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首页
|
登广告
活动
下载App
热门搜索
大事件
发现东盟
股市
星洲人
互动区
登录
Newsletter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最新防疫SOP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总编时间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风起波生
大使笔迹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亮剑
下班的路
百格大家讲
长风破浪
大选探路
翱翔天际
烈火真金
华研智库
吃饱了吗
鸟生鱼汤
娴言
鹭岛南望
走读天下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3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杭州亚运会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动力青年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隔离
研究:中国突然结束清零政策 “近200万人”超额死亡
美国研究指出,中国突然结束严格的清零政策后,在接下来两个月里,可能导致近200万人超额死亡(excess deaths)。这篇论文周四(24日)被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中国国家卫健委则尚未回应媒体的评论要求。
1月前
李显龙冠病“复阳” 将再度自我隔离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再次冠病检测呈阳,他在脸书贴文说他感觉良好,但将遵从医生建议,自我隔离至抗原快速检测结果转为阴性。
4月前
韩国6月起解除“冠病7天隔离” 不再每天公布新增确诊数
政府在冠病疫情的应对上,防疫责任将从原本跨政府部门的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移转至保健福祉部辖下的中央事故收拾本部,原本扣除周日、每天对外公布新增确诊者数,也将改由以周为单位发布。
4月前
许颐蘅/在病重的壁垒
请不要拿你的鲜花追赶我 紊乱的脚步 踩过孤独的影 我会拥抱井底的黑暗 踡缩如破旧的绳 节节碎烂 仿若于狭小的域土 号角在寂静中崩裂 刺骨的荆棘由盔甲破出 枯叶腐朽了我的全身 我恳切地求你、 如此恳切地请你:站在墙外。 尤其 是夜晚的 这里的万物渴望界限 渴望距离、渴望境外的星空 我看不见日常的熟悉唯有 日渐熟悉的日常 馋食虚空 我不要你用鲜花追问我 即便它许是圣洁许如艳阳 能妆点日益茁壮的荒芜 壁垒之外 你的鲜花永属花园 而我胸口一只飞鸟往返季节 叼走我的呓想 归静那刻 我将捧双眼送你 放任脚步停歇彻底无梦
5月前
马来西亚旅客赴华可用自测ART取代核酸检测
马来西亚赴华旅客3月1日起无须进行核酸检测,以抗原检测,包括试剂盒自测替代即可。
7月前
家常便饭/黄子扬(文丁)
辞掉全职工作以后,犹在回老家或留城者间摆荡时,流行病毒入侵我身,以雷殛之势攻战免疫系统,比我意志决绝。 连行李也收拾得仓促。妈写:不管结果如何,回家好。 我说可以,但要共同采取最严谨措施,以防万一——于是分头行事,速命老家姐拎两小可爱女儿回夫家,而我独自驱车到附近小区挂诊,油门催下,轮胎一路滚动,无关我的意识。 先是印度医生着全身防护衣,在诊所外临时设立的检测站将探测棒长长昭示我眼前。“第一次吗?”我只轻轻点头,不作声。“仰头,记得可以用嘴巴呼吸。”它就此展开我鼻腔探险,像蜂鸟长舌深入花芯,一阵刺痒呛出我目泪。