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毕业

1星期前
2星期前
1月前
音乐随机播放到〈想去海边〉,正逢上日暮时分。余晖从不晚点,也不吝惜垂落在身旁的耳机线上投下阴影,熟悉的气息弥漫空中。十七八岁的少女们眺望大海,脸上洋溢出依然懵懂却已经情窦初开的潋滟笑容。我有些出神,恰似与她们擦肩而过。晚风撞进怀里,我似乎无意间,路过一整个青春。 夏已至。风声起,烈日炎,内心的激动燥热,学生嘻笑的声音此起彼伏。初入校园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也是在那年开始一届届地看着他们热泪盈眶地向彼此道别,许是习以为常,总觉得来日方长,永别遥不可及。那时候全班同学的名字记不住几个,都像陌生的点头之交。如今流行音乐名称记不住几个,却记住了全班同学的名。白板上那用着红笔写下倒数天数的字眼着实刺眼,望向窗帘,没了风的怂恿下格外安静。初升的太阳透过窗帘的空隙照射到我们的书上,那一刻像是在为我们的未来打光,时而刺探,时而耀眼。“栖!上厕所去啦!栖!装水吗?栖!假期后见!栖!……”轰轰烈烈的,一看就知道是团伙作案。我这青春啊,或许和大家的都一样,很普通,但因他们成了独家记忆。 时间总是流逝得太过抽象,空调在教室内呼呼地响,似是在为正做题的学生涤去他们的忧愁。我被窗帘与风的歌舞吸引,不自觉再次将视线落在窗外的风景上。在错综复杂中的缝隙里是毫无边际的蓝,蓝得彻底,用怎样的颜料都无法复刻出的蓝。太阳似是天空中的点缀,金耀的光线倒影出学生们的身形于白墙上,影子随着窗帘的摆动而起伏不定,随光而动,随光而变,亦正亦幻,美得宛如一幅画。 这一别将是永别 日出的光耀轻轻抚摸着葱郁的树枝,它们在繁茂中撕开了点点缝隙,顺着间隙照射到地面上,为学校的走廊上铺下了粼粼金光,这是朝阳的笔触,更是独属于绿叶的闪耀。我们一同站在走廊上,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尽头,毫无防备的添加悲哀。钟铃响起,唯有今日不为上课,而是在为我们的离别而敲响,铃声就这样牵动着心底的弦,似断非断。也是在这个礼堂,当初为回忆做准备,如今为永别做准备。校长的肺腑之言,老师们的恨铁不成钢,同学们的苦涩别离以及你我的青春,藏着无尽夏。 那一天,谁都没在催促。微风在与烈日斗争,雨神与太阳神正下着棋,光线正配合着相机,面部格外协调。你听,海阔天空,山高水长。曾经因疫情逝去的时间已无法追溯,燃烧了我部分的青春。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走过的每一段路,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茫茫此生中重要的回忆。这一别将是永别,那天抛出的纸飞机亦会带着我的思念与寄托,在将来飞回我身边。它不会随着年月而泛黄,也不会因为记忆模糊而去,它将融入我的生命。日落,那一抹朝阳迟迟停留在天空,把我们平静地推向离别的路口。我想用相机把这个夏日封存,试图将时间握在手里,画面定格,时间却无声息告别。来时迷茫,去时沉静,而我依旧是我。我们在夏天相遇,又走向各自的夏天。
2月前
2月前
(马六甲30日讯)马六甲培风中学即将在今年6月份迎来112周年校庆,作为一所历经百年的华文独中之一,培风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路程,也书写了一段段动人心弦的奋斗史。 这期《带你去找爱》就到培风中学各个角落欣赏老照片,从一张张泛黄且具有年代感的照片中,了解过去百年曾发生过的人、事、物;而且,每一张照片都是过去112年的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传承,是先辈们滴水穿石努力的成果,也是现代学子肩上的责任。 眼前的老照片就像时光机,让我们看到百年前培风生毕业的骄傲,同时看到百年来华社不断为培风筹款的精神,更可以从老照片中看到早期校庆的场面。 也许身在培风校园的学生每天经过时,都不曾停步细看老照片的内容;但是,在校庆即将来临的时刻,不妨轻轻推开这些泛黄老照片所隐藏的静默时光之门,然后走进去了解几十年前甚至百年前,那些曾像现在的培风生般奋斗过、欢笑过、成长过的一切。 坚定守护华教 老照片中的色调或许简单却情感深刻,这些照片记录的不只是影像,而是一代代培风人不懈奋斗的缩影,是对华文教育坚定守护的信念。 培风从诞生到成长到茁壮,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老照片就是历史最真实的见证,它们让现在的学生明白,培风的每一砖一瓦,每一草一木,背后都是无数人心血的累积。 照片中的人或许已经老去,甚至离世,但他们留下的精神仍在校园中流动,他们教会我们什么是坚持、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对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2月前
