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音乐

3天前
5天前
1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PetPhone”一共有5个亮点,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宠物能和饲主直接“对话”。 真没想过,宠物会有自己专属手机,还能“拨电”给铲屎官。听上去好像科幻电影的情节,但这款产品却是真实存在,并打破了传统宠物穿戴设备的局限。 在科技养宠新时代,优克联集团(uCloudlink)旗下的移动连接和数字生活品牌GlocalMe日前在香港推出了“PetPhone”,是全球首款拥有即时双向通话功能的宠物智能电话。 一般上,市面上所销售的宠物定位颈圈只提供卫星定位、健康监测功能,而“PetPhone”一应俱全,还加入一系列功能。 “PetPhone”一共有5个亮点,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宠物能和饲主直接“对话”。那么要如何让毛孩拨电呢?首先,“PetPhone”本身内建了AI行为识别技术,所以饲主只需训练宠物做一些指定动作,比如吠3声或连续跳3次,系统就会自动拨出电话。 第二、宠物歌单。这款产品有内建麦克风和扬声器。假设饲主出远门,将宠物暂时托付给朋友照顾时,饲主可以通过“GlocalMe”应用程式,向它播放预先录制好的音乐或平时喊它的昵称,以安抚宠物的焦虑情绪。 第三、定位追踪。这款产品采用6重定位系统(GPS、AGPS、LBS、Wi-Fi、蓝牙和雷达),即使宠物在移动中也能不间断地追踪它的位置,防止它们走失。饲主还可以设定安全区。一旦宠物越界,饲主可以通过“PetPhone”远程语音提醒宠物返回安全区域。 第四、AI健康监测。该产品搭载了高精度的运动传感器,配合AI行为识别技术,系统可以记录宠物的运动量和关键健康指标,帮助主人监测宠物的健康状况。 第五、社交圈子。饲主可以在专属应用程式分享宠物的点点滴滴,或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打造毛孩专属的社交网络。 在设计上,“PetPhone”机身仅重37克,非常轻巧,适合体重3.5kg的宠物佩戴。它具备IP67防水防尘等级。同时,它支持磁吸充电,续航力可高达5天。 这款产品有绿色和粉色供选,根据官网资料,售价是379.65令吉(不含税务和运输费)。 更多文章: 自由行无忧攻略:5款智能装备全面守护旅途 【科技简讯】创意公司突破禁令 开发可溶解的“口香糖”  
1月前
1月前
韩国男团1VERSE今年7月正式出道,团名发音不念“one verse”,而是“universe”。K-pop世界已经足够纷呈,他们想要呈现怎样的一个全新宇宙? 早在他们展现唱跳魅力之前,五名团员的生长背景抢先成为国际媒体焦点——1VERSE可是首支有脱北者的韩流组合。他们如何看待这样的身分标签?又是否找到舒服的姿态去拥抱它、谈论它?在这之外,他们身上还承载着什么故事? 报道:本刊 李淑仪 图片:Singing Beetle提供 视讯镜头前,五人并肩端坐,有刚刚好的温暖笑容,也有化不开的拘谨。从各自的生命起点来到这里,他们走过不同的曲折,最终在音乐里找到归属。 “1VERSE的意思是,我们每个人都从生命中汲取一段属于自己的诗句(verse),这些诗句终将汇聚成一个宇宙。” 宥赫Hyuk:那些酸涩往事,我都不讨厌了 朝鲜北部靠近中俄国界的省份,宥赫9岁就在街上乞讨,也为士兵跑腿、采集蘑菇四处兜售,仍难以填饱肚子。有次饿得发慌,他偷走一个遗留在地铁站的餐盒,里头是经已发酸的米饭。 这样的酸涩情节曾是他的日常。 4岁那年父母离异,宥赫与父亲、祖母相依。祖母年老,父亲不想工作,生存成了孩子自己的事。