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inchew.com.my/wp-content/uploads/2024/06/binary_middle.do_-18-400x266.jpg)
(亞庇29日訊)沙巴政府今年撥出40萬令吉推行“漁業保護行動”,在州內公共水域釋放魚種,加強沙巴的漁業糧食安全,確保漁獲能滿足沙巴民眾對魚類蛋白質來源的需求。
沙巴副首長拿督傑菲裡吉丁岸今日表示,州政府自2022年起推行“向公共水域釋放魚種計劃”,撥款也從2022年的10萬令吉增至2023年及2024年的40萬令吉。
ADVERTISEMENT
他說,這項行動旨在增加及優化沙巴海域的水產資源,特別是沿海水域及河流的魚類資源,確保沙巴漁業糧食安全受到保障,讓漁業能繼續為沙巴生產總值作出巨大貢獻。
“州政府今年在州內11個縣的沿海地區釋放3萬條金目鱸魚苗、1萬條海參苗、2000公斤青口(Siput Sudu)及虎蝦苗100萬隻。”
傑菲裡也是沙巴農漁業及食品工業部長。他今日在裡卡士灣主持1萬條金目鱸魚苗釋放儀式後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魚種魚苗釋放的海域包括亞庇、古達、哥打馬魯都、古打毛律、鬥亞蘭、瓜拉班尤、山打根、拿篤及鬥湖等。
他披露,除了海洋魚類魚種外,當局也會投放施氏魮(Ikan Lampam Sungai)、龍蝦及鯛魚等淡水魚種魚苗,從2022年至2024年已在河川及實施禁漁期的地區投放逾12萬2000條魚苗。
他相信,魚種釋放計劃能繼續保護沙巴沿海水域及河流的漁業資源,進一步增加漁業的生物量及生物多樣化。
“這項計劃也能為漁民及農村、海島及內陸社區帶來正面及客觀的經濟效益,讓他們能獲得所需的魚類蛋白質,以及出售所捕獲的漁獲來增加收入。”
捕撈別“大小通殺”
傑菲裡也促請民眾,特別是漁民及釣魚愛好者,在當局釋放魚苗附近海域作業及釣魚時,應秉持“抓大放小”原則,讓魚苗有機會“長大”至成魚。
他指出,若民眾“大小通殺”只會影響水產資源的生長及平衡,最終將導致後代陷入水產資源不足的情況。
傑菲裡說,當局目前只能透過勸導方式,要求民眾勿“大小通殺”,但不排除日後可能會效法外國制定限制捕捉上岸漁獲尺寸及重量的法令,確保漁業糧食安全獲得保障。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百格视频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