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庇28日訊)珊瑚礁被譽為海洋生態系統的“生命線”,它不僅為許多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還在保護海岸免受侵蝕、支持漁業活動以及推動旅遊業發展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ADVERTISEMENT
然而,隨著人為破壞活動、汙染和氣候變化日益加劇,被視為海洋寶貴資源的珊瑚礁正面臨嚴峻威脅。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沙巴大學旗下婆羅洲海洋研究學院(IPMB)啟動“珊瑚保育”計劃,推動多項舉措致力保護珊瑚礁生態系統。
碼頭海域置10人工魚礁
相關計劃下,一批潛水員於10月16日潛入婆羅洲海洋研究學院碼頭附近海域,在海底放置10個立方體混凝土人工魚礁。
這些結構不僅為珊瑚提供理想的堅硬表面,其內部空間也成為魚群的重要庇護所,這一創新設計旨在促進珊瑚和海洋生物的共同成長,為珊瑚礁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珊瑚保育”計劃負責人莫哈末菲吉博士在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指出,婆羅洲海洋研究學院是首次推出“珊瑚保育”計劃,主要是為學生提供研究平臺。
學生親身體驗前線工作
“通過這項計劃,學生將會持續參與珊瑚培育和監察工作,親身體驗海洋保育的前線工作。”
莫哈末菲吉指出,學院多年來專注於研究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健康狀況及其抗逆能力,並通過與各方合作,在受損珊瑚礁區域開展修復項目。
“過去,我們曾與沙巴公園及其他團體攜手合作在亞庇海域推行珊瑚保護計劃,這次是首次在婆羅洲海洋研究學院碼頭附近海域進行這項計劃。”
他表示,為了確保項目成功,放置在海底的混凝土人工魚礁需要定期維護,以清除藻類和減少捕食者威脅。
“同時,周邊環境的適宜性很重要,必須避免沉積物、垃圾及其他汙染物對珊瑚的侵害。”
莫哈末菲吉強調,珊瑚礁不僅是海洋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旅遊、漁業等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
沙大婆羅洲海洋研究學院今日在該學院碼頭正式推展“珊瑚保育”計劃,致力開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1)恢復珊瑚礁生態——修復受損的珊瑚礁區域,為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貢獻力量;
(2)推動科研與教育——提供研究與學習平臺,讓學生深入瞭解海洋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及其所面臨的挑戰;
(3)加強社會協作——與當地社區、非政府組織、政府機構和高校合作,共同努力確保海洋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
落實“珊瑚保育”體現了該學院致力推動海洋環境保護的堅定承諾,這項計劃不僅符合全球“珊瑚三角區倡議”(CTI)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還將為大馬的珊瑚礁保護樹立典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