直到2013年,父亲说服宥赫跟随母亲一起逃离朝鲜,途经数个国家才终于抵达韩国。 韩国生活起初也不容易。待在寄宿学校,宥赫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追赶同侪的进度。“我想所有的新开始,都需要勇气和信念。适应韩国生活,对我来说很难,也遇到不少不真诚的人,像是他们会质疑或否定我说的话。” 话语无法与人言说,他把这些情绪倾泻在诗歌与音乐里。 “可是现在的我不能说自己讨厌这些往事。我必须经历它,因为我想这些困难造就今天的我。” 际遇里也有真诚的人,像是校内音乐学会有师长鼓励,宥赫在说唱(rap)里找到热忱。音乐是他的生命转折,也曾是一种奢侈。“以前我并不知道什么是K-pop,”是在2018年他在电视教育节目说唱,独特的生命经历吸引业内音乐制作人的目光,“加入Singing Beetle公司后,我才学习各种音乐类型。” 逃离朝鲜,宥赫感觉自己因此邂逅很多新奇事物。“一路上有很多困难,也有很多幸福。我想这也同样发生在世上其他地方,就像每个国家都有它的起伏。来到这里,我能做的事情更多了。” 他曾为自己的背景感到羞耻,“那时我会想把这部分的自己隐藏起来,但现在我是真为自己骄傲,也可以说我很喜欢我自己。” 金锡Seok:希望自己的故事可以鼓舞人心 另一名成员金锡也是脱北者。生在朝鲜的日子,他透过走私U盘接触韩剧、韩流音乐,从没梦想成为K-pop偶像,“但我有想要成为歌手。” 2019年脱北来到韩国,从此成为一个无法回家的人。 难熬的是,“有时会想念家乡。”难熬的也是,“像是学习使用汽车或网络,一开始很难,但生活也因此更方便。我遇到很多对我伸出援手的人,不管是日常生活,或是音乐路上,他们帮助我适应新生活。” 作为韩流里少见的脱北者,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身分标签?更多在于,两人都希望自己的故事可以鼓舞人心。 “无论人们来自哪里、有什么背景,看到他们追逐梦想的故事,总是令人振奋。”金锡说,“我希望透过我们的音乐,也能鼓励别人追寻自己的热忱。” 宥赫则说,“能够忠于自我去生活,给我带来很大的力量和释然。我想,当一个人可以按照内心的真实去生活,这会带来启发。” 爱都Aito:我们一样也不一样,凝聚成强大力量 兴许是语言障碍,日裔成员Aito最是寡言。 梦想早在6岁萌生,从学舞的那刻起,他已想成为一名舞蹈员。第一次邂逅K-pop,是在中学看见Super Junior的表演,“从那刻起,我有了想要成为偶像的渴望,因为我也想将同样的能量传递给歌迷。” 中学接到试镜机会,高中有一整年他赴韩成为练习生。后来回到日本,Aito兼职舞蹈老师,同时积极参与各种试镜,直到有天团员Kenny在网上看见他,终于如愿以偿。 团员来自不同国度,无知会在心里蔓延莫名的恐惧,像是Aito曾坦言他对朝鲜这个国家感到害怕。日常相处中,他很快发现,自己的偏见并不等于真实。“现在回看,我想我更多是感到好奇,哥哥们让我有回家的感觉,好奇很快转为安心。” “在队伍里,我并不真的会时刻想到谁来自哪里。当然我们每个人都不同,但我们也有相同之处。到最后,这些相同与不同,都让我们在一起时更有力量。” 郝瑞然Kenny:盔甲里藏着我的脆弱与坚强 Kenny郝瑞然是亚裔美籍混血儿,高中几乎每两周都有表演,“包括校内演出,或是校外场合,我都抓住可以表演的舞台。”而人总有自己也难以解释的矛盾。常在那些场合流转,偶有选角经理投递机会,“他们会问我对K-pop有什么看法,我都拒绝加入。” 明明热爱舞台,大学却有意选修精神病学,“我以为那是我想要的。如果可以帮助人,感觉会是挺好的方式度过人生。”对医学生来说,自律比什么都重要;有些人会因自律得到满足,而Kenny慢慢认知到,自己似乎不是这样的人。“我以为我需要纪律来让自己快乐,但我错了。” 