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象棋

12小时前
15小时前
(新山14日讯)在棋盘上驰骋5年的象棋新秀陈柏尔,虽然身子小小,只有12岁的灵魂,却怀抱著一颗不惧艰难、勇敢挑战的心,以期在“楚河汉界”一路过关斩将,有一天让辉煌条纹名扬海外。 陈柏尔如今已朝著这条梦想轨道前进,尽管他出道只有短短3年,但在棋坛的擂台上已展露出好身手,从2022年9月4日第一次参加比赛以来,他已收获不少冠军,表现可圈可点。 他的棋艺首秀,即由士姑来象棋公会主办的“2022年新山县中小学生象棋个人赛”,是冠病疫情后事隔一段时间复办的赛事。初试啼声的他,在这场颇具意义的比赛中一鸣惊人,在没有教练团的背景下,于10岁以下组别收获了人生的第一座象棋赛冠军。 事实上,陈柏尔于7岁开始接触象棋时,还是“象棋小白”,而他之所以踩入棋坛,背后原因也和2019年年底暴发的冠病疫情有关。 陈柏尔的父亲陈英杰(44岁)提及,2020年3月18日,政府宣布封锁边境实施行动管制令后,那段日子,一家大小只能留在家里避免外出;因为日子很无聊,他就把以前和父亲玩过的象棋翻找出来。 “我当时问柏尔要不要学下棋,他也表达了兴趣。” 陈英杰强调,他并非象棋好手,只是小时候和父亲对弈过,所以还记得下棋的基本常识。 令人意料不到的是,这副传到孙辈一代的象棋,挑起了陈柏尔的偌大兴趣和不服输的精神。 在与父亲一较高下的过程中,陈柏尔为了成功突破父亲的棋局,绞尽脑汁,私下也从不同管道获取更多攻略,暗暗提升自己的能力。 父子俩在棋盘上一来一往的角力,经过一年后,角色互换,以前是父亲占上风,如今是儿子使父亲的棋局处于下风。 陈英杰笑言:“跟他下了一年棋,我就下不过他了。” 话虽如此,他仍然是引导儿子踏入象棋界的启蒙老师,功不可没。 陈柏尔目前就读于新山宽柔四小,在学业和象棋两方面都兼顾得宜。 之所以喜欢象棋,他只说了5个字“可以动脑筋”,显见他从棋盘上学会了思考。 据了解,他每天会花上两个小时练棋,而他所谓的“练棋”,其实是指透过线上象棋手游,与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地方的棋手对弈,借此锻练自己应对不同棋手的能耐,同时观摩别人的棋艺。 随著时间推移,他的棋艺也日趋成熟,有了这层装备,他也大胆尝试越级挑战,包括与成人棋手对弈及迈向更高级别的象棋大赛,即从县到州、州至国,并从国再走向国际。 很显然,他的资历虽然尚浅,经历却已相当丰富。 今年8月11日,陈柏尔在砂拉越古晋举办的“2025年象棋国际公开快棋赛”中,于U12组别夺得冠军,而同一场比赛的女子U16组冠军洪千惠,正是甫于9月27日在中国上海举行的“2025年农行杯第5届世界青少年象棋锦标赛”中,勇夺女子U16组冠军的同一人。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除了来自芙蓉中华中学的洪千惠,来自吉隆坡坤成中学的黄纬也夺得男子U16组亚军,创下大马象棋队在世青赛历史上的最佳纪录。 其实,陈柏尔早前也在家人陪伴下,代表马来西亚象棋总会参加上述农行杯世青赛,让他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优秀棋手一较高下。 “当时我遇上的对手,分别来自大马、香港和台湾。” 在这场颇具规模的比赛中,陈柏尔遇上的对手年龄都比他大,但他却丝毫不怯场,反而加大专注力应对每一步棋。 陈柏尔的母亲李美慧(40岁)指出,世锦赛压力不小,因为一天要比两场,而且每场起码耗时3个小时,是精神和体力的大考验。 陈柏尔也指出,自己平常下棋的速度比较快,因此,在世锦赛必须提醒自己放慢速度,以免走错一步棋,全盘皆脱落。 最终,他在这场世界赛获得第7名,虽然无法站上领奖台,以他的年纪和棋龄,成绩已相当斐然。 最令陈柏尔开心的,不只是马来西亚代表在国际赛场有突出的表现,还因为他在这个象棋的世界舞台,看到了很多象棋界的特级大师,包括他最欣赏的中国象棋特级大师孟辰,圆满了他打卡的小小心愿。 2025年即将结束,但在这之前,还有2场重要的象棋赛事,分别是11月15日及16日在柔佛州河婆同乡会举办的“2025年拿督黄秋铭杯全柔中小学生象棋锦标赛”,以及12月26日至28日,在新山富力广场举行的“2025年WANNA CUP第29届全国中小学生象棋锦标赛”。 上述比赛对陈柏尔而言皆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全柔中小学生象棋锦标赛,他今届如果再获得冠军,将创下4连冠的纪录。 至于全国中小学生象棋锦标赛,由于他上一届仅排在第4名,今届他希望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 尽管过去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已赢获40几个奖杯,且半数以上都是冠军宝座,陈柏尔知道,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他坦言,马来西亚有很多表现杰出的棋手,若要在全国赛更上一层楼,并非容易的事。为此,近期他已在加紧练棋。 事实上,他会从每一场挫败的经历检讨自己犯下的错误,并提醒自己不再重蹈覆辙,由此可见,他年纪虽轻,却懂得以正面心态面对失败,从跌倒中找出原因,进而改进。 询及他的失败经历,陈柏尔说:“我以前每次在离胜局不远的时候,总会高兴得太早,结果关键时刻就输了。” 除了以上情况,他也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在面对压力时容易波动。 “当棋局被对手压制时,我会很紧张,所以在心理素质方面,我觉得自己还要做得更好。” 前述也有提到,他习惯下快棋,而他也经历了“下得太快,结果输掉”的教训。 梳理了以上的“失败经验”,陈柏尔正在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期待这也是一条繁花似锦的方寸之路。
