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湖28日訊)中國廈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南洋研究院代表婁緗旖博士日前在仙本那客家公會主席賴輝明的陪同下抵達鬥湖客家公會會所,與主席拿督吳秀傳、署理主席林建輝律師、副主席黃美景、謝瑤、李年芳、廖遠光、秘書長鍾湘榮、名譽顧問魏德良及江軍送交流,瞭解鬥湖早期地方歷史及鬥湖客家公會發展現狀等。
婁緗旖分享從7月1日抵達亞庇以來,研究了東馬地區的海洋社區生態、漁業發展和原住民與華人社群互動。鬥湖是沙巴行程的最後一站,隨後將前往砂拉越繼續調研。
ADVERTISEMENT
她瞭解到鬥湖客家公會自1964年成立以來,已發展成有5000多名會員和26名理事的重要華人鄉團。公會通過麒麟團等多元文化活動,吸納土著團員參與,舉辦客家話講古仔比賽、揮春與華小常識問答競賽和客家菜餚烹飪比賽,促進文化傳承。
鬥湖的歷史深植於其肥沃土地和豐富的海洋資源。自1898年英國設立行政區開始,鬥湖發展迅速。1905年,Silimpopon煤礦區崛起,成為東南亞煤礦產業的巔峰。1920年代,日本移民帶來橡膠和蕉麻種植以及深海捕魚和罐頭廠,豐富產業結構。鬥湖至今仍保留著以日本姓氏命名的街道,見證了這段歷史。
吳秀傳與林建輝指出,鬥湖客家人主要通過家族和同鄉為紐帶遷徙,經過古達和山打根,最終紮根鬥湖。客家先輩建立的興華學校已有百年曆史。除了橡膠、椰子等傳統作物之外,50年代後,他們發展可可和油棕種植,特別是英國引進的可可幼苗項目在Borneo Abaca等企業的努力下取得成功,70年代達至鼎盛。鬥湖的多元文化交融史見證其經濟結構的演進與繁榮。
婁緗旖期待未來有更多合作機會,並感謝理事成員提供資料,為她的研究增添素材和靈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