原先计划申请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部门,后来打消念头,Kenny转而拨电其中一名星探参加试镜,“看看能走到哪里。” 如今成功出道,昔日师友为他感到高兴,“最近我才收到学院辅导师的简讯,他很开心看到我成为艺人,因为那是我在学院写文章时唯一着墨的事。我的一切都围绕着唱歌和跳舞;我做的每件事,其实都指向我想成为一名艺人的渴望。现在回想,当初竟然想要当医生,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如此热切追求舞台,其实是在追求什么? “我其实是个容易焦虑的人,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我不喜欢向人倾诉这件事,担心这会让我看起来软弱。”问他是否曾有难关或低潮,Kenny也难以轻松坦露。“我经历很多,一如其他成员来到这里也不容易。我们不会直接分享这些挣扎,但喜欢通过音乐表达它,我们的歌里藏着我呈现给世界的脆弱。” 舞台让他着迷的,不只是光鲜的那些。 “正因如此,对我来说,表演反而像是一副盔甲。在舞台上,我可以自由地成为那个我原本害怕成为的人,表达那些我在现实中不敢表达的情感。” 纳森Nathan:成长背景沒有对错 同是亚裔美国人,Nathan自小喜欢音乐,自从在电视见过韩团EXO表演,“我就想,噢,我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偶像。”于是自行练习唱跳,“但生活在美国阿肯色州,没有太多机会。我一直有把履历寄出去,后来醒悟这样行不通,只好继续升学。” 升学路上他换过几个科系,都无法填满失落的空洞,“我才发现,其他事物并不能取代音乐在我生命中的位置。”于是他拍下舞蹈片段上传网络,直到有天收到邀请。 走过各自的风浪,5人终于出道,确是一个里程碑;而Nathan说,生活并没有变得比较轻松,在各种亮相与登场之间,团员依旧得要忙于舞蹈课、唱歌班,还有不见尽头的排练。 “我们还有语言班。Kenny和我需要学韩文,其他人则要学英文,Aito应该是挑战最大的,需要同时学习这两门语言。”成员来自不同国家,1VERSE也放眼在国际舞台发光,“我们也有安排全球公民意识课程,了解不同国家与文化正在发生什么。” Nathan说,团员之间确实曾因语言发生误解,“有时翻译会不准确,听来可能过于直接、粗鲁,需要经理来调解。我想,正因为我们这么做,体现我们作为一个团体一起成长的过程,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 “无论我们来自哪里,都不存在正确或错误的答案。” 若要在1VERSE歌曲中,选一句最贴近自己的歌词,他们的回答是…… 郝瑞然Kenny “I really wanna go”——〈Shattered〉 “歌曲创作的整个过程,我都参与其中,所以很多歌词都是我在录音室度过无数个非常有趣,却又非常漫长的日子,慢慢失去思绪后写成的。尤其那句‘我真的想离开’,正是表达当下我真的很累,真的真的很想回家。” 金锡Seok “Who’s gonna save us now”——〈Shattered〉 “这是我负责演唱,也是歌曲里最高音的一句歌词;所以我每次演唱时,心里都在想:哇,此刻谁能拯救我?(​​笑)当然也是,我的人生经历许多沉重且难以承受的时刻,因此,在那些我不知道如何拯救自己的瞬间,盼望有人来拯救我——这种感觉我并不陌生。” 爱都Aito “우린 하나가 되어 하늘로 fly high”——〈Multiverse〉 “我喜欢这句歌词——我们合而为一,向天空飞翔;因为这正好表达我对自己、队友,以及粉丝团5TARZ的情感。我真心相信,我们会融为一体,一起飞向高空,一起把我们所有的梦想都实现!” 纳森Nathan “I would love you babe, in every multiverse”——〈Multiverse〉 “因为我们会永远真心爱着喜欢我们的歌迷,无论什么情景。” 