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首页
|
登广告
活动
下载App
热门搜索
大事件
发现东盟
股市
星洲人
互动区
登录
Newsletter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总编时间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风起波生
大使笔迹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亮剑
下班的路
百格大家讲
长风破浪
大选探路
翱翔天际
烈火真金
华研智库
吃饱了吗
鸟生鱼汤
娴言
鹭岛南望
走读天下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杭州亚运会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动力青年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农民
依兹汉:嫌脏热不愿接手 “年轻人没兴趣当农民”
“年轻人怕热、怕脏,因而不愿接手或投入农民的工作!”
1星期前
法米:提升粮产增农民收入 500地装农业科技系统
数字通讯部长法米指出,每套价值约2万令吉的数字农业科技(Digital Agtech)系统,预料将安装在全国500个地点。
4星期前
【特稿】香蕉好价格料维持至明年初 农民开心收购商却感压力
(彼咯26日讯)香蕉的价格从去年尾开始一路攀升,更达致每公斤3令吉80仙至4令吉20仙的好价格,香蕉农民估计此好景将维持至明年三四月。但是,农民笑开怀之际,但却让收购商倍感压力,更有收购商因此而倒闭。 上世纪90年代的彼咯,有许多农民种植香蕉,是柔佛州主要的香蕉生产地之一。后来,因价格欠佳且榴梿市场看涨,许多农民纷纷改种榴梿。受访的香蕉农民向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指出,如今每公斤4令吉的收购价,是多年来最好的价格。 他们指出,许多香蕉农民租借翻种油棕的土地种植香蕉,而去年的油棕价格理想,翻种者随之减少,香蕉的种植也因此减少。在种植少的情况下,今年初又遇上水灾,导致香蕉产量进一步受到打击,也致价格因而从去年尾开始呈上升趋势。 农民估计,因供应不足而导致市场价格上涨的情况将维持至明年三四月,之后会因产量有所增加而出现疲软,但预料不会下滑太多。 “这是由于许多人看到香蕉价格上涨后,纷纷投入种植,预计在明年三四月就会出现产量增加的情况所致。不过,根据我们所了解的,价格虽会出现疲软情况,但应该不至于有太大的波动。” 在农民喜迎好价格之际,香蕉收购商却受到压力。 有者指出,收购价格上涨了1令吉50仙至1令吉80仙之间,但出口至新加坡的价格仅调高了新元3毛钱。更糟的是,在货源短缺之际,收购商必须赶赴更远的地方收购香蕉,在面对价格上涨之际,也面对无形的人工、交通成本等的上涨窘境。 加入香蕉种植行列4年的郑永顺表示,香蕉价格从去年尾开始就保持著上升趋势。去年尾价格上升之前,A果每公斤的收购价格介于3令吉10仙至3令吉20仙,之后一路上涨至目前每公斤4令吉。 “有的收购商也给予每公斤4令吉10仙至4令吉20仙的收购价,胥视收购商所要的供应量,有的为了抢货甚至可出到每公斤4令吉50仙的价格。” 他说,现在是香蕉最好价的时候,而且价好又好卖,也就是说收购商不会对香蕉有太多要求。 “现在即使是只有5串香蕉,收购商也愿意到来收购。” 他指出,根据所了解的情况,估计香蕉好价格会维持至明年三四月,之后会因为产量增加而出现疲弱,但还不至于导致价格有太大的波动。 不过,即使香蕉价格大好,他指农民也不无隐忧,特别是临近年尾水灾季节。