国名称叫做“Public Record Office”(公共记录办事处),直到1963年才易名为国家档案局。1966年,国家档案法(Akta Arkib Negara)上路,成为档案事务的法源,所有档案需良好保存,不得销毁。2003年再次修法,改为没有价值了的档案可以移除或者销毁。 目前,国家档案局馆藏总共400万件,其中300万件是文件类,100万件非文件类。非文件类包括光碟、出版品、报纸、杂志、书籍、照片、地图、影音资料等…… 遗失珍贵的历史,等于遗失了身分 提到档案局,往往让人联想到历史或文字记录。而谈历史或文件记录,又会让人联想起博物馆和图书馆。三者有何分别? 莫达鲁丁简单说明,博物馆收藏的多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例如原始人类的骨骸。透过文物,同样可以了解到一个文明的进程。至于图书馆,收藏的则多为书籍、刊物,与档案馆相较,属于二手资料。举例,我国已故历史学家邱家金的研究著作,若在A图书馆找不到,还能在其他图书馆找着。“可是档案局收藏的是第一手资料,虽然我们也会做副本,但正本遗失就是遗失了……” 是以,他指出,如果发生战争,档案馆、博物馆和图书馆往往成为首要攻击目标,因为一个国家的历史都储藏在这些地方。试想,一个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记录,国与国之间的交易、协定等等一纸记录都收藏在档案馆;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都收藏在博物馆;一个国家的学术钻研、知识全都收藏在图书馆。如果这些记录消失了,就如人遗失了身分,被掏空了。 如何保护第一手资料? 因此,如何好好保管、保存、修复是档案局的一大挑战。最基本的是控制湿度和温度,馆室的电路、水管也要定时检查,万一电线短路走火或是漏水,一份份纸质的文件很快遭殃。莫达鲁丁介绍,国家档案局的文件几乎使用流动文件柜收藏,每次调阅资料后务必将橱柜完整闭合。灭火系统采用二氧化碳,万一发生火患,资料又已完好收在橱柜内,能将破坏降至最低。当然,档案局的消防系统也与消拯局连线,若有意外,消拯人员可第一时间赶往协助。 提及湿度和温度,莫达鲁丁指出,档案文件最怕的是湿度和温度落差太大。而马来西亚地处热带,湿度很高,又未免温差大,必须24小时开着冷气保存。那意味着保存成本颇高。“西方四季国家,有些档案馆设置在地下室,温差和湿度差不会太大。” 当然,国家档案局也已经电子化,民众若想找资料,调阅电子资料即可。“如果研究员要求翻阅原件,就得提出申请,由档案管理员调出送到研究室供参考。”这是为了将文件碰触降至最低。 【传统修复保存法】 【国家档案局的任务】 国家档案局除了保管国家官方文件,提供研究员搜查资料,也有其他服务,包括: 1. 记录管理(Record Management):指导如何收藏、整理、维护文件记录 2. 档案管理(Archives Administration):指导如何修复和保存档案 3. 发展和倡导:推动国民对历史的兴趣,包括主办活动、展览、线上展览等。例如《1963马来西亚日展览》(http://www.arkib.gov.my/en/web/guest/pameran-hari-malaysia-1963) 【马来西亚国家档案局】 ARKIB NEGARA MALAYSIA Jalan Tuanku Abdul Halim(Jalan Duta), 50568 Kuala Lumpur. 电话:03-6209 0600/03-6205 6800 电邮:[email protected]
2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