宥赫Hyuk “Love you in my 1VERSE”——〈Multiverse〉 “无论我们来自哪里,或将走向何方,对我来说,这句歌词象征着——我们只需要因为自己的存在,就应该理所当然值得无条件的爱。这是我全心全意相信的事,我也希望喜欢我们的歌迷可以记得并坚信它。” 更多【新教育】: 30小时匹克球接力挑战 换种方式关注饥饿议题 野生动物摄影展 用镜头回馈自然 豆子/孩子的声音,我的教学路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犹记得中学时期,总能看到同学们耳朵里偷偷塞着黑色耳机,巴掌大小的随身听安躺在背后的书包暗袋里,在走廊上故作潇洒地走过。常幻想,能够将它捧在手心上简直是莫大的荣耀。爸爸经不住姐姐的软磨硬泡,终于在一个周末带我们去电器行,花了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奶白色的随身听。 记得那天晚上,姐姐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小心翼翼地放入她珍藏的卡带。当按下播放按钮时,一把穿透力且富有磁性的女声从耳机里流淌出来,在安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虽然对音乐一窍不通,但对于这么具感染力的声线心还是被牵动着。“你总是如此如此如此地冷漠,我却是多么多么多么地寂寞……”〈我曾用心爱着你〉的旋律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闯进我的耳际。 恰巧姐姐忙着应付考试,我竟然鬼使神差地借来她的随身听,隔天就带到学校炫耀。休息时刻,我故意把音量调大,让前排同学都能听到耳机里传出来的歌声。当下有位女生很讶异地回头:“你在听潘美辰?”那一刻,我心里涌起一阵得意。 真诚最能打动人心 渐渐地,我不再只是为了炫耀而听歌。潘美辰的歌声有种特别的魔力,可以感受到每个跳跃的音符里隐藏着她对音乐的执著,而且用着生命呐喊对世界的关怀与爱。她那冷漠的歌声里,犹如一把杀伤力的利剑狠狠地插在每个忧伤的心,让人轻易地投入她所唱出的每一则自设的爱情故事。 最打动我的,是她用最真挚的口吻讲述最深刻的故事。一把吉他,几个和弦,就能铺排出完整的情感世界,且毫无悬念地演绎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歌曲。〈我想有个家〉里那句 “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被关怀”,不知让多少异地游子潸然泪下。我犹如开窍般地体会到,好的音乐不需要华丽的编曲,真诚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 中五那年,为了在学校的联谊会大显身手,我偷偷报名了学校的吉他社。每次练习,我总是不自觉地模仿潘美辰的弹唱风格。因为她,我开始学习创作,虽然创作略带有她的影子,但在往后的写作生涯里都变成了我创作的养分。我的第一首创作〈后悔〉,完全是对她〈不要走,不要走〉的拙劣模仿。虽如此,吉他社老师却在我的五线谱上勉励写道:“有真情实感,继续努力。” N年前追星时代,远远不及现今追星族来得疯狂。为了支持偶像,我只能努力存钱买下她所有的专辑,当下最奢侈的举止莫过于委托到台湾旅游的亲戚,带回她限量版的专辑或周边产品。此外,卧室墙上免不了贴满她的精美海报,书桌抽屉里整整齐齐地收集每一期有她报道的杂志更是多不胜数。 最疯狂的是1996年,潘美辰竟然来到巴生举行歌友会。我省下几个月的零用钱,购买指定的杂志换取多张免费入场券,然后派发给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伴出席。