一旦水灾来袭将对农民造成亏损。因此,他在年尾时候都不敢出远门。除了水灾,还要面对风灾、疾病、野生动物如猴子、大象和山猪等的威胁。 他提到,他当初回乡种植香蕉时,香蕉价格介于每公斤1令吉至1令吉50仙,后来介于1令吉70仙至1令吉80仙,维持了两年之久。 种植香蕉已有10年之久的方新勇表示,目前的香蕉价格是10年来最好的时刻。他在过去曾面对最糟的时候,收购商甚至不愿意到来收购香蕉,农民也不浪费人力采割,如此糟糕情况维持了半年之久。 他说,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香蕉是红肉蕉,此种类香蕉耗时10个月才有收成。红肉蕉每串的重量约二十五六公斤,只要多施肥好好照顾,一串最大可达逾30公斤重。除了红肉蕉之外,金蕉和大力蕉也是较多农民种植的香蕉种类,价格相去无几。 他指出,好价格主要是因为去年种植的香蕉原就较少,再加上今年3月份的水灾侵袭导致产量进一步受到冲击,市场的香蕉更缺货。 他表示,随著价格走高,今年翻种油棕园者也增加,相信明年的香蕉供应会提升。若届时市场需求下滑,价格可能有所变动,但这也得胥视新加坡的出口量。 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而改而转入香蕉种植的邱天伟指出,他本身没有务农的经验,加入香蕉种植行列已有1年的时间,正学习香蕉种植。 他说香蕉是短期农作物,只要照顾得好,2年内可有3代(回)收成。 家中三代皆从事香蕉收购行业的王碌喜表示,他接手生意6年来,现在是香蕉价格最高的时候。这一个月来,收购价为每公斤3令吉80仙至4令吉之间。 “如今香蕉价格高货源少。这是由于早前的肥料价格上涨且香蕉价格不高,很多人不愿意种植香蕉,再加上3月份遇上水灾加剧问题,市场上的香蕉供应少了30%至50%。” 他说,尽管本地香蕉收购价每公斤上涨了1令吉50仙至1令吉80仙,但出口新加坡的价格只调涨新元3毛钱,收购商承受一定的压力。 “目前货源少,收购商必须到更远的地方收购香蕉。以我为例,我过去最远只去到武吉吉蓬,但如今去到麻坡。” 他提到,收购商不仅面对价格上的窘境,人口、物流等隐性成本都在上涨,有的收购商也撑不住关闭了。他身边就有2名收购商受到如此的冲击。 他估计香蕉的好价格会维持至明年农历新年,但一切还得胥视吉隆坡市场反应。
1月前
拱桥工业区农民遭驱逐 再也古玛和三人被捕
社会主义党主席再也古玛和另3人今日下午因拱桥工业区农民遭驱逐事件,遭警方逮捕。
1月前
不满稻谷收购价降至1200令吉 北马4州农民和平示威
来自北马4州近200农民今日聚集德卡稻田区路边和平示威,抗议收购稻谷价格本月3日起,每公吨1700令吉降至1250令吉;他们促请政府给予保证插手解决问题,确保稻谷收购价能维持在较早公布的每公吨1600令吉水平。
2月前
【今日面谱】张健龙上网找资料自我摸索 种菠萝蜜 甜蜜收成
7年前,他以28岁的年轻之龄,全身投入务农栽种菠萝蜜。当初,面对“果肉生锈”、一般人认为的“不甜”等问题,他靠著自我摸索找到应对方法,如今已站稳阵脚,稳健发展。 没经验 随父投身农业 现年35岁的彼咯农民张健龙向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表示,尽管小时候就常跟随父母入园,这些年来也偶有到园地里协助,但真正全身投入农业世界,则是7年前。父亲的园地在7年前进行翻种,8英亩的土地栽种了香蕉、榴梿和菠萝蜜,而他是主要的打理者,父亲张达凡则负责“打草”。 “我没有种植香蕉的经验,但既然父亲做了决定,我就没想那么多就开始种植。我靠著自己的摸索种植,但种植香蕉并不成功,毕竟短期有收成的农作物需要做好前期规划。” 从朋友园地拿菠萝蜜苗栽种 他指出,随后种植菠萝蜜,而他同样在这方面没经验。