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境重开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疫情下,机场各部门员工都得适应新常态与工作模式,能够重新出发对他们而言就是最好的礼物。他们齐心协力做好、做足防疫措施,让搭客都能更安心的飞。 报道:本刊 张露华摄影:本报 林毅钲、亚航提供影音:本刊 林芷桑 疫起走过的值勤人员2:洪爱雯(机场地勤) 机场地勤洪爱雯,在亚航工作了4年,也就是说在她入职后,有一半的工作日子都在疫情中,一半处于忙碌,一半归于平静。 4月1日这一天,她跟其他同事一样,非常期待这一天的来临,整装待发的跟同事一起在候机室等候第一班国际班机的抵达,然后接受访问。 [nonvip_content_start] 她说,虽然国际班机停飞了,但国内班机还是有飞,所以她依然在机场柜台执勤,帮助乘客办理登机手续。回忆那两年的工作情况,她表示工作没有停下来,只是搭客量大减,一周只有几班国内班机,开放的柜台减少,上班的同事也少了很多。 “那时候的确担心过失业问题。以前机场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一天服务约200名搭客,但过去两年,一天服务的搭客不超过50人,那种冷清场面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工作氛围完全改变了。” 为了填补搭客量大减的空洞,亚航推出各种新服务,如餐饮业、数字业务、航空物流服务等,在疫情下逆流而上。洪爱雯表示,原本的工作量减少之后,公司开拓新的业务,让他们保住工作之余,也学习新的东西,鼓励大家继续坚持下去。她说,疫情下的标准作业程序比以前严厉许多,要检查搭客手机的健康状况、疫苗证书等等,确保万无一失。 过去七百多个日子里,她与其他同事一样,希望疫情尽快结束,也终于等到国境重开这一天的来临,是期待又开心的日子,喜见机场终于恢复生气,乐见搭客的重现,久别的同事再次相见,开心又感动。 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她表示地勤人员前一个星期就开始事前准备,包括清理之前关闭的柜台,员工练习使用自动登机系统机器,确保熟悉操作方式,以便之后可以指导搭客如何使用。 先熟悉自动登机系统操作,以指导搭客使用 阔别两年后再度起飞,大家都想飞了,飞回去探望两年多没见面的亲人,飞出去看一看这美丽的世界,但经此一“疫”的飞行已经不同往日了。 洪爱雯表示,疫情之前,公司虽然已经推出应用程式让搭客自行办理登机手续,包括行李托运,但那时候并非强制性,搭客还是可以到有地勤人员的柜台托运行李。 “但是新的SOP下,现在搭客必须自行完成所有登机手续,以减少不必要的接触。所以我们现在也需要协助教导搭客如何使用应用程式办理登机手续。” 早在去年疫情严重时期,亚航已经强制实施让搭客通过airasia Super App及其网站办理非接触式自助登记手续,作为加强防疫措施的一部分。 同时,该公司也宣布,从4月1日开始,也就是国际边境重新开放的第一天,限制全国所有机场的柜台登记服务设施,并且随着柜台登记服务逐步取消,将不再收取柜台登记费用,除了一些符合条件的搭客仍可以使用柜台登记服务,当中包括70岁以上的乐龄人士、残障人士等等。 洪爱雯相信,疫情下大家都会适应新常态与工作模式,能够重新出发就是最好的礼物,改变工作模式,从为搭客办理登机手续,到如今协助搭客使用自助登机应用程式,做好防疫措施,让彼此都能更安心的飞。 疫起走过的值勤人员3:梁静玮(空服人员) 遭受重创的航空业,许多空服人员因而失业,转投别的领域,担任空服人员4年半的梁静玮是幸运的一个,她在过去两年保得住饭碗,依然在冷清的天空服务少量的搭客。 与洪爱雯一样,她的前半段职涯是忙碌的,马不停蹄的飞,每天都在做“空中飞人”,当时的她多么珍惜工作的日子。 这两年半以来,一场让人措手不及的疫情,全世界都停止了,再也飞不出去,能飞的也只能在国土上空。 梁静玮表示,疫情期间,她还是一样有工开,只是飞行时间减少很多,一个月飞1至2趟国内班机,与疫情前一周四五天的繁忙飞行排班是极大反差。 没有飞行的日子,她就学习新知识,帮助公司推展新的业务,疫情中得到学习机会,不失为一个收获。 她坦言,飞行次数减少,收入肯定受影响,尤其在疫情最严峻期间,的确担心过失业问题,但幸好如今都挨过去了,一切又重新开始。 