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庇23日讯)沙巴崇正华乐团第39周年“融韵绮响”华乐演奏会将于5月3日(星期六)晚上7时30分在沙崇正兆龙大礼堂登场。
ADVERTISEMENT
由该校华乐团精心筹备的演出,将以12首精选曲目展现华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票价仅30令吉。
演奏会以“传承、融合、创新”为核心理念,精选南洋、中华与当代交织的12首风格多元的曲目,展现华乐在坚守传统中不断焕发的新生。
指挥张一平老师表示,‘融’是多种音乐元素的交汇融合;‘韵’是传统华乐的精神气质;‘绮响’则代表对声音美学的大胆探索,希望让观众从中感受到华乐的生命力与时代感。
“融韵绮响”华乐演奏会曲目导赏:
一、合奏大曲 气势磅礴
开场合奏《Kampung Cinta 可爱的甘榜》(张诚忠作曲),这首充满南洋风情的开篇之作,以轻快的节奏勾勒出早期华人移民在异乡落地生根的生动文化图景。祖辈乘风破浪,拓土垦荒,在多元文化交汇中守护乡魂,绣出一幅融合与坚韧并存的南洋诗意画卷。
经典再现《春》(卢亮辉作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日景象。首乐章“春晨”中,笛声如破晓晨光,筝音似晶莹朝露;“春游”乐章则以跳跃的节奏展现踏青嬉戏的欢愉;终章“春颂”以宏大的和声讴歌生命力量。整部作品既展现传统华乐的意境美,又体现现代作曲技法的精妙运用。
史诗巨制《海上第一人——郑和》(罗伟伦作曲)节选自七章组曲的《海路》一章,气势恢宏的作品以丰富的配器再现郑和船队的远航壮举。乐曲开篇以低音乐器模拟海浪涌动,中段加入南洋音乐元素象征异域风情,尾声的齐奏则展现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堪称一部用音符写就的海上丝绸之路史诗。
二、协奏作品 多元共鸣
文化交融《Aramai-Ti!》(方健臣编曲,笛子协奏:黄淑靖)是一首融合沙巴原住民文化与现代编配的佳作。开篇以Magavau仪式营造庄重氛围,笛音低吟如女祭司祈福,随后节奏跃动,引领听众进入Kaamatan节的丰收庆典,展现喜悦与祝福交织的节庆氛围。华乐笛子与原住民音乐元素的碰撞,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听觉体验。
诗画意境《鹅銮鼻之春》(卢亮辉作曲)由笙与乐队演奏,刘妍彤与池贤鸿同学协奏,描绘台湾鹅銮鼻春日海角的诗意景致。运用笙特有的和声效果,模仿海浪拍岸的韵律,中段抒情的旋律仿佛海风轻拂,带领听众徜徉于山海之间,感受自然的宁静与浪漫。
三、小组与重奏 创意纷呈
英雄史诗《悟空与哪吒》(张若冰编曲)融合《西游记》、游戏《黑神话:悟空》与电影《就是哪吒》主题旋律,通过传统华乐器的创新演绎,讲述了一段孙悟空与哪吒并肩作战的东方英雄史诗。曲风磅礴热血,讲述英雄崛起与逆天改命的壮烈史诗。
跨界创新《Totoro + Rasa Sayang》跨文化重奏作品,巧妙串联日本动漫与马来民歌,笛声与打击乐交错融合,展现了传统音乐包容创新的无限可能。
多媒体实验《城市光踪》由扬琴组呈献,赖彩妍老师指导,结合灯光、投影与音效技术,将都市夜景的节奏与情感转化为可听可视的多维表达,开拓华乐表演的新维度。
民俗欢歌《丰收秧歌》(关铭作曲)为二胡齐奏,以西北秧歌节奏为底,模拟“锣鼓齐鸣”的欢庆场面,层次分明,节奏欢快,描绘出农民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的热烈景象,洋溢民族风情与生活力量。
四、低音组献奏:奏响奋斗之歌
励志篇章《Overture in E minor(征)》(李克华作曲)由低音组演出,以大提琴为主,旋律深沉动人,描绘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信念、奋力前行的精神力量。琴声中饱含勇气与希望,照亮每一步艰难的征程。
张一平补充,在文化自信不断提升的当下,传统艺术唯有创新表达,方能焕发新生,该团希望这场演出不仅为华乐注入新活力,也能启发年轻一代思考文化的价值与未来。
欲购票请联系沙巴崇正中学(088-254154)。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