当她真实地站立在舞台中央,甩起她标志的飘逸长发,中性牛仔毫无违和感的装扮,拿起吉他豪迈地唱起耳熟能详的歌曲时,我眼眶早已润湿,甚至激动地无法跟随唱和。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偶像的意义不在于崇拜,而在于她带来的感动与成长。 物换星移,早已沉默的随身听已被MP3取代,但按下播放按钮的触感,仍停留在指尖。而卡带也成了我唯一收藏的古董。一次搬家时,我在旧书箱底发现一张张泛黄封面的旧卡带。试着用老式录音机播放,音质已经有些失真,但那把直击灵魂力量的声音依然熟悉得令人心颤。 现代的年轻人或许难以理解,为什么我们这代人会对一个歌手如此念念不忘。在那个资讯不怎么发达的年代,音乐固然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那些朴实不失华丽的旋律里,都隐藏着我们最珍贵的青春记忆。 偶然在电台听见〈我想有个家〉,还是会不自觉地被歌曲勾住灵魂。这首歌不仅仅是潘美辰的作品,更是无数人共同的情感记忆。就像那台不再听使唤的随身听,虽然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开启的音乐世界,却永远存活于我的生命里。
2月前
这是一段漫长却清晰的音乐旅程——我想从最初的钢琴开始说起。 ● 钢琴——光影划过黑白 孩提时,当我第一次看见黑白交错的钢琴,就觉得琴键像是花园用作装饰、有黑有白的鹅卵石。将肉嫩的小手放在黑白琴键上,摸起来光滑且冰凉,让我更加怀疑琴键是不是鹅卵石的化身。轻轻摁下食指,短短的触碰,仿佛听到浇花时水与盆栽植物相碰的声音,又像是看见阳光下色彩鲜艳的花朵在唱歌。 看着钢琴,突然发现琴盖上黑色的光滑表面中间,刻着“KAWAI”五个大字母,还有自己放在琴键上的手。琴盖是一面镜子,看着小手倒映在黑色的镜子里,手指一下又一下地随意按下一个个黑白琴键,心中似是被独属当下的某种温柔力量牵引。 小小的我需要用双手才能捧起沉甸甸的鹅卵石,却能用一根手指按下稍有重量且会回弹的琴键。在这样的挑战中,钢琴仍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第一首学会的歌曲只需要用到3个琴键(C,D,E)以及三根手指(拇指、食指、中指),它就是〈玛丽有只小绵羊〉。虽然如此,我还是用了3堂课来学,数拍子、看乐谱、协调三根手指,那都是对当时的我来说不简单的学问。 随着渐渐长大,烦恼开始增多,也不像小时候那么单纯,但无论喜怒哀乐,我总会坐在琴前,将情绪化作音符倾诉出去。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口,钢琴不会回应,却用每一段旋律安抚,让我在音符中疗愈成长。钢琴放置在窗边,偶有阳光照射,琴盖倒映我手,看指尖跃动,总会想起孩提时单纯的自己。 如今,我已不是那个弹〈玛丽有只小绵羊〉的我,考级歌曲里巴洛克音乐的极尽奢华、大量装饰音,古典主义音乐清晰旋律线,浪漫主义音乐浓厚感情色彩,20世纪音乐的无调性与不和谐音……各个时代大师的作品赏析起来聊个一天一夜都聊不完,弹奏起来难度颇高。光影划过黑白,在练琴练得手指发麻时,总会想起那段弹〈玛丽有只小绵羊〉的时光。 ● 小号——来自风的高亮之声 时光回溯到小学四年级选择课外活动时,一位老师来班上问我们谁会看乐谱,我举起手来,就这样懵懵懂懂地加入了校管乐团。 第一次课外活动,教练向我们一一介绍管乐团的乐器。管乐团分为铜管、木管和敲击组,教练特别说明,木管组的竹片需要自费购买。我心想,那就不考虑木管组了吧?负责老师也建议会看乐谱的同学加入铜管或木管组,敲击组不需要会看乐谱。于是乎,我选择了铜管组里看起来最小最轻的乐器——小号。 之后就有两位学姐教我怎么拿乐器、让嘴唇颤动(buzzing),再下来就是把嘴唇放到吹嘴上实战。在学姐的悉心教导下,我成功在第一次课外活动就将手里的乐器吹响。