年轻医生温柔,他道了个歉。 如蜜的鼻液,是苦是甜,24小时内自有分晓。 为求安心,还是挂号问病。 “咳嗽否?” 我摇头。这回是老印度医生了。他靠向椅背,皱着眉边摊开无奈的五指说,近日流感连连,症状亦相似,谁都说不准。但他从未摘下口罩和护目镜。 “伤风?” 亦无。 昨日喉咙开始肿痛,体温摄氏37.5度,自行检测结果为阴;今早烧已退,喉痛却加剧,而且莫名呕吐。我结案陈词,话音未落,医生戴上手套,左手持压舌板制伏我舌面,右手电筒照向我口腔的隧道。他说里面有火烧的回声。 “以你的症状,大概不会是新冠肺炎。” 四字如咒,终究说了出口。 但他脸上闪过的一抹疑惑仍被我及时捕捉。 阴阳也罢,都要回家。 疫别两年,时间换算成分秒单位总是轻易些,数成日子却无比艰难。我将家当车上四十公里路程,徒留身后每日确诊数字破千的空城。望后镜里的吉隆坡楼身低低矮矮亦空空荡荡,却总蒙着一层雾不散,在路上,和妈商讨各种举措—— 浴室摆水桶和洗衣液供我每日自行换洗衣物。 房门外置放肥皂水盆,每日清洗餐具务必戴上手套和口罩。 你待会戴口罩躲楼下,等我进了房马上消毒。 每天测量体温和血氧,记录在案。 每晚睡前用消毒枪将整个房子消毒一遍。 在家隔离,形同爱的牢狱。点开卫生部下令民众安装的“吾安”APP,老家这区双层排屋标示为“红色区”,即一公里内有确诊病例。社区已然是大型病房,而每一间家纷纷匿藏着疑似病患。 这已绝非首次。前两次密接都侥幸避过,这次我都能感觉病毒在细胞里窃笑。所有症状都指认我。即便恪己遵守防疫守则,一松绑的移动,本身就是一宗罪。如今待病如待刑警上门,将我镣铐,判我以患者之名。 “万一其实没有确诊呢?” 来不及了,妈。 ● 在房里度假整整10天 是夜,诊所发来判书。 SARS-CoV-2 RNA,detected。阳性。 CT值25,低于平均水平,属染疫初阶,传染性极高。 只觉颈间烧灼,脑袋仍是清醒。传讯通知才刚一起吃过饭的友人,我阳了,你好自行检测。虽已做足万全准备,最担心还是同一屋檐下的家里人。聊天家群不如预期躁动,许是对于病毒早已免疫,心理的那种。带有一点钦羡的意味,友人说,你终于可以好好休息。 疫病从武汉过海关斩天将而来,想起疫情暴发初期举世惶惶,起起伏伏的病例勾画出2020年代的第一道风景线,如今,它终于住进我的身体。 我的身体供养一场病疫,我活成一尊确诊数字。 开始为期7天的居家隔离。没有比现在更关心自己身体的时候了。 譬如第3天。喉痛渐愈,倒是鼻腔莫名住进浓痰,蝙蝠白昼悬壁这般,咳不出,擤不掉,厚重鼻音让外甥女迟疑,“是舅舅吗?” 妈烧饭也清淡了不少。每每确认她抵达楼下,我才遮上耳鼻打开房门。白色塑胶椅上的饭菜每日惊喜缺缺。它们总一副比我还病恹恹的模样——汆烫地瓜叶、蒸石斑、蚝油豆腐、水煮蛋……晚饭至少还有一汤品慰藉:有时花生莲藕大骨,为囚日添色的玉米萝卜。 口味却不是淡的,说明味觉和嗅觉并未丧失。大幸也。 每日饭菜佐《F.R.I.E.N.D.S》,虚度时光,悠哉乐哉。乔伊过30岁生日那天抬头对天花板抱怨,上帝啊,为什么是我,“说好让他们变老,不是我。”当即笑噱,学舌——为什么,为什么是我。不敢大声。 荣获Omicron拣选,我无怨尤。 一集20分钟结束,连蜜糖和清热排毒茶也都饮尽,端着盘子奋力叩门,确认无人,才把所有碗碟泡进肥皂水盆里,确认餐具样样浸在其中。 平躺床上,信息妈,朕用膳毕,可以收拾啰。 这样又一天。又一天。几无症状,度假在房里整整10天。 ● 疫情下,再次唤醒这双炊手 朝令夕改已是日常。老长一段时间,眼见疫情趋缓,其实只要再忍稍时就能步向常态,政府却早早宣布松绑,脱缰野马不受束,口罩不戴,人身无距离,酒吧悄悄经营,便又让防控失守,病例暴增,一切重头。 破口的,不只疫病,也连同我自己。 无法回家的日子,倭居吉隆坡高楼公寓里,每天看重复的日落。 或换过别的名字吧——黄昏、夕阳、余晖、晚霞,怎么都是带着尽头的愁意。 可天空映照的它们却像施展了盈亮魔法一般,那段时间里,茶橘色,紫荆色,墨蓝色,染出一片片层云,高积云,卷云,它们舒开天幕,静谧和缓的飘向,彷佛温柔低语——没事的,走慢一些也能跟上;仿佛只要不低头俯视现实,就还能骗过自己人间安逸。 