回顾那段日子,她说,不但搭客人数大减,空服人员也减少,虽然每一班机还是维持4名空服人员,但是因为航班少,大家轮流飞,所以同事之间也很少机会碰面,冷清与寂静的气氛令她非常不习惯。 “那段时间每趟航班维持约100名搭客吧,空服人员还是维持4个,但是大家都担心会被感染,所以在那个空间里我们都特别小心,SOP做足,心理压力也蛮大的!” 机舱内,做好各种防疫措施 询及机舱内的SOP有何改变时,她说:“比如消毒工作,以前厕所是每30分钟消毒一次,现在是每三四个搭客用过之后就要消毒,所以可以说是不停的消毒。还有就是每次结束飞行后,座位区要全面清理,包括位子后面的小桌面也要打开消毒,搭客下机之后机舱更要全面消毒。 “同时,飞机上也安装了一套新的HEPA(高效微粒捕集器)飞机过滤系统,每隔两分钟就会把舱内空气排放出来,做足、做好防疫措施。同时,在提供餐饮的时候,戴上口罩与手套,开始时压力的确很大,但现在已经慢慢习惯下来。” 她也提到,除了加强消毒,同事之间的互动也减少。以往忙完职务之后,会在一起用餐,但现在都岔开用餐时间,也没有再同坐在一处,大家都非常谨慎。 尽管做足防疫措施,但在密封的环境工作,空服人员也算是高危行业,会否担心自身的安全问题,梁静玮坦言,自然是会担心,但在疫情变严重时,公司飞机都已经安装了新的空气过滤系统,所以就比较放心。 “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我们都感到担心与压力,所以当宣布4月1日边境重开后,大家都非常高兴,日常终于回来了,新常态也展开,希望可以尽早回复以前一起飞的日子!” 【上篇】再次起飞01:天空终于再次连成一片……
3年前
3年前
4月1日,国际航空服务“光复”的这一天,共有119班国际航班重新降落国内各机场,其中从印尼雅加达飞抵吉隆坡的国际航班AK381抵达KLIA2时,更受到水炮礼欢迎仪式,拥抱回家的国人,欢迎来马的游客,在场迎接的亚航机组人员更唱起〈Rasa Sayang〉,久别家乡的国人听到这熟悉的歌曲都非常感动。 报道:本刊 张露华摄影:本报 林毅钲、亚航提供影音:本刊 林芷桑 如果让你用一首歌来形容过去两年多,七百多个日子宅家抗疫,你会想起哪一首歌? 我第一首想到的就是陈奕迅的〈岁月如歌〉,歌词里面有一句“天气不似预期但要走总要飞”,疫情也仿如天气般不像我们的预期很快就结束,反而跟我们展开拉锯战,一晃就两年多了。 [nonvip_content_start] 从2020年3月18日实行行动管制令,国门关闭,时任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宣布全国进入14天的行动管制令,然而这道管制令却不断的延长、再延长,疫情发展令人从开始的平静、进入担忧、恐慌到麻木,全世界都进入一个停止转动的状态。 而曾经是我国最繁忙的廉价航空机场──吉隆坡第二国际机场(KLIA2),自2014年启用以来,标志着亚航的红色飞机就在这个机场穿梭不停;可是一场瘟疫却改变了“人人都能飞”的口号,机场也从繁忙变成门前冷落车马稀,国人不能飞出国,受困在国外的大马人也无法回家。 熬过七百多个日子,终于等到政府宣布大马进入地方流行病过渡阶段,边境从4月1日重新开放,机场又再整装待发,再次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欢迎回家的国人。 对于这一个日子的到来,有一群人是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兴奋与高兴,他们就是机场地勤人员与空服人员。这段日子里,他们当中有的失业转换跑道,有的继续在原有工作岗位上,飞行有限的国内航班,在机场服务着寥寥可数的搭客,从本来搬运搭客行李转换为搬运货物。 开放国境的消息公布后,机场上上下下都做好各种“复工”准备,仍留在原职的接受各种培训,熟悉新的标准作业程序与防疫措施,暂时离开原本岗位的空服人员也被召回,准备好两年多没有穿上的制度,期待再次冲上云霄。 为应付航班增加需求,亚航重召飞机师及空服人员上班 机场场务的负责人,从一个月前就开始排班,安排人手,确保航班降落起飞时,都有足够人手安排停机位、搬运行李、添油、检查机身等工作。 来到4月1日,国际航空服务“光复”的这一天,共有119班国际航班重新降落国内各机场,其中从印尼雅加达飞抵吉隆坡的国际航班AK381抵达KLIA2时,更受到水炮礼欢迎仪式,拥抱回家的国人,欢迎来马的游客,在场迎接的亚航机组人员更唱起〈Rasa Sayang〉,久别家乡的国人听到这熟悉的歌曲都非常感动。 