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校园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新山11日讯)瑜伽导师凭借巧思、巧手,把废弃PVC(聚氯乙烯)水管制成动物造型的摆设品后送给学校妆点校园,赋予废弃品第二次生命,也让校园风景不再单调。 60岁的龚祝群秉持化废为宝的理念,将别人丢弃的PVC水管洗净、切割、扭弯、绘图、上色,制成一只只活灵活现的仙鹤、企鹅、兔子、天鹅等,送给学校当摆设品。 目前,她送过摆设品的学校包括麻坡中化中学、宽柔中学至达城、新山班兰华小,未来也不排除送给老人院等福利机构,希望借着亮丽色彩和可爱造型,疗愈住户的心情。 龚祝群告诉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她会在校园推广PVC摆设品,主要原因是环保和美化校园。 她希望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PVC摆设品放在校园各角落,如水池、树上,可让校园景色不再单调。 她说:“学生看了心情变好,同时不再觉得校园很枯燥、读书很死板,更重要的是减轻他们的压力。” 她表示,以PVC作为原料不仅轻便,可做出许多不同形状的摆设品,更重要的是它们不会生锈,也不会招惹白蚁,非常适合美化校园。 因此,每当她看到遭丢弃的PVC水管,就会拿回家清理乾净备用;有时到五金店买漆料时,业者知道她把废弃品制成摆设品,所以会把用剩的PVC水管送给她。 她说:“虽然捡回来的PVC水管要清洗,还要花时间切割、用热风机加热扭出特定的造型、上色要上两三遍、材资又硬,但是PVC可以做出许多不同的东西。” 龚祝群说,去年11月,她的瑜伽学员李进先在他们的群组,分享以PVC水管制成鸭子、仙鹤等摆设品的照片,引起她的兴趣向后者学习。 她表示,用PVC水管制成的摆设品真的很可爱,不禁让她起念将这些摆设品带进校园,以美化校园。 “在我看来,校园美化是很重要的事。” 她目前在宽柔中学至达城分校教导属于选修课的手工艺课,教导学生制作PVC摆设品、石头彩绘等。 她表示,由于材质关系,要切割PVC水管并非易事,加上上课时间短,以及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因此她会先把PVC水管切割成天鹅等造型的模板,再带去学校。 “我把切割好的模板交给学生后,就由他们去磨掉粗糙的边边角角、上色、装上脚和眼睛等。” 在教学时,她会先让学生参考一些作品,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艺术细胞,制作出各种独特的艺术作品。 龚祝群说,虽然切割PVC水管的工作不简单,可是她越投入制作PVC摆设品的工作就越开心,也可能是因为真心爱做,让她学没多久就上手。 她表示,当初把仙鹤形态的PVC摆设品推广至校园时,取得很大的回响,大家的正面反应和喜爱程度,给了她无比的信心和动力。 至于PVC摆设品的设计,她会上网寻找资料、制作过程等,然后再改良,如用剩余的PVC部份让鸭子站立、灌注洋灰让摆设品立得更稳,变成自己想要的东西。 龚祝群说,虽然制作PVC摆设品看起来很费功夫,但实际上却不难,比较要花心思的是在形塑的部份,要拿捏造型和角度。 她表示,尽管制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但是她从未想过放弃,毕竟这是学习的过程,失败了就再来,这也是在考验耐心和恒心。 她说,自己能够持续使用PVC水管制成摆设品,其中一个很大的动力是有人欣赏。 “当有人欣赏,感觉很不一样,想做出更多的摆设品,而且在制作这些摆制品的过程中,我感觉很疗愈,能我静下心来。” 龚祝群表示,她的母亲今年过世,她将友人给的帛金拿来购买材料,与李进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制作出20只不同造型、色彩的鹦鹉,以妈妈的名义捐给麻坡中化中学学校,缅怀母亲。 她说,校长很喜欢这些鹦鹉,并把它们放在树干上,还在树身贴上石头彩绘的瓢虫,为学校增添了一道风景线,也让学生看了感觉疗愈。 她接下来也希望把PVC摆设品送给老人院、疗养中心等,借着作品的可爱造型、色彩,让院内的住户心情轻松。 从最初把轮胎绘制成摆设品送给新山宽柔三小,龚祝群就觉得很多废弃品都可以再加工,做成很多不同的东西,甚至可以让小朋友远离3C产品。 她表示,她曾让一批前来参观她的工作坊的妇女体验石头彩绘的乐趣,没想到她们回家后也依法教导后辈,结果小朋友连续3天都在彩绘石头,不会一直拿手机。 她说:“这是一种教育,美不美(指成品)是一回事,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带孩子去玩、去学习、静下心做一些事情。”