父亲听闻菠萝蜜的收成挺好的,加上朋友园地里也种植菠萝蜜,于是从朋友的园地里拿了菠萝蜜的苗进行栽种。 “一开始时不熟悉,只能请人到来协助接种,然后再自己尝试,可是也不成功。为了取得成果,我上网找寻资料和反复尝试后,成功率慢慢提升。” 他笑言,一般人接种或许只需要5个月的时间,但他用了约1年才完成。种植菠萝蜜需要用心照料,修枝、定枝、施肥、农药管理等都会对果实造成影响。一般上,菠萝蜜在1年多两年之间有收成,但即便有了收成也必须细心照料,否则会导致断果。 “成年的树需要定枝,以‘矮化’树身处理,这样会比较容易工作,产量也会比较高。至于产量的多寡则看如何照料。” 曾收成38公斤最大颗菠萝蜜 他指出,菠萝蜜一年结果4回,可分为A果(12公斤以上)、B果(12公斤以下)和C果(9公斤以下),但并非每一个收果商都愿意收购C果。收果商一般喜欢17公斤至18公斤的菠萝蜜,而他园里曾收成的最大颗菠萝蜜重达38公斤。 张健龙指出,他种植的菠萝蜜品种为J34,当时许多人指此品种不甜,惟他想要尝试克服问题,最后发现使用有机肥很重要,可达致脆口的口感,也增加菠萝蜜的甜度。 常留意农业讯息 为农作物找答案 他也在园地里尝试栽种其他品种的菠萝蜜。他以J38为例,据说存在裂口的问题,所以他就特别栽种以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他同时也尝试养菌制作酵素,希望能够减少对肥料的依赖。 他指自己经常留意各种相关农业讯息。由于本身非农业科班出身,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 “务农者就宛如半个树医,要为农作物找答案。” 开心菠萝蜜出口中国 价格趋稳定 马来西亚菠萝蜜获出口中国,稳定菠萝蜜价格,张健龙直指是好消息! 张健龙表示,菠萝蜜的价格在过去并不稳定,特别是榴梿季节时期更为浮动。他曾面对菠萝蜜A果价格从每公斤2令吉50仙,下跌至1令吉80仙的窘境。 “菠萝蜜能够出口中国,价格立即趋稳。市场是很敏感的,从今年3月开始,菠萝蜜A果的价格每公斤就不曾跌落3令吉以下。” 他说,收果商也为此建议他扩展种植规模,唯他指必须从长计议。 年纪轻轻务农 越做越有兴趣 当年以28岁的年纪务农,张健龙坦言身边许多朋友都难以置信,纷纷问他:“那么年轻,为何要入园工作?” 尽管当时彼咯的年轻农民只有他和另一人,加之朋友产生诸多疑问,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反倒是入园时间越久,越做越有兴趣。 “我小时候很喜欢跟随父母到园地里,狗儿会带著我到处寻找掉落的榴梿。夜里,园地里还有许多的萤火虫,这些都是很好的体验。” 他说,加入农业领域不能想著一开始就要赚钱,经验不足难免需要交点学费,但最重要的是从中学习。 兄长回流携手拼农业 当初一个人打理农务,犹幸兄长张健雄在去年回流,与他一同在农业领域打拼,让他的工作稍有轻松。可是,两兄弟要照料8英亩的农地,加上菠萝蜜树越来越大,若遇上收成多的时候,两人甚至在园地里工作到午夜12时。 “有时候赶著出货,就会做得比较迟,而且最近的天气非常炎热,我们在下午时段也会较迟工作,约莫下午5时才到园地里。”
2月前
古城
林朝雁:确保不会粮食短缺 须改善农业政策农民收入
怡力州议员林朝雁表示,本地白米短缺的问题让人意识到我国必须控制发展农业,改善农业政策及农民收入,确保不会发生粮食短缺问题。
2月前
古城
大霹雳焦点
私人公司获庭令封地 美罗冷水河20农民入禀怡高庭
一家私人公司在农民未获通知而缺庭的情况下获取庭令,封锁土地,农民也无法获得收成,美罗冷水河20名农民今天欲入禀怡保高庭,惟因法官抱恙,案件推迟至本周五(22日)才能入禀。
2月前
大霹雳焦点
即时国际
交流需手机翻译但无阻爱情 安徽农民迎娶白俄美女