好几场家人的生日都在视讯里共度,外甥女的,妈妈的。隔着荧幕,细节狡猾隐身,不知道外甥女小妮和小娜长了多少寸,也不知老人家的后脑勺,有没有光阴刷白的蹑手蹑脚。这场战疫里,肉眼所不见的事物都得逞了。 那段时间我无法正常进食。食欲尚在,且经常饥饿,但逢食物下肚,总要翻肠搅胃一番。我强抑恶心呕吐不适,以转念,以分神,以想像,以哼唱;或捏紧虎口,或按压臂掌内关穴,或屈身按揉膝盖足三里;可以防洪的方法我都一一试遍,但越是动作,心理越受压迫,每每差一点赶不上厕所—— 先是干呕,等到胃部三番四次抽搐,涨缩,翻涌,我紧紧抱住马桶,秽物冲口而出。 整净自己时,镜子里脸面通红,噙泪的双眸,往往因为不明所以。 这些,荧幕前也都看不到。 中西医皆道是胃窦炎,开了呕吐祛风胃药,但我知悉,那一切肇因都不是来自生理。 从此我在黄昏里开伙。奉我妈指令,少年放学写完功课早早栽在厨房里,炊烟过境一路烧饭到天黑,先学煮米饭,煎荷包蛋,炒菜,炸肉,唯独那时没有学过煲汤。十几年来我漂泊吉隆坡,多是外食,而今疫情下,公寓里,终又得再次唤醒这双炊手。 只是这回我只剩自己了。 居家工作午休时段,打开小红书,搜索栏键入:“莲藕花生汤”。影音食谱一格一格陈列,综合各家步骤,在手机笔记里抄下食材,出外采买;回来,浸泡花生,猪大骨入冰箱,其余食材,包括任意配搭的——“芹菜肉片”、“蕃茄炒蛋”,少小习得,毋需偷师,等傍晚下班继续料理。 小红书说肉须先经沸水加绍兴酒汆烫,问妈,怎从不见你这么做? 妈一言蔽之,懒。 再问,怎么你以前莲藕都削那么大块啊? 妈不理会,反问,你几点开始煲汤? 我说现在。 现在几点了啊,先生? 哎,妈呀,开会迟了,我们城市打工人命苦你不是不知道。 忽悠过去,实则是自己忘了提早煲汤。 总是忘了要相信时间的作用,类似交托的那种信仰,方能收获一锅味美的汤。饭菜上桌恒常是夜晚,我习惯坐在窄仄阳台上,碗盘就地落座,想像万家灯火里那一台台闹哄哄的饭桌,或许也有像我这样孑然一身的,但因明白团聚的日子在前方,所以愿意静待时光的煎熬。 吃过一顿又一顿,妈妈教的,小红书学的,自己做的,家常便饭,便也同时料理好了自己的心。 ● 原来长大不过一瞬间 尔后病愈。 隔离10天宣告自由,从自己的房间走出,小妮小娜便一人拉我一只手。 “舅舅,你要吃什么?”遂把我拎到偏厅的玩具厨房前。 那是她们妈妈疫情前买的生日礼物。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胜过其他玩物。 记忆骇入疫前——多是我给她们指令,萝卜要削皮,这是虾还是crab?只有玩具砰砰锵锵的声音,无人回应。小娜切开半颗番茄也是艰难,小妮煎蛋总翻落地板,多次捞不起索性用手捡。 如今,5岁的小妮问我,番茄可以煮汤吗?她楚楚可怜只有盛汤的碗。 假装勉为其难,我说好,但番茄不要软烂。 放眼矮桌上,饭菜皆已备好。筷子双双并排,旁边一碗假热白饭。一道道菜肴摆桌中央——大红虾、黄南瓜、两颗水煮蛋、状似叶片的不懂什么……(小妮:是cookies!),我执起汤匙,欲试一口番茄汤。 “舅舅,烫,吹吹!” 小妮很小的时候,每次吃饭我们总是唤她——很烫,吹吹。 如今换她温柔叮咛,小大人似的。其实不过一玩物罢了,怎会烫嘴呢?她是有样学样了。 我嗯嗯诺诺,她洋洋得意。或许是感佩自己的厨艺精湛,烧得一手味美熟食。 如今疫情亦是家常便饭。要过一年小妮才能施打疫苗。总希望她长慢些吧,却又望她早早具有疫苗的保护,能走出去认识这个世界。原来长大不过一瞬间,当上长辈以后更是切身知晓——眨眼间,屏息间,肥嘟嘟的脸颊一下立起来。小妮懂食物煮好会热烫,烫着了会伤;她亦懂得了着紧,有想要保护的人了。在她仍是稚小的年纪,我们这些家人,总想奢侈地,以伴耍为名,请她为我们在玩具厨房前多煮几道鲜热的,有她温柔叮咛的饭菜。 吃、饭、吃饭了——恍惚间,妈的叫唤从厨房没命地传来。她俩仍慢悠悠递给我一绿色空茶杯,作状撒粉,我问这什么,小娜支支吾吾,小妮冲口而出:“呃,呃,草莓香蕉维他命外星人奶昔!”
