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沙巴特写

发布: 12:28pm 07/12/2024

贫困

赤贫

东革

贫困

赤贫

东革

【特写】情况特殊致赤贫率高企 沙需量身定制扶穷方案

东革广场是当地村民聚集和活动的地方。(图:马新社)

沙巴的乡村和内陆地区以其壮丽的山峦、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闻名遐迩,是人们远离都市喧嚣的宁静避风港。然而,在这些如诗如画的景致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现实:沙巴许多乡村因资源匮乏,村民深受困扰,生活面临诸多挑战。

ADVERTISEMENT

这些生活困顿的村民每天都在与严峻的考验作斗争,他们的处境与城市居民截然不同。对于居住在亚庇市中心或西马的人们来说,很难想象那些长期被排除在发展洪流之外的村民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多管齐下解决乡区贫困率。
全国10区 沙巴占8个

根据我国经济部的数据,马来西亚有10个赤贫区,其中8个便位于沙巴。的赤贫率最高,达到了5.9%,其次是比鲁兰(5%)、必打士(4.8%)、京那巴当岸(4.6%)、哥打马鲁都(4%)、斗亚兰(2.6%)、兰瑙(2.4%)和拿笃(2.4%)。这些赤贫区大多远离城镇,因发展滞后,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低迷。

根据2022年家庭收入调查,全国城市地区的赤贫率为0.1%,但乡村地区的赤贫率远高于城市地区,达到0.7%。沙巴的赤贫率为1.2%,全国最高。其次是吉兰丹(0.8%)和砂拉越(0.4%)。这一数据反映出沙巴要摆脱赤贫,面临严峻的挑战。

沙巴发展研究院(IDS)总执行长拿督兰查博士指出,这些数据不仅揭示沙巴城乡贫富差距,还反映东西马之间发展的显著差异。他认为,沙巴要摆脱赤贫,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积极举措,以有效改善赤贫家庭的生活水平。

“沙巴的赤贫率为1.2%,远高于全国平均的0.2%。因此,沙巴亟需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而非简单模仿西马的做法。我们常忽视一个事实,即在解决问题时往往选择一刀切的方式,但实际上并没有万能的单一解决方案,因为在发展方面,西马与沙巴的差异巨大。”

沙巴最贫困地区的赤贫率。
城镇人口比例不均
沙教育匮乏是根源

兰查进一步说,沙巴和西马在人口分布上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城市化程度上,这种差异加剧了贫困问题。具体来说,西马的城市化程度较高,大部分人生活在城市,而沙巴有一半人口仍然生活在乡村地区。这种城乡差距使得沙巴的贫困问题更加严重,因为乡村地区通常资源较少,发展较慢,导致贫困更加集中。

“西马的城镇化率为70%,意味着30%的人口仍居住在农村;而沙巴则有50%的人口生活在乡村。如果按族群分布,约65%土著生活在沙巴乡村地区。”

至于西马提出的“解决贫困理论”,即让乡村人口迁往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他认为这一做法看似有效,因为城市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沙巴的情况与西马大不相同,他认为“丛林里的人应该搬到城市去”的做法在沙巴并不可行。

“沙巴近50%的贫困家庭户主缺乏教育资格,许多人甚至没有初中评估(PMR)文凭,更别提更高的学位了。让他们迁往城市只会加剧问题,而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沙巴与西马之间巨大的教育差距。”

沙巴州政府曾就沙巴赤贫率偏高问题展开调查。在受查的9356个赤贫家庭中,42%的户主没有任何学术资格,仅有36%完成小学考试(UPSR)或初中评估(PMR)。这一数据突显了提升沙巴教育水平的重要性,教育被认为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途径之一。

东革是全国最贫困地区。(图:马新社)
不仅授人以渔
沙巴需经济发展“池塘”

兰查以中国谚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例,指出解决沙巴贫困问题不仅需要“鱼”和“渔”,更需要建立经济发展的“池塘”,也就是创造一个有利的经济环境和条件,使得人们能够在其中持续发展和受益,而不是仅仅依赖一次性的援助或外部支持。

他说,贫困的本质在于缺乏改善生活的经济机会。如果贫困群体无法接触到这些机会,就必须为他们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机会。他以吉兰丹的罗京(Lojing)为例,指出尽管该地区是西马最贫困的地方之一,但由于它靠近霹雳的怡保,便能依托该地区的经济“池塘”,为罗京的居民提供更多机会。

相比之下,沙巴最贫困的东革县距离亚庇市这座经济中心便至少有6小时的车程,但更糟的情况是,有关路况恶劣,进一步限制当地居民获得经济机会的能力。

“沙巴的经济‘池塘’几乎集中在亚庇,而西马则拥有多个经济中心。这种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的局限,极大地制约了沙巴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此外,沙巴的土地面积辽阔,达到7万3904平方公里,比西马任何州属都大,这也加剧经济机会分配的困难。”

因此,兰查认为,为沙巴偏远地区提供更多经济机会是当务之急。他强调,改善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努力,预计需要约500亿令吉的资金投入。

他说,沙巴发展研究院正在通过社会企业等方式,在农村地区创造小型经济发展池塘。例如,在根地咬开展的“Batu Lunguyan”手工艺品项目,通过推广传统工艺品的生产,已经为当地60多名匠人提供经济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甘榜比南岸被河及山围绕着。(图:马新社)
拨款援助赤贫户
农工业带动乡区经济

在近期公布的沙巴2025年预算中,州政府分配3亿5850万令吉的资金,为贫困群体提供每月300令吉的援助,并计划建设3000套“沙巴进步繁荣(SMJ)亲善房屋”,为赤贫户提供安身之所。此外,州政府还将投入大笔资金用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举措旨在通过公平分配资源,解决沙巴城乡及收入阶层之间的显著差距,促进基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瓜末区州议员拿督玛斯翁巴纳表示,尽管东革被宣布为最贫困地区令人遗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这一情况得到曝光,东革才得以引起全国关注,为争取更多支持创造了机会。

东革位于亚庇东南约255公里处,面积为1万零52平方公里,超过西马吉打州(9447平方公里)的面积。该地区的交通主要依赖山区公路,部分路段损坏严重。

为了推动东革的发展,助当地村民摆脱贫困,州政府积极招商引资,最终由沙巴经济发展机构与私人公司签署合资协议,在东革的比朗加兴建一座综合水泥熟料厂,耗资12亿令吉。这是沙巴第二家洋灰厂,由州政府拨地建造。沙巴州首长拿督斯里哈芝芝于今年4月为项目主持奠基礼。

建厂工程预计今年底竣工,预计可创造逾千的就业机会,惠及周边商家及家庭。

除了工业,州政府也积极推动农业发展。玛斯翁指出,农业是摆脱贫困的关键,为此政府已划定1618.74公顷土地,与东革的农民合作推动稻米种植项目。

他说,沙巴目前的白米自给率仅达22.8%,但如果东革的稻米种植项目取得成功,未来有望成为重要的稻米生产基地。

他表示,东革如今正在向城镇化方向发展,这得益于700万令吉商贸中心及其他发展项目的推动。他相信,在这些项目的推动下,曾经偏远且容易被忽视的东革,将迎来蜕变,成为沙巴乡村和内陆地区发展的希望象征,也为当地村民梦寐以求的美好未来铺平道路。

政府在京那巴当岸河建桥,方便东革甘榜比南岸村民前往京那巴当岸。(图:马新社)
东革位于沙巴正中央。(图:马新社)
政府在东革注资刺激当地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图:马新社)

冷清的东革斗磨场。(图:马新社)
沙巴赤贫家庭户主的教育程度。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