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华文教育
古城大小事
郭子毅:非华裔生占华小20% 华教应打造全民教育
甲州副议长郭子毅指出,如今华小有20%的非华裔就读,既然我国华文教育已经跳脱“捍卫华教及守护华教”的辛苦之路,华社应该把它发扬光大, 打造成为全民都能够选择的一种教育制度。
1星期前
古城大小事
东海岸观点
李秀霞 | 华文教育前景如何?
众所周知,除中国以外,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系统向来被公认为最完善的一个国家。
2星期前
东海岸观点
VIP文
林冠英:处于申请准证程序 恒毅小学迁校进行中
峇眼国会议员林冠英说,恒毅小学迁校计划正在进行中,目前处于向教育部申请迁校准证的程序。
3星期前
VIP文
全国综合
王瑞国:国内外局势变化 华文教育迎新发展
马来西亚维护华教联合会(维华联)主席王瑞国指出,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我国华文教育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3星期前
全国综合
大都会
林立迎访增江一二校 移交各5万助学校发展
行动党甲洞区国会议员林立迎昨日前往增江华文小学一校及二校,移交各5万令吉,总额10万令吉的拨款给各校家教协会,以支持校方推动各类教育与学生发展项目。
4星期前
大都会
北马新闻
阅报拓展视野增强中文能力 朱悦权赞助星洲给4华小
由于从小就读国小缺乏机会学习中文,峇眼惹玛区州议员朱悦权对华文教育格外珍惜与重视,今年持续赞助《星洲日报》给选区内的4所华小,让更多学生能够透过阅读华文报拓展视野和增强中文能力
4星期前
北马新闻
中砂
董仕星:守护华教与华小 全华社共同使命责任
(诗巫7日讯)马福总会长拿督董仕星指出,福州社团组织一直非常重视教育事业。马来西亚各地的福州会馆,几乎每年都会设立会员子女奖助学金,积极扶持下一代的教育发展。砂拉越古田公会创办公会的初衷之一,便是推动海外留学生组织的发展。 “先贤不仅出资出力,更将经济收益转化为奖学基金,用以支持家乡普天佳乡的建校与教育发展。此外,上世纪福州先贤创办的各类工会组织也不仅仅为了照顾会员福利,在推动华文教育、建设华校方面也做出非常积极的贡献。今天许多华校的建立,正是源于这些组织早年的努力与推动。” 董仕星昨晚在砂拉越古田公会2025年至2027年第61届理事、第19届青年团、第17届妇女组及第13届乐龄组联合就职典礼上致词时说,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仍然面对许多挑战和困难,包括联邦政府政策与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以及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推动的“我要当老师”运动,是为鼓励更多华裔青年报读师范课程,将来投身教育岗位,缓解华校师资紧张的现状,尤其华文教师缺乏的问题。 他呼吁福州乡亲父老在力所能及之下,鼓励年轻一代投身教育。他认为,守护华文教育不是某个社团、组织或教育团体单方面的责任,而是整个华社共同的使命与责任。希望大家携手让华文教育与华校在我国继续茁壮发展、代代传承。
1月前
中砂
VIP文
陈伟豪.人工智能赋能大马华文教育
在华文教育的土壤中,AI是一把双刃剑,可成为催化语言学习的肥料,也可成为掩埋语言灵魂的沙石。我们唯有深思其利弊,制定明晰政策,引导恰当使用,才能真正实现“AI赋能华教”的理想。
1月前
VIP文
北马新闻
吉华二校借Econsave星洲华教义演 拟筹百万令吉提升和维修校园设施
吉华国民型华文中学二校将于今年10月10日(星期五),在飞哲大礼堂承办2025年Econsave星洲华教义演,放眼筹募100万令吉充作提升和维修校园设施基金。
1月前
北马新闻
古城
林万锋:与江苏省教师交流合作 建议重启“华文教师,加油站!”
甲首席部长投资顾问兼甲州政府对华特使拿督威拉林万锋建议与中国江苏省政府教育部门重启“华文教师,加油站!”项目,邀请江苏省的优秀教学专家教师前来马六甲举办华文教学营,与本地华文教师交流最新、最有效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方法,推展两地华文教师在教学上的合作,进一步提升马六甲华文教育的整体水平。
2月前
古城
花城最热点
鼓励学生不放弃母语 马口泷江捐助3国中华文学会
直以来,华社维护华文教育的焦点,都是集中在华小及华中,而同样肩负起推广华文教育的国民中学华文学会则往往被忽略,马口泷江同乡会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日前召开的常年会员大会中,各捐助1000令吉给马口拿督曼梳中学、马口中学、马口中学二校的华文学会。
2月前
花城最热点
VIP文
槟州中元联合会助光育建校 10个月筹获逾134万