2天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7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
在许多人眼中,数独和象棋不过是一些打发时间的小玩意,似乎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意义。但对我来说,它们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大门。透过这些看似简单的游戏,我发现了自己隐藏的天赋,也培养了一种冷静、专注的生活态度。 我第一次接触数独,是在一本杂志的附页上。那时,我根本不明白这个由数字组成的九宫格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随手填了几格后,我很快陷入瓶颈,看着空白的格子毫无头绪。可是,那种解不出的不甘心反而激起了我的兴趣。 慢慢地,我发现解数独不仅需要逻辑,更需要耐心。每一个格子的数字都有其理由,每一步推理都要严谨。特别是在填到最后几格时,那种全局贯通的成就感令人难以言喻。这种思维模式,后来也改变了我看待问题的方式——再复杂的事,只要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就能逐步找到答案。 决定权在于自己 相比起数独,象棋是我更早接触的游戏。小学时,父亲就喜欢拉着我在饭后下几盘棋。他的棋风总是很稳,喜欢步步为营,而我则习惯冒险,经常因为一时冲动而被他设下的“陷阱”打得落花流水。那时的我,总觉得象棋只是一种消遣,未曾想到它会在我的成长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 直到中学时期,我再次拾起象棋,这次却以一种全新的心态去对待。对弈时,我发现自己逐渐学会审时度势,不再只顾眼前的小利,而是开始为下一步甚至几步后的局势做计划。每一步棋似乎都在提醒我,生活中也是如此,短暂的得失从来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全盘的布局和长远的策略。 一次班级比赛让我对自己的棋艺有了更多信心。那是一场午休时间的象棋对决,虽然只是同学间的小活动,但当我最终夺得第一名时,那种成就感让我感到无比满足。比赛结束后,班主任笑着夸奖我:“你下棋的方式,透露了你性格中的沉稳。”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一个人的行为和思维能通过这样一块小小的棋盘显现出来。 数独和象棋对我的意义,不仅仅是游戏带来的乐趣,更是它们对生活的一种隐喻。在数独里,每一个空格都等待着被填满,就像人生的每一阶段,都需要我们用努力和智慧去解答。而在象棋中,每一步棋都有无数种可能,决定权在于自己如何选择。 当然,这条热爱推理游戏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时,我的家人并不理解,甚至觉得我在浪费时间。母亲总是叨念:“整天摆弄这些有什么用?”但随着我一次次在比赛中取得小小的成就,他们渐渐改变了看法。 有一回,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解出了一道特别难的数独题。母亲看着我满脸兴奋的样子,终于说了一句:“看来这东西真有点意思。”我笑着回应:“它教会我怎么冷静地解决问题。” 这种冷静和逻辑思维,也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获益匪浅。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不再轻易慌乱,而是像面对数独和象棋一样,拆解、分析,再一步步解决。比如面对一次需要多方协调的学校活动,我成功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将任务分配得井井有条,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数独和象棋虽然看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它们都带有一股思维的“魔力”。象棋让我学会了策略,而数独则教会了我细致和专注。两者交织在一起,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和意义。 如今,我的书桌上总是摆着一本数独练习册和一个象棋棋盘。每当感到生活有些混乱或压力山大时,我会坐下来,打开数独题或摆上几颗棋子,在这些数字与棋子的世界里寻找内心的平静。 对我来说,数独和象棋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它们让我明白,每一步的选择都决定了未来的路,而每一个看似无解的问题,其实都藏着通往答案的线索。只要我们愿意耐心寻找,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秩序与美好。
9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