教我的学姐都很惊讶,因为小号不是这么容易吹响的,她们刚加入管乐团时,在第二次或第三次学会活动才能吹响小号。 五年级我当上小号组组长,六年级我担任管乐团副主席。在六年级校外管乐比赛中教练还安排我独奏(solo),并得到了银奖。比赛后,教练提及评审的评语提到小号的独奏很精彩,让我感到无比光荣。 小号是需要爆发力的乐器,与内敛的钢琴截然不同。它让我学习如何在旋律中发声、如何在大合奏中担起主旋律的责任。从一个人独自练习,到大组与他人协奏,小号教会了我团队与配合。来自风的高亮之声,拂过我的耳畔,伴我走过纯真的童年。 ● 圆号——吹在掌心的温柔 进入中学,继续管乐团旅程,阴差阳错地与圆号邂逅。这场邂逅虽然是场意外,但陪我走到现在的是圆号,小号反而像是音乐生涯中的过客,在小学出现,便留在小学了。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乐团里会吹小号的人很多,却没有人会圆号。教练问谁有兴趣换成圆号,我一晃神错过拒绝的机会,就这样换了乐器。 当时我对圆号不太了解,因为小学的铜管组并没有圆号。后来发现圆号与小号虽然同属铜管,却更加内敛含蓄。吹奏它需要更强的肺活量,需要更精准地控制。圆号的圆管需要更多气才能发声,吹嘴小,手需要放在喇叭里调音准,让吹奏圆号难上加难。 中学的管乐团都需要操步,拿着比小号稍重的圆号不是难事,但长时间捧着操步就没有这么简单。甚至,还需要边走边吹。操步的当下常常会后悔当初选乐器时为什么要晃神。 无可否认的是,圆号在铜管乐器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音色柔美,可以在木管乐器的小组演出中客串。它的音色又可以有瞬间的爆发,可以在大组演奏中担任主旋律。它甚至可以充当鼓手,为旋律打出弱拍,这看似不重要,可圆号独特的音色在低音的大号(tuba)、上低音号(euphonium)、长号(trombone)里尤为特出。 我渐渐地爱上圆号这个乐器,它也让我学会了细腻与耐心,明白音乐不是炫技,是情感的沉淀。放在喇叭里的手,放在吹嘴中的唇,成了吹在掌心的温柔。 ● 吉他——弹给自己的弦律 16岁的生日,我第一次向妈妈开口要求生日礼物——吉他。平日对我疼爱有加的妈妈一口答应,甚至还买较为昂贵的实心木吉他。我一直以来都很羡慕那些可以自弹自唱的乐手,那次的生日礼物成为让我有缘相遇吉他。 我找来了一个曾担任中学吉他学会主席,并在吉他独奏中得过银奖的网友教我。刚开始学习吉他,按和弦时的左手真的很煎熬,按得不稳声音就不响亮,要按稳弦就必须经过新手期的痛,网友说待手指的茧长出来才不会痛。 网友先教我指弹,右手拇指需要同时掌握较粗的3条低音弦,让人手忙脚乱。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则各别负责剩下教习的3条弦,这倒还可以掌握。就是偶尔拇指和其他3根手指的力度不同,造成拨弦声音时大时小。 网友提到练习“爬格子”,可以有效解决我所遇到的问题。爬格子就是左手在吉他指板上,按照一定的顺序(通常是1、2、3、4指,或反向)在相邻的品格上按弦弹奏,目的是为了提高手指的灵活度、协调性以及对指板的熟悉程度,并培养正确的按弦姿势和发声。我也在网上积极寻找爬格子的变化练习法。 经过数月的练习,算是小有成就。我终于可以协调左右手的按弦和拨弦,掌握指弹的基础。未来的吉他路还有很长,指弹的玩法还有很多,而我想学的自弹自唱大部分是扫弦,这也是我接下来需要摸索的部分。吉他是我弹给自己的弦律,这段美妙的弦旅,才刚刚起始。 ● 后记: 这是一段漫长却清晰的音乐旅程——从钢琴、小号、圆号到吉他,四种乐器交响,形成了四重奏,而音缘,仍在继续。我在声音中成长,踏过18岁的大门,迈入19岁的新世界,我想,音乐会陪我继续长大。
2月前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