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青少年

10小时前
4天前
1星期前
每一个愿意理解自己、调整节奏、主动求助的你,都是在为未来建立更坚强、更健康的自己。 我真的不想读书了,可是我又不敢告诉爸妈。 17岁的阿杰在辅导热线里闷闷说道。他的声音里有焦虑,也有隐隐的无助。 他说他不是不想努力,只是心很累。大大小小的考试一个接一个来,周末永远被补习班填满,父母的期待重重压在他瘦削的肩膀上。身边朋友一个个都是学霸,让不敢停下脚步的他越来越无法喘息。 青春期,是一个人从儿童过渡到成人的关键阶段,伴随着生理、心理、认知及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化。这个阶段的青少年通常会经历: 自我认同的迷惘:我是谁?我想成为谁?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 对家庭权威的反叛:试图摆脱父母的控制,建立自主权。 学业和未来的焦虑:面对考试压力、升学困境,以及社会对“成功”的单一定义。 同龄人关系的冲突与渴望被接纳:在同侪面前建立地位、避免被排斥。 情绪调节能力不足:情绪起伏大,冲动行为多,理性判断能力尚未成熟。   其实,在这个看似阳光灿烂却暗藏波动的青春期,和阿杰一样的青少年不在少数。他们站在新科技的起跑线,承受着繁重的学业、父母的高期待、同侪比较、自我认同等多重压力,如果没有适当的管理与宣泄,压力可能悄悄演变为焦虑、抑郁、暴躁,甚至是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换句话说,一旦面对学业、家庭、社交等多重压力叠加,在缺乏支持与正确疏导的情况下,他们就极有可能酿成冲动性行为,甚至悲剧。那么,青少年该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心理防线”,做好压力管理呢? 一、认清压力 承认自己有压力并不代表就是脆弱、不行、输给别人。感到压力,其实是大脑传输“你正在面对挑战”的讯息,是一种本能反应。压力可以是正向的,例如,考试前的紧张感促使你复习更多;参加比赛的兴奋让你更有动力;甚至被父母唠叨几句也可能让你“收拾一下态度”。这些都属于适度压力,它会让我们成长。 但当压力超过承受范围,成为“过度压力”时,就可能影响人的睡眠、饮食、情绪和行为。所以,认识并接受自己的情绪反应:我紧张、我累、我焦虑,这都不代表我不好,而是我需要停下来,照顾自己。 二、找出压力源头 “为什么所有事情都压着我?” 学业负担:考试、补习、成绩 家庭期待:父母的高标准、兄弟姊妹比较 同侪关系:被孤立、社交焦虑、人际矛盾 自我认同:对未来没方向、对自己没信心 时间管理:没有休息时间、兴趣爱好被挤压   青少年常见的压力其实有不同来源,而不同的压力需要不同的应对方式。可以尝试分类:哪些压力是短期的?哪些是自己可以改变的?哪些其实只是“想太多”? 三、从生活小事入手,重建“喘息空间” 管理压力,并不需要很大动作,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可以从小事开始: [vip_content_start] 设定“专注30分钟+休息10分钟”节奏 留给自己15分钟“无目的”时间 每天做一件让自己微笑的事 用运动释放焦虑能量   四、学会沟通 “我不敢跟爸妈说我很累,他们会觉得我在找借口。” 也许你的父母没有学会好好倾听,但请相信,有人愿意懂你。你可以尝试找你信任的老师、辅导员、朋友谈一谈自己的烦恼。你也可以换个方式向家人表达,比如写一张纸条,或通过电话、讯息来沟通。 不要说:“你们管太多!” 而是说:“我现在压力有点大,需要一点空间,好让我自己也能整理情绪。” 五、建立自己的“心理急救箱” 你可以把——放进这个箱子,例如: 一本安慰过你的书 几张写着你“做得到”的纸条 一张记录你“已经努力过”的清单 一句提醒自己的话:“我可以先慢一点,但不会放弃。”   你甚至可以在房间准备一个舒压角落:放软垫、耳机,让它成为你与压力保持距离的小天地。 青春期,是一段寻找自己的旅程。途中难免迷路、跌倒,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方向。但你要相信,你不是孤单一个人。 每一个愿意理解自己、调整节奏、主动求助的你,都是在为未来建立更坚强、更健康的自己。 压力不会因为你长大而自动消失,但你学会的自我调节能力,会陪你一生。 祈愿每一个的你在长大的路上,不被压力压垮,不被压力吓着,也不被压力束缚。而是慢慢学会拥抱它、超越它,最终成为你喜欢的样子。
2星期前
2星期前