其实,当政府宣布4月1日边境重开之后,立刻就刺激了买气,两年多以来的低机票销售率,也如飞机一样往上飙升。 马来西亚亚航首席执行员利亚德.阿斯末(Riad Asmat)透露,该公司已经召回45%的飞机师以及11%的空服人员上班,未来一个月也会陆续再找回更多的空服人员,以应付增加的航班需求。他也估计,到了年终,搭客量将会全面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记者在4月1日一大早来到KLIA2时,登机大厅站满拖着行李的搭客,机场大楼的商店也逐渐恢复营业,不再是昏暗冷清。部分在疫情期间仍旧上班的地勤与空服人员感慨地说,那段时间从机场大楼走进登机大厅,大部分的商店都大门深锁,只有公共空间的照明灯亮着,冷清的气氛是前所未有的,无法想像一个曾经是最繁忙的机场,竟然会冷清至此。 一如我们多么期待疫情尽快过去,可以早日回到日常,恢复正常上班一样,机场地勤人员与空服人员对国境重开的历史性一天更是万分期待,甚至从几个星期前就做好准备,学习新的作业模式,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飞行时代的来临。 疫起走过的值勤人员①:莫哈末.扎菲里(KLIA2机场职务经理) KLIA2机场职务经理莫哈末.扎菲里,他的职务是飞机降落后与起飞前,安排人手负责卸载行李与物件,每趟班机需要5至15名员工负责,视乘客与行李数目而定。 在收到有关航班资料,包括搭客人数、行李数量、货物数量后,扎菲里就要决定安排人手负责这班机。在疫情前的繁忙日子,每天在KLIA2升降的航班络绎不绝,人手非常吃紧,所以他的工作就是确保这些航班一抵达机场,马上就有工人接轨,迅速的把行李运送车驾到飞机旁,把行李、货物卸下,然后再把要登机的行李与货物搬上飞机。 如果加上其他添油、检查飞机等工作人员,每一架降落在机场的飞机,至少需要12人来“服侍”它。 过去两年多的疫情,全球边境封锁,国际客运服务全面停止,只剩下零星的国内班机。问他是否待业家中?扎菲里笑说:“没有,虽然没有客运航班,但货运航班增加了,我们还是一样得负责卸货装货,只是没有装卸搭客的行李而已!” 从卸载行李到卸载货物,挑战不曾少 他形容,疫情暴发,边境封锁,原本繁忙的机场与跑道,犹如突然按下了“静音模式”,感觉很不真实,服务对象也从人变成货物,一切都需要重新适应,挑战也不少,毕竟以前90%都是商业航班。 “但我还是幸运的,能够保住工作,而且可以学习新东西,学会如何处理货运航班的货物。以前很少机会处理货物,这两年倒是累积了不少经验。” 扎菲里表示,疫情之前,每天有超过250趟班机在KLIA2降落与起飞,机场、跑道都是极其繁忙,从没有想过会有一日竟然是平静如启动静音模式的情景。不过,他欣慰的说,虽然航空业是受冲击最大的领域,但公司没有因此而放弃,把重心转到发展物流运送,他们也得以继续工作,不至于失业。 “当政府宣布4月1日重开边境时,你无法想像我们是多么的高兴,等了两年多,这一天终于来临,加上接下来的开斋节,估计一切都会恢复正常了!” 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扎菲里从一个月前就开始筹备,排班、安排人手、检查设备等等,在3月31日那一天更是忙到午夜才收工,第二天大清早带着兴奋的心情来迎接第一班机的到来,完全没有显露疲态。在接受访问的当天,他的一班同事也在现场,可以感受到他们久别重逢的喜悦,虽然彼此一直照常工作,但执勤时间调整后就无法常见面,所以当天大家重新回来了,意味着再次并肩作战的日子来临了。 回想过去两年的工作氛围,他形容,以前一进入机场范围就人山人海,进入疫情期就变成冷冷清清,人手大减,忍不住怀疑这偌大的空间是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所以工作压力也很大。 “坦白说,我也曾经担心过自己会失业,也不知道这个疫情会持续到何时,但是只要我们一天还在这个领域,就要做好工作,不能放弃!” 虽然如今重新回到正轨,但扎菲里表示标准作业方式很大改变,不但要给员工重新上课,还要确保他们都已接种疫苗,遵守新的作业方式。 “我想不只是我们,所有人都要适应全新的作业方式,开始新常态。不过这都不是问题,最重要是我们回来了,我们已经准备好迎接大家,重新起飞!” 【下篇】再次起飞02:重启机场热闹模式,能再次起飞就是最好的礼物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