32岁的安徽淮北小伙黄康近日迎娶24岁白俄罗斯姑娘维多利亚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 上周五(15日),黄康告诉媒体,他在俄罗斯工作时与维多利亚相识相恋,现在终于穿上礼服拜堂成婚。“他们那里没有彩礼概念,结婚也不要求房和车。” 黄康说,在家过完春节,将和维多利亚回到白俄,打算在那里开一家中式面馆或中餐厅。 黄康的老家在安徽淮北农村,2019年他和朋友前往俄罗斯发展。“我在圣彼得堡的一家中餐厅工作。” 黄康自称最初的想法是在俄罗斯好好地挣两年钱,然后回家相亲结婚,他从未想过交往一位外国女朋友,更没想过有一天会迎娶一位白俄姑娘为妻。 到俄罗斯的第一年,黄康认识了在餐馆做兼职的维多利亚。维多利亚生于1999年,1.8公尺的身高给他留下了深刻印像。初入俄罗斯的黄康只会简单的生活用语,在和维多利亚的交流中,有时还要借助翻译软件帮忙。在不断接触中,黄康发现自己深深爱上了这位白俄姑娘。2020年,黄康终于忍不住向维多利亚表露了爱慕之情,维多利亚也欣然接受了。 维多利亚只会简单的中文,通过黄康和手机翻译软件的帮助,维多利亚向媒体讲诉了黄康到底是哪里吸引了她:细心、体贴、对家庭有责任感…… 黄康对《极目新闻》表示:“她爸爸是阿塞拜疆的,妈妈是白俄的。” 黄康说,当地人的全名很长,直到现在他只记住了老婆的名,还没记住姓。 黄康说,在和维多利亚的交往中,也曾遇到难题,维多利亚的父母起初并不想女儿远嫁,但是维多利亚坚持要跟他回中国,“父母拗不过女儿,最后就同意了。” 2023年5月,黄康和维多利亚回国准备婚礼。维多利亚说,她很喜欢中国,这里经济发达,生活很方便。谈到饮食,维多利亚表示,中国的食物很多,只要不辣,基本上她都能接受。“她特别爱吃中国的烧烤和饺子”,黄康补充道。 本月10日,黄康和维多利亚在老家小院举行了隆重而热闹的中式婚礼,两人穿着喜庆的中式婚服缓步走上舞台,喝交杯酒,中式礼仪跪拜父母,一家人合拍全家福。亲朋好友纷纷举起手机,为他们记录下幸福时刻。 黄康说,他是镇上第一个娶到外国媳妇的,婚礼当天有不少人来家里看热闹,“岳父岳母都挺开心,我岳母有些激动,都落泪了。”
3月前
即时国际
大柔佛焦点
【州议会】扎哈里:鼓励年轻人投身农业 政府推各发展措施
(依斯干达公主城14日讯)柔佛州农业、农基工业及乡村发展委员会主席拿督扎哈里沙礼表示,为了鼓励农民或年轻企业家保持竞争力,州政府相关部门已提供了各种激励措施,相信可助力州内的农业产业发展。 上述部门包括:农业局、渔业局、兽医局和农业组织局。 扎哈里今日是在第15届柔州议会第三季度第二次会议口头答覆新加兰州议员莫哈末尤斯拉以及士姑来州议员玛丽娜提问,政府是否提供援助或激励措施鼓励州内年轻人投身农业领域时,如是指出。 他透露,政府各部向来积极制定并实施各项举措,鼓励人民特别是青年人投身3D领域(肮脏、危险且困难),通过智能农业技术转型,以创建和促进建设,同时研究和开发农业生态系统,借此创造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并分阶段减少对低技能外国工人的依赖。 与此同时,他说,州政府将拨出约526万4347令吉,为1185名青年提供奖励支持并投入农业和畜牧业活动。 “各部门和机构也将发挥作用,协助4317名青年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实施课程或技术培训学习,培养兴趣及提高知识和技能。”
3月前
大柔佛焦点
即时国会
视频 | 农民为被驱逐困境游行抗议 国会外一度起警民冲突
来自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打扪选区的农民代表,凌晨5时从霹雳打扪出发,跨越超过200公里的距离来到国会提呈谅解备忘录,只盼首相及团结政府能聆听他们的诉求!