  (新加坡25日讯)青少年疑似吸食“丧尸烟弹”后,深夜在榜鹅市镇广场举止怪异,有人摇头晃脑、有人倒卧在地,公众惊见“行尸走肉”,报警求助。 《新明日报》报道,这起闹剧发生于昨日凌晨1时许,地点是榜鹅市镇广场(Punggol Town Square)。 根据网上流传的视频,四名青少年出现在上述地点,举止十分怪异。画面显示,其中一名青少年躺在地上,另三名青少年则在周围“走动”,但看似精神不济,走路不稳,犹如丧尸一般。 一名身穿黑衣黑裤的青少年走路摇摇晃晃,随后倒卧在地上,另一名身穿白衣的青少年则颤颤巍巍地走向另一名青少年,最后相拥在一起。拥抱之后,白衣青少年还蹲在地上。 有公众将这段长22秒的视频拍下后放上网,留言称怀疑这些青少年是吸了“丧尸烟弹”,所以变成“行尸走肉”一般。拍摄者也表示,与朋友离开现场后,决定报警处理。 媒体于昨天走访时,发现拍摄地点靠近榜鹅水滨坊商场,距离榜鹅地铁站不远。现场有青少年表示,由于地点宽阔方便,经常会有人在该处聚集玩耍。不过,他们并不认识视频中的青少年。 受访者说:“那几位青少年看起来吸了“丧尸烟弹”,才会走路不稳。 商家:常有年轻人夜聚吸烟 附近商家指出,入夜后常有年轻人聚集,并且违法抽电子烟。还有店铺的告示牌疑遭人蓄意破坏。 媒体走访时,附近商家指,广场深受年轻人欢迎,几乎每次在晚上8时许之后,都可以看到青少年聚集。“他们会在这里抽电子烟、骑脚踏车、吃东西等。我曾经看过一次,甚至有近50名青少年聚集。” 他申诉,今年初的时候,店铺外的告示牌曾遭人蓄意破坏。“老板还因此报警,不过不知道有没有抓到肇事者。”
2星期前
(新加坡23日讯)爪刀等随身武器可在网上易购得,新加坡年轻人将携带武器视为“潮流”。 《新明日报》报道,数据显示,10岁至20岁以下的新加坡青少年涉攻击性武器罪案,从2019年的92起增至2023年的133起。 新加坡公益组织“Impart”联合创办人兼心理辅导员纳拉斯曼说,过去10年,他看到越来越多当地的年轻人将武器视为饰品,佩戴在身上。 “有些外观酷炫的武器被当作炫耀工具,一旦发生冲突,就可能被拿来使用。” 报章调查发现,像爪刀等违禁武器,在网购平台随手可得,不少产品还附有精美图案与教学视频。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触犯新加坡腐蚀性和爆炸性物体和攻击性武器法令的10岁至未满21岁青少年人数,从92人增至133人,罪行多涉及持刀等攻击性武器。 根据新加坡的规定,非法持有弹簧刀、重力刀、指虎等武器,初犯可被判最长5年监禁及至少6下鞭刑。 今年3月、去年6月和9月,新加坡发生3起青年持致命武器斗殴案件,使用武器包括弹簧刀和菜刀等。 其中,去年9月发生在当地吉真那路的案件更导致25岁的迪内什死亡,22岁男子被控谋杀,另有3男两女因涉嫌持致命武器参与暴乱被起诉。 迪内什的朋友阿马尔拉杰(27岁)表示,死者还那么年轻,原本前途无量。 作为3个月大女婴的父亲,阿马尔拉杰对年轻人在公共场所携带武器感到担忧,他担心女儿未来上学时,校园是否能提供足够的反暴力教育。 纳拉斯曼也认为,武器能助玩家胜利的电子游戏设定,可能会影响青少年在现实中的行为,认为暴力可解决问题。 他说,青少年大脑尚未发育成熟,情绪易受影响,冲动行事,很多男孩被教育不能哭,只能坚强,久而久之可能用暴力来释放压抑情绪。
3星期前
(新山18日讯)柔佛州总警长拿督古玛指出,州内青少年涉及强奸案呈上升趋势,2023年至2024年期间,警方共录得54宗相关案件。主要原因包括社交媒体上色情内容的泛滥、公众法律意识不足,以及家庭功能失调,导致青少年缺乏关爱与管教。 柔佛州总警长拿督古玛今早在主持柔州警察总部常月会议时指出,警方已通过侵犯、女性及儿童罪案调查组(D11)深入校园,举办讲座,以提升青少年对性侵罪案的警觉性。 他呼吁父母重视家庭教育,给予子女足够的关爱及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和参与的活动。 古玛指出,柔州刑事罪案调查组于今年1月份至5月份,达致59.64%的破案指标,而毒品罪案调查组也在同时期共逮捕了1万零794名涉及毒品案嫌犯,起获的毒品总值市价达8318万令吉,充公物品总值749万令吉。 他说,在上述期间,毒品罪案调查组也捣毁了21个毒品犯罪集团,逮捕了58名集团党羽,起获的毒品总值8107万令吉,充公物品达226万令吉。 柔佛州总警长拿督古玛指出,柔州商业罪案调查组持续打击网络诈骗案,并专门设立多种防诈平台,以加强防范工作。他提醒民众切勿轻信不合理的优惠,避免泄露一次性密码(OTP)或银行信息,并切勿点击不明链接。 他也提到,警方在打击走私活动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近期共破获5宗走私案件,其中包括查获总值111万令吉的补贴棕榈油,以及一宗走私香烟案,查获总值4万8000令吉的漏税香烟。 古玛于常月会议上,共颁发47份表扬奖状,包括4名公众及43名警务人员。 其中,受表扬者包括于今年负责5岁男童留校车死亡案的查案官南丹;以及柔佛媒体俱乐部主席法巫兹。 法巫兹指出,这项表扬是警方长期以来予以媒体贡献的肯定,而一直都有媒体获得表扬,并非他本人获得而已。
3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