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两岁孩童熟练操作智能手机、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ADVERTISEMENT
无论是餐厅、商场,还是在上学或回家的路上,智能手机俨然已成为孩子们的“玩伴”,甚至在一些家庭中,手机几乎成了儿童娱乐和安抚的必备工具。
互联网虽带来诸多便利,但对孩子来说,家长的引导不可或缺,要让孩子合理适度地使用这些设备。
正如挪威历史学家和教育家克里斯蒂安路德朗格(Christian Lous Lange)所言:“技术是有用的仆人,但也是危险的主人。”
未经筛选、不适合儿童的信息,可能给孩子心理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接触暴力、色情等内容,容易使孩子情感和认知出现偏差。
实际上,互联网等科技进步本身并无危害,关键是用户若不能有效管理社交媒体,就会产生心理压力、情绪障碍,在沟通社交方面也会面临挑战。
社媒取代家长角色?
马来西亚SEGi大学的儿童心理学家拿汀玛丽安尼教授提到,依据美国心理学家乌里布朗芬布伦纳禾1977年的生态系统理论,儿童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会左右其成长发展。
“这种影响不仅来自现实,网络空间也有。网络平台能让孩子学知识、学技能,也可能让他们模仿偶像行为。”
她向马新社表示,要留意孩子浏览的网站内容与网络用语。因为孩子看到、听到、读到的,像卡通或儿童剧里的语言画面,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他们的思维,成为模仿对象。
影响思维盲目跟风
玛丽安尼指出,这些平台利于孩子学习,可也可能让他们陷入 “盲目跟风”,尤其在孩子判断力不成熟时,容易模仿偶像行为。
她强调,人从出生到成年,是培养创造力、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关键期。不同经历会使情绪和心理发展有差异,进而影响心理走向。
她特别提到,6岁以下儿童处于重要发展阶段,极易受环境影响,是塑造思维和技能的好时机。
“这个年龄段孩子对讯息接受度高,正确引导能培养出更优质的思维和技能。但如果社交媒体,像YouTube和TikTok等取代父母或老师角色,后果堪忧。”
网络“渲染”日趋严重
玛丽安尼指出,社交媒体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报道中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还有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等行为,常因社交媒体的“渲染”变得更严重,冲击孩子不成熟的思维,使其冲动行事。
她解释,这是因为社交媒体会放大负面事件,孩子可能潜意识里把这些当作“解决办法”。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时,负面想法就容易冒出来,导致模仿极端行为。
虽说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已成为生活必需,但使用要适度,防止成瘾。她建议家长控制孩子屏幕使用时间,特别是7岁以下儿童,要保证他们接触益智、教育类内容,严格监督上网行为。
防止孩子变“草莓族”
玛丽安尼教授还提到要防止孩子出现 “草莓族” 现象。“草莓族” 指年轻人在情感、身体和社交韧性方面较弱,过度依赖数字世界与社交媒体,缺少和同龄人互动。
这代人因过度依赖技术,往往没耐心,面对复杂问题就犯难,习惯靠互联网找答案,忽略身边其他途径。
研究显示,“草莓族” 现象多因 “直升机式育儿”,即父母过度管控孩子,限制其自由思考与情绪表达,剥夺适龄生活经验获取机会。
这种育儿方式会阻碍孩子发展宽容、独立决策、接纳不同意见、面对失败等软技能,而这些正是应对生活挑战的关键。
粗俗语言削弱国家地位
多媒体大学的语言讲师马斯万希里马斯里指出,在如今数字时代,社交媒体对儿童沟通方式和用语影响很大。
他表示,社交媒体互动中的粗话、侮辱性语言、有毒行为,以及贬低嘲讽类评论,都会影响孩子日常语言使用。
“当下流行的俚语、缩略词和Z世代用语,虽方便交流,但可能削弱正式语言能力,破坏语言的纯洁性与原创性。”
马斯万希里指出,语言退化可能影响马来西亚社会文化发展,削弱国家语言地位。
在多元民族和语言的马来西亚,社交媒体推动西方全球化语言趋势,像英语占主导、通俗混合语言(bahasa pasar)流行,可能使马来语官方地位受冲击。
他提醒,如果孩子习惯用英语或混合语言,在正式场合使用马来语的能力会受影响,会弱化年轻一代对国家语言的坚持,危及文化和社会认同。
自由表达让问题更严重
此外,社交媒体的自由表达让问题更严重。有人传播不实信息,引发社会沟通误解,削弱信息批判性分析能力。
“要是孩子受社交媒体影响开始说粗话、侮辱人或不尊重他人,需引起社会重视。”
马斯万希里引用马来西亚国民大学2019年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青少年社交媒体语言使用和日常口语差异明显。
他指出,社交媒体的 “自由表达” 会被一些人滥用,分享极端观点,传播不实误导信息,这不仅造成社会沟通误解,还削弱年轻人对信息的批判性分析和准确性判断能力。
加强孩子媒体素养教育
马斯万建议家长和教育者加强孩子媒体素养教育,让孩子能辨别分析社交媒体信息,尤其要批判性看待不实误导信息,避免轻信传播错误言论。
他说,家长和教育者也要帮孩子合理管理社交媒体使用,特别是语言表达和社交礼仪方面。
“家长可制定家庭规则,禁止使用粗俗语言和不尊重他人行为,鼓励孩子在社交媒体进行健康正面互动。要教育孩子在社交媒体保持尊重礼貌,倡导文明理性讨论,避免侮辱贬低他人评论。”
他认为,家长和学校应鼓励孩子在正式场合使用标准语言,维护语言纯洁规范。
他说,这些举措能有效应对社交媒体对语言和文化认同的潜在负面影响,助力年轻一代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中找到平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