2024年7月大学毕业后,我给自己放了一个小长假,休息了一个月,便开始踏上了找工作的旅程。那时候,我万万没想到,这段旅程会是一场持久战。在4个月的时间里,我一共投出了超过100封简历。每天都在修改履历、投递简历、准备面试。直到12月,我终于收到了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的录取通知——一家世界五百强的跨国公司。 多数工作申请流程相对简单:在线投简历,接到人力资源的电话面试,随后是线上或线下与该负责部门的一至两轮面谈。但一些大型企业的管理培训生项目(Management Trainee Programme)则更为复杂。它们通常设有多轮筛选,包括线上测评、群组面试等,还有特定的申请时间段,因此必须在毕业前就开始投递简历。不过,这些项目往往也提供更系统的培训与轮岗体验,是快速成长学习的好机会。 找工作的过程中,我有超过九成的面试都是线上进行。只有两次是线下面对面的,那第一次线下面试的经历,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一家大型银行的第二轮,也是最后一轮面试。第一轮我们已经线上进行过,负责人说希望能见我一面。为了这次面试,我从柔佛坐车北上吉隆坡,一路上都在背面试题、做心理建设。但真正坐进那间会议室,面对6位面试官时,我还是彻底慌了神。有一位面试官因为我答得不够理想,直接中途离开了会议室。我知道,机会就这样没了。走出会议室的那一刻,我忍着眼泪,直到坐上回家的车才默默流泪。那天回家后,我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埋怨自己为什么那么没用。 几天后,我和父亲聊天时再次情绪崩溃。他听我倾诉后只说了一句:“你现在就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是一件好事。有人到年纪大了都不愿意反省自己,更别说改变了。”这句话点醒了我。我开始回顾那场失败的面试,把所有不足一一列下来,并逐一改进。 一个月后,我获得了第二次线下面试机会。这次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我仍然紧张,心中有无数个声音说“要不别去了”、“反正又会失败”。但我还是去了。这一次,我不再害怕面对面试官的提问,不再畏惧“被打压”的场面。面试结束时,面试官亲自送我到门口。 虽然当时我还不知道结果,但我知道,我这一次,已经做得比上一次更好了。几天后,我收到了录取通知。 现在的求职方式大不相同 我常常想,我们和父母那一代的找工作方式,真的是两个世界。父母常常担心我们找不到工作,也会频繁地询问,虽然是出于关心,但对我们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压力。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大家好像都过得很有趣,而我还在家“投履历”,那种落差与焦虑,是外人很难理解的。 父母那一代找工作,通常通过报纸看到招聘广告,然后打电话预约面试。但现在的求职方式大不相同。现在,人工智能(AI)系统会首先筛选简历,接着由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初步的电话面试,最后才有机会进入相关部门的面试环节。如今,求职者甚至需要先通过层层筛选,才能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 不过,互联网的出现也为我们打开了更多可能。我们可以申请全国甚至海外的职位,不再受地理限制。但与此同时,也迎来了“太多选择”的烦恼。越是选择多,越容易迷失方向。 幸运的是,我在这段经历中学到了很多,也想和仍在找工作的你分享一些小建议: 1. 善用大学的就业中心(Career Center),他们可以帮你修改简历、提供模拟面试。 2. 善用网络资源,例如利用人工智能(ChatGPT)协助你撰写求职信(Cover Letter),或分析职位描述(Job Description)的关键词,优化简历。 3. 时间管理,每天安排固定的“专属求职时间”,其他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4. 多准备、多练习,一定熟能生巧。 5. 不要小看自己,找工作只是人生中的其中一个过程,不是一切。 很多人在焦虑“何时才能被录取”,却忘了享受这个过程。这其实是一个很珍贵的过渡期,你可以趁机学习新技能、陪陪家人、做一些平时没时间做的事。等真正开始工作了,这样的自由时光可能一去不复返。 最后,送给正在找工作的你一句话: 你不是不够好,只是还在路上。
2月前
半年前我们在班上准备恳亲会的节目,学生冷不防地杀出了一句:“老师,我们的毕业典礼,你会哭吗?”全班都安静了下来,静静等待我的答案。 “我才不会哭。我怎么可能会哭?当时我就这样脱口而出,甚至还有点自信,就差没有拍胸保证了。”35双眼睛盯着我,我堂堂大丈夫哪里可以说自己会掉泪。不就像以往一样,平静地目送毕业生走出校园而已。身为班级任的我们,每3年都会经历一次这样的离别。毕业告别,不过是三年一度的常态而已。 这句话说出口时,我觉得自己可以是一座冷静的海岸线,能任凭情感的潮水冲击,而始终岿然不动。我应该不会哭吧?之前他们精心制作的教师节影片,我也拼命忍着,然后微笑看完。 意想不到的是,我显然低估了这次离别对我的冲击。有时候别对自己的眼眶太过自信,因为眼泪它真的控制不住,它会来得那么猝不及防。 毕业典礼暨恳亲会在12月进行,那是离别的季节。毕业生缓缓进入礼堂并站上了舞台,合唱了两首曲子,其中一首是我为他们挑选的毕业主题曲:〈亲爱的旅人啊〉。