8月前
即时国际
港府:确诊者30日起免强制隔离 检测阳性也不用再通报
香港政府宣布,从30日起,冠病感染者的强制隔离安排将会取消,所有检测阳性者也不用透过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的网路平台呈报和提交个资。
8月前
即时国际
中港台
甄子丹预告赴韩上《RM》中网开酸“挂黄牌集中隔离”
甄子丹预告将于下周亲自赴韩宣传电影《天龙八部之乔峰传》,还会上人气综艺节目《Running Man》,由于近来韩国政府因防疫问题,要求中国入境旅客挂上黄色入境卡,让不少中国网民不满,酸甄子丹“丹哥要挂黄牌然后送去集体隔离吗”?
9月前
中港台
即时国际
日本修正禁令 港航班不载中国客可飞那霸等3机场
日本周五将实施“中国限定”的强化边境方案,原本连香港航班也受影响,不过,日方周四修正,只要机上没有7天内中国本土旅游史的乘客,香港航班仍可直飞那霸等3座机场。
9月前
即时国际
中港台
张敬轩一语成谶确诊冠病 演唱会又喊停
张敬轩在疫情期间先后举行3次不同主题的演唱会,经历过不少难关,前晚他在舞台上突然发病,最终敌不过病毒“失守”中招,要即时接受隔离,圣诞演出被迫喊停,他亲自发文向受影响的观众致歉!
9月前
中港台
即时国际
中国旅客入境日本 筛检阳性隔离7天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天宣布强化对中国入境人士的边境管制措施,从12月30日起在入境时实施病毒筛检,如果阳性就必须接受原则上7天隔离,希望避免日本遭中国急速扩大疫情波及。
9月前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康复者拥抗体反占优势 中国职场招聘“阳过优先”
中国早前曾有企业打出“阳过不要”的招聘要求,被批评不妥。然而风水轮流转,在当前感染人数激增之下,有了抗体的康复者反而有了优势,因此近日不少企业居然宣称优先招聘冠病康复者,变成“阳过优先”、“阴的不要联系”等。
10月前
天下事
即时国际
中国入境隔离再传佳音 成都缩短为“2+3”
中国公布“新10条”防疫松绑措施后,目前入境隔离“5+3”(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已经名存实亡,变相实施“5+0”。
10月前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台商:住旅馆5天后解禁 中4城市取消“+3”隔离
台湾中央社报道,中国推出优化防疫新10条后,两岸直航4个城市陆续宣布取消5+3入境隔离天数中的“+3”,满5天一律离开隔离旅馆。而多数台湾人解隔返家后未再被要求隔离3天,隔离天数形同缩短。
10月前
天下事
即时国际
港媒:中国入境实施隔离“5+3” 后3天居家名存实亡
据报道,有入住深圳隔离酒店的港人说,这个“优化隔离管理措施”最大的变化,是转居家隔离的条件放宽了,包括可以转往外省,以往外省人员必须在深圳集中隔离满八天,才能离开。同时闭环接转的要求更加放松,可以自己去搭高铁、飞机。
10月前
即时国际
国际头条
中发出更多开放信号 IMF等高层准免隔离入境
据美媒报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其他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本周访华时,似乎获准不用进行隔离就直接在活动上与中国领导人和媒体齐聚一堂,显示北京正发出更多开放的信号。
10月前
国际头条
更多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