3月前
4月前
表演本来就不是诗人擅长的事,更何况是朗诵;文学也不是语言工作者的专长,更何况是隐喻那么多的诗。诗,好像很平易近人,事实上,它很内向,一点都不热情,想要了解它,你必须付出更多。偶尔的约会不够,一个礼拜一次,很快就会被疏远,一天一次,或许有些厌倦,但诗像宠物,心情不好,看一首诗,或许能够得到些许安慰,心情不好,写一首诗发泄,总比生气好许多。 朗诵,需要一首诗。找一首诗不难,找一首可以朗诵的诗不容易,得到一首好的朗诵诗,可遇不可求,既要求诗本身适合你的朗诵声音及风格,诗也会要求你去了解它、喜欢它、甚至爱上它。越说越远,再说就要和诗走上婚姻殿堂,但诗就是那样,每个人读都有不一样的诠释和理解,朗诵的方式也不一样。 要写一首真正适合朗诵又不失诗意的诗不容易,诗歌上台诗意下台,为了这句话我努力了10年,只是想证明这只是学者不了解诗歌朗诵,或许说得更加直接,不明白马来西亚的诗歌朗诵活动。全球诗歌朗诵已经举办了7届,马来西亚是最积极参加的国家,是不是之一,我想不能从人数去算,而是从朗诵者的认真态度去看。你可以去验证一下,除了马来西亚,别国的参与者大多数都是选择朗诵古诗、爱国诗或歌颂式的诗。朗诵现代诗,别傻了,如何能够把语义的隐喻或象征用声音表达出来,我想没看过学生朗诵的人都会想,那只是朗读罢了,不是朗诵。 30年前或许是,但你可以去找回历史的录音,看看丘淑霖如何诠释母难日,如何利用声音把余光中的诗表达得淋漓尽致。可惜,余老已逝,不然应该让他看一看,那是否合他心意。对不起,或许我又让你误会了,以为丘淑霖是在籍学生,20年前是,她朗诵母难日得全国冠军是20年前的事。那也只有一个淑霖,哦,我还没说完,这几年你陆续可以看到覃家恩、张嘉菁、黄皓仪、梁慧婷等,这些都是声音一流的中学生,有兴趣听他们朗诵的可以去油管找,或许可以找到。或许你再次认为,中学生,练了好多年吧,熟能生巧。对不起,当你听到刘巧晴、郑静渲、罗云濝等的声音时,你或许会说,指导老师好厉害。或许是的,我总不能说服你认同,马来西亚的学生很爱朗诵。哦,对于海外也参与朗诵的学生说一声抱歉,上面提到几位朗诵很好的学生,朗诵用的诗都是现代诗,不押韵之余,都是50行左右的长诗。 动地吟表演的家伙老了 也许你对朗诵这两个字很感冒,因为会想到动地吟。是的,那一班表演的家伙都已经老了,上不了台了。没有贬义,因为我也是其中一个老家伙,年轻的学生朗诵得太好,前浪都死在沙滩上了,哪敢上台。也不尽是这个原因,动地吟已经完成它阶段性的任务,后续的就让年轻人完成吧。 不上台朗诵,反而可以更加专注在书写,书写朗诵诗是一个让我重新认为,写诗很快乐。每一次说起诗歌朗诵我就很唠叨,但每一次催促我写下一首诗的时候,也是我被他们的声音感动的时候。很多老师找我邀稿,一首诗能值多少钱,我衡量过,无价。我想下一次应该这样告诉他们,先让你的孩子感动我,或许我也会写一首再次感动我自己的诗。朗诵这回事,有点像酒,很难喝,但会上瘾。 【编辑台】诗歌上台,诗意下台?/靖芬 这个月起,我们请来马华诗人林健文给大家说说“诗歌朗诵”诸般事。 很多年以前就听过一句话:“诗歌上台,诗意下台”,说的是许多优秀的诗作一旦上了台转成演出的文本,不知为什么总会被夸张的语调、做作的动作破坏诗歌的意境或味道,甚至变得庸俗不堪。仿佛你把抽象的画面或想像具体演出来,把含蓄的语言大声说出来,是一件原该尴尬的事。 但这里头到底有没有误会呢?朗读与朗诵有没有不同?眼见那么多年过去,校园诗歌朗诵比赛依旧方兴未艾,那么,有没有可能让朗诵变得“自然”,或至少可以成为帮助读者亲近一首诗的管道,而非掩嘴偷笑的娱乐? 种种可能,且看每月第二个星期一,诗人林健文的新专栏——“且听风吟”。希望借助他的创作经验与听众视角,让我们更理解“朗诵”的深意。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相信人具有能动性(agency),无论性别、族群、阶级,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目前经营播客《耳朵流浪》,认为说故事的人会找到聆听者,荒谬世界中持续练习发声。 电邮:[email protected]   在马来亚大学校园里,一个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学生组织正悄然崛起,致力于推动和性别议题相关的讨论与行动。该组织名为“女性与男性性别问题研究社”,简称女研社。 