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庇19日訊)野生動物專家表示,儘管非洲豬瘟導致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家豬和野豬數量大幅減少,但有關疾病依然未受到高度重視。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野豬專家小組前主席艾裡克梅賈德教授及卡迪夫大學教授伯努瓦古森斯表示,非洲豬瘟致死率接近100%,對糧食安全、生態系統及數百萬人的生活與習俗構成威脅。
ADVERTISEMENT
鬍鬚豬恐瀕臨滅絕
艾裡克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封信中警告,自 2018年以來,非洲豬瘟對亞洲的豬群造成嚴重破壞,特別是婆羅洲,但這場生態系統災難卻遭到忽視。
他說,非洲豬瘟導致當地鬍鬚豬在數量銳減高達100%,而鬍鬚豬在曾經是婆羅洲島上數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動物。
“這種下降趨勢可能會造成該物種從目前的易危狀態變成瀕臨滅絕。”
同時,伯努瓦在聯合信函中指出,鬍鬚豬在維護生態系統和社會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更在婆羅洲熱帶森林的生態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鬍鬚豬被獵殺達81%
他稱,當地狩獵研究顯示,一些村莊的鬍鬚豬佔被獵殺野生動物重量的81%,其中砂拉越每年捕獲的鬍鬚豬多達100萬頭。
“這樣一個完整物種的消失怎么可能被忽視呢?特別是當沒有證據表明婆羅洲或其他東南亞島嶼的野豬種群能夠完全恢復。”
伯努瓦也是達瑙基朗中心沙巴研究機構主任,他指出正在進行的針對非洲豬瘟疫苗開發的臨床試驗顯示出正面結果,但有關疫苗僅適用於家豬。
他說,野豬接種疫苗需要不同的設置,如用誘餌口服疫苗,但這些都還沒準備好;而且在婆羅洲採用誘餌接種非常複雜和昂貴。
艾裡克和伯努瓦都認為,當局有必要立刻採取行動,否則可能導致婆羅洲土著部落等低收入群的社會經濟,生態系統、文化、生計和社區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