觉得这首曲子歌词充满了诗意和想像力,搭配优美的旋律让整首歌曲更加动听。 音乐响起时,我还勉强能够靠着深呼吸,试图维持平静。可当百多个孩子清亮的声音汇成一片时,他们才刚唱出那一段:“每个恋家的孩子,都会扬起远行的帆……”胸口就开始发闷,仿佛堵上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让我有点难以呼吸。我摘下了眼镜,跟眼泪最最后的抵抗,尝试不让眼泪落下。 变成了嫁女儿的父亲 合唱结束,孩子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下舞台,踏上红地毯离开。背景音乐换成了吴奇隆的〈祝你一路顺风〉。这一路短暂却又漫长,3年的点点滴滴像跑马灯一样飞速闪过:在课堂上一起埋头苦读、孩子做实验时的认真、健儿在草场上驰骋的身影、失败后不服输的表情、红尘作伴的毕业旅行、一块儿埋下的时光胶囊和梦想、十年之约的憧憬…… 忽然意识到,下学期这些熟悉的面孔将再也看不到了。回忆汇聚成一股汹涌的洪流,冲垮了无畏的坚强和冷静。眼泪就像决堤的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哗啦哗啦的流个不停,为的是那些再也回不来的日子。那一刻,我仿佛变成了嫁女儿的父亲,哭着把女儿嫁出去。家长见状,还给我递几张纸巾,劝我别太难过。 告别之所以如此动人,正是因为它蕴藏着浓烈的情感,是平凡岁月中的一抹亮色。那句“我不会哭”,其实是一种掩饰,是对自己情感的自欺欺人。我从小被教育要坚强,要控制情绪,特别是男儿有泪不轻弹这种文化观念,让人总以为泪水是一种软弱。但在那一刻,我明白原来眼泪不是脆弱,它恰恰是一种强大的情感表达。不经意想起刘德华的歌:“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 下次再遇到这样的离别时,我不会再轻易许下“不会哭”的承诺。如果可以回到半年前,我要把这句话给删掉。当学生们问我:“老师,你会哭吗?”我想我会更加坦然地回答:“肯定会的。同样,我也希望可以帮你弄哭。” 因为我们的感情,值得这份眼泪。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老师好, 最近有学长姐回校分享他们大学毕业后的一些工作与生活情况时,让我非常疑惑的是,原来职场生活除了每天忙碌的工作,工余都只剩下勉强休息和匆忙的吃个饭。请问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尤其是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之间的平衡对幸福感的重要性时。当然,值得庆幸的是你在踏入社会之前就开始注意到其中的挑战。其实,今天许多踏入职场的新鲜人有一个很大的文化冲突,那就是原本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与即将面临的社会适应有很大程度的不同。 此外,在进入职场后也预示不同的价值观及压力的到来。为了能在新的环境中成功,许多同学便会在无形之中带出一个 “毕业后忧郁症” 的心理状态。一般上,这种困惑是源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在面对现实环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生活与生存的意义不仅来自工作,还包括个人价值、关系和对生活的追求。虽然职场生活可能占据大量时间,但重要的是你如何在忙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目标。另外,职场初期可能会显得特别忙碌,这是因为我们处在学习和适应的阶段。这种状态不会永远持续。随着经验的积累,你可以更好地掌控时间、提升效率,并创造属于自己的节奏。不要让初期的焦虑定义整个人生。 在进入职场之后,有一件事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那就是思考“什么对我来说是重要的?”。这个问题可以引导你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完成任务,还可能是通过它实现自我成长、帮助他人或者推动更大的社会目标。 此外,学长姐的描述或许并不代表所有人。职场并非只有“忙碌和匆忙”这一种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是一个需要时间探索的过程。换句话说,当我们感到人生没有意义时,这可能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需要做出改变或尝试新的事物。学长姐的经历是他们的故事,你的人生故事由你书写。 期望在接下来的日子你能用耐心和勇气面对,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或许会发现职场与生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共同成就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5月前
5月前
5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