槟州中元联合会主席拿督洪杰生说,该会自去年7月7日开始为峇都交湾光育小学展开的筹募建校经费计划,最终获得134万5773令吉45仙的成绩,这个成果离不开每个街区和团体的鼎力支持,同时必须感谢光育董事部与教师团队全力以赴
2月前
VIP文
北马新闻
Econsave 星洲华教义演 10月3场在北马
2025年Econsave 星洲华教义演全国共4站演出,3站落在北马,于10月9日至11日协助吉打亚依淡育民华小、吉华国民型华文中学二校,以及槟城威南武吉淡汶敬群学校筹募款项。
2月前
北马新闻
我们
巫裔子女从小受华文教育 “色盲”夫妇 送儿念独中
一对马来夫妻自称对肤色“色盲”,他们为孩子的未来深思熟虑,决定送孩子们就读华小和独中,而这项决定也获得亲人与朋友的支持,完全没有反对声音。
2月前
我们
最新文章
2025年雪隆政府中学华文教师服务奖 | 三十载杏坛路 坚持“育人” 林宝旺 陈佩玲 视教育一生使命
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漫漫长路上,总有一群默默耕耘的教育者,孜孜不倦地捧起华教的火种,步步踏实地守护着母语的薪火。
2月前
最新文章
文艺春秋
【专栏.花样年华】伍燕翎/南洋大学李校友李云溪校长的老师——张荃
在华校的发展历程中,曾有一段堪称可歌可泣的佳话,那便是邢广生、谢冰莹与张荃三人之间的美好情谊。或许对今人而言,张荃这个名字略显陌生,然其在华文教育与马华文学史上的贡献,实不可小觑。张荃不仅是尊孔时期著名历史学者李业霖的启蒙恩师,更是麻坡中化中学第九任校长李云溪的授业老师。而李云溪校长,正是南洋大学中文系首届毕业生,可谓承先启后、意义非凡。 早在谢冰莹之前7年,张荃便已抵达马来亚。1951年,她与丈夫陈恺教授自台湾南来,落脚柔佛麻坡,于中化中学任教。陈恺主授地理,张荃则担任华文科教师。也正是在那一年,李云溪升上中三。新学年伊始,学校一度因师资短缺而华文课悬而未开,数周无人授课。时任校长陈人浩不断宽慰学生,嘱大家再耐心等待数日,便有一位来自台湾的副教授抵达。果不其然,张荃老师如期而至,自此,她在马来亚华文教育的旅程悄然展开。 李云溪始终铭记张荃老师在教学上的不拘一格,深受其感召。他曾回忆起一次缺考华文课的经历,张老师并未严辞斥责,只是淡淡地说道:“要补考。”随即,便“二话不说拿了一大叠报纸给我,并出了一个题目,叫做《马化政策下的马华教育》,要我从报纸里找资料,按题目写一篇文章,限一星期交卷。”(引自《中国女文学家的故事》) 1953年,李云溪原计划自高师班毕业后前往台湾师范大学深造,张荃老师却慧眼独具,鼓励他改而投考即将创办的南洋大学。他遵从师意,遂依言报考,顺利考入中文系。入学之后,张老师念及其家境清寒,又特地为他安排兼职工作,以助学业之需。 1955年,南洋大学正式开课。李云溪每日放学后,便需辗转搭乘三趟巴士,前往一所小学兼课,风雨无阻,直至1957年6月底。其间,张荃老师再度倾力相助,亲自出面协助他申请马来亚民众图书馆协会的贷学金,使他得以安心求学、无后顾之忧,最终顺利完成本科学业。 推测当时的张荃,已与在民众图书馆义务协助管理事务的邢广生相识甚深。至1955年,张荃已调任吉隆坡尊孔中学任教,两人同在吉隆坡,往来亦愈加频繁。邢广生常为身在异乡的张荃料理生活琐事,也常聆听她倾诉婚姻中的诸般不如意,渐渐成为她当时唯一能够倾心托付的挚友。 《张荃诗文集》为张荃之遗作,历经三十载辗转,方由其弟子李焕明于1990年在台湾付梓印行。书首篇〈彭亨山中杂写四篇〉,记述她在马来亚的亲历与所感。此书由中国现代派作家施蛰存先生作序。施蛰存与张荃早年同为国立厦门大学教席,彼此赏识,情同兄妹。因昔时音讯隔绝,直至张荃辞世于马来亚,施蛰存始知噩耗,感慨万千,叹曰:“始知其已逝于马来亚,为之掩卷叹悼。” 书中亦辑录了张荃两位至交——邢广生与谢冰莹所撰写的追思文章,深情回忆她于1959年为华文教育鞠躬尽瘁,终客死异乡。文中详述二人为其操办后事的点点滴滴,自选购衣物、遗容化妆、入殓安葬,皆亲力亲为,哀情可感。 其时,谢冰莹已在太平任教,接讯后即乘火车南下吉隆坡,前往积善堂,与邢广生及尊孔同仁陈淑贞一同操办丧事。虽张荃之夫陈恺亦在场,然两位挚友对其早年婚姻多所不平,情感之复杂,尤见于谢冰莹所撰〈哭张荃〉一文。文中追忆二人于台北初识,目送张荃婚后远赴马来亚,婚后境况屡屡不顺,字里行间,“至为感人,读后令人泪下”(李焕明语)。至于邢广生,则显得宽容:“缅怀往事,唏嘘感叹之余,也就不忍再如过去那么非议他了。” 斯人已逝,风范犹存。自张荃辞世30至50年间,仍有众多友人与门生追思其人其文。曾就读麻坡中化中学的李云溪,正是在张荃担任班主任期间受其引导,顺利考入南洋大学中文系,日后更回到母校执掌校政达11年之久。2008年,时年约78岁的李云溪,为纪念恩师张荃逝世50周年,特将其生前托他誊录的文稿《中国女文学家的故事》整理出版,以传其风范,昭其精神。此书由张荃在台湾师范大学昔日同事、潘重规教授题字。 如今,张荃长眠于吉隆坡蕉赖路基督教墓园。她在马来西亚所留下的印记,不应湮没。 相关文章: 【专栏.花样年华】伍燕翎/多谢海风吹雨过—— 潘受重过南园 【专栏.花样年华】伍燕翎/逃难诗人潘受 船票送郁达夫 【专栏.花样年华】伍燕翎/潘受诗人的卖花词
2月前
文艺春秋
更多华文教育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