尽管女研社刚刚成立不久,但已经在校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社员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提升大学生对性别平等的意识,倡导更为公正平等的社会环境,并逐步完善制度上的改革。这个新生力量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在大学迎来最后一个学年之际,活跃于学运组织的大学生陈洁颖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以性别议题为主要关怀的学生组织,于是建基于女性主义,与一众志同道合的伙伴设立了女性与男性性别问题研究社,简称“女研社”。“当初之所以会将社团名称缩写,命名为女研社,是有着向台大女研社致敬的意思。”洁颖解释道。台大女研社是在1980年代末,台湾大专院校中第一个由学生主动发起的女性主义学生社团,在大学校园内形塑性别意识、积极开展性别平等运动等方面扮演重要的启蒙角色。 然而,对于洁颖而言,中学时期在社交媒体上关注到中国“227事件”所引发的舆论中所提及的“父权体制”、“厌女”等论述,却是她对于女性主义相关理论产生好奇的开始。直到在大学课堂上选修了“性别研究”课程,才对这一方面的课题有了较为清晰的概念。她也因此认识了在同一场合上受访的另一名同学——女研社社员叶雯君。雯君补充,在国内校园创立关心性别议题的社团,尤其是在马来西亚多元族群社会脉络下,针对在地的议题进行直接讨论也是重要的,而不能够仅仅仰赖国外的理论框架。 宣导大众月经意识觉醒 “仅以一抹鲜红,就能宣告我的死刑。” 一名来自外校的学生端正地站在女研社与社工系联合举办的月经展览一隅,现场朗诵她以《月经》为题所创作的的诗歌作品。规模不大的展览空间内,正在观展的数十人顿时静默下来专注聆听。朗诵者的身后是一个以红色、白色相互点缀而成的艺术装置,墙面上张贴的中英文海报讲述着女性生理周期的公卫知识、统计数据、各国政策以及与月经相关待破除的普遍迷思。 展厅内还设有与访客互动的设计,比如请来访者将红色棉球放入象征不同时长的方格里,有关女性一般多长时间替换卫生棉的问卷调查一目了然。展厅一侧的布告板形成了一面便利贴墙,上面写满了不同访客对于月经来潮、生为女性的想法、感受以及支持鼓励。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促成一个让观展者感到安全、相互尊重以及可以展开平等对话的空间实属不易,这源自于女研社社员们的用心竭力。 最后,当询及在大学院校内推动性别议题讨论的重要性,陈洁颖说,大学生不应只是埋首于书堆,而是需要去意识到自身作为社会青年群体的一份子,其实有责任尽自己所能去关注社会议题,去营造一个更进步的社会氛围。 社员叶雯君则表示,她身为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兼性别研究学程的学生,觉得本身有必要去推广有关性别平等的理念。“哪怕普遍大学生目前拥有的性别意识只是小小的一颗种子,都具有日后萌芽成长的可能性,”她笑着说,“我们现时就先做能够做的事情吧。”  向马大建议修改“反性骚”行为法则 女研社社长陈洁颖说,自2023年9月成立以来,社团的重心主要是放在以下三个面向:(一)时事评论:针对时下议题进行即时评论;(二)法律改革:审视校园乃至国家法律,并向有关单位递交修改草案;(三)活动倡导:透过举办各类型活动呼吁学生关注性别议题。“虽然女研社成立并不久,但在网络搜寻引擎中输入关键字,便能看见女研社这段时间以来切切实实认真推动活动的痕迹。” 今年年初,该社针对200名马大本地及国际学生展开了“校园性骚扰议题”问卷调查后,将数据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并提交备忘录给校方。据了解,马大校园虽然早已存有反性骚扰行为准则,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却不知道这个准则的存在,近年来校方也没有在新生报到时向学生进行宣导,导致这项为了遏制校园性别暴力的指南形同虚设,而且部分内容已经不合时宜。“借此问卷调查,我们提交修改准则的建议,并希望校方可以认真看待校园内的性骚扰事件,”洁颖说,“我们会和校方接洽,监督后续进展。” 相关报道: 张庆信:盼华妇会成为资讯窗口 让面对困境的女性求助有门 杜绝性别歧视 保护妇幼权利 伊姐妹组织提8关键改革 刘静芝:25国议员中仅3人 大马女性参政率低  每天10女被谋杀 充斥性暴力的墨西哥 将选出史上首位女总统
5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