3月前
即时国会
全国综合
每两人共用1台现代系统 兵南邦40农民获技援
科学、工艺及革新部今日通过大马革新基金局,为40名兵南邦农民提供现代农业技术援助。
3月前
全国综合
全国综合
政府提高稻农津贴 农民赞减轻负担
吉辇区稻农欣慰首相拿督里安华宣布提高稻农津贴,这可减轻稻农的负担,尤其是近年农药、肥料等涨价,加上收成天因天气变化歉收,至少给农民带来一些补助。
4月前
全国综合
星云
【犁生活】老麦先生有块地/彭敬咏
老麦先生很幸福,拥有自己的土地,想养什么就养什么。他早晨起来,吃了早餐,换好工作服就可以开始一面工作一面唱歌。 老麦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哟。他在田里养小鸡,咿呀咿呀哟…… 现今地球人口大约有80亿,陆地面积约为1亿4821万平方公里。平均分配土地的话,一人可以拥有0.019平方公里的土地,大约等于4.7英亩(3.6个足球场)。如果以国家的疆域来区分,马来西亚人平均可拥有2.4英亩的土地。扣除54%森林覆盖率(虽然是令人怀疑的官方数据),每人还是可平均拥有1.1英亩的土地。当然国家的土地不会均分给所有人,一般住宅花园排屋的大小,大约只占地0.035英亩左右。罗哩叭嗦了一推数据,我也只是想表达,同样身为地球人,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土地,无论这块地是一片茂密的油棕园,还是一块宽阔的田野,又或者只是一个小小的庭院,那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你可以学着老麦先生,一面唱歌,一面养小鸡…… 但是许多种菜的农夫其实并没有拥有自己的土地,包括我自己,我们的土地都是租的,有些甚至只是占用了政府的荒置地来种菜。我曾经认识一名老菜农,他在靠近柔佛河域的一片荒置地种菜,他的农地从最近的柏油路进到菜园就需要30分钟的泥路车程,可谓路途迢迢。遇到连续下雨的季节,车子走在泥泞的路上,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泥中而动弹不得。“可以种就种着先咯,这里这样里面,政府不会来赶的啦。”老农呼出一口烟说道。“赶嘛没有便,菜给完他咯。”
4月前
星云
周刊专题
【荳蔻的故事/03】传承三代,豆蔻还能走多远?
郑坤明让我们从晒着的豆蔻中拿一颗起来,摇一摇,老豆蔻会发出种子滚动的声音,晒干可制成香料,加入客家料理咸菜鸭提味;嫩豆蔻则可制成豆蔻油、豆蔻水等产品。
4月前
周刊专题
地方DNA
卓衍豪/大山北月──靠一所废校翻转地方的故事
大山北月原身是废墟的国小校舍,经过清理、粉刷,一砖一瓦将原来的教室打造成结合休闲、餐饮、露营、策展、教育、体验、艺术工作室、地方物产销售等于一身的魅力空间,以整个场域作为实体媒体推广地方的美好。
4月前
地方DNA
更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