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陳玉思
作為沙巴“零垃圾生活達人”,葉秋菊在居住地鬥亞蘭最常到的地方,便是打點家人伙食的巴剎,然而巴剎四周衛生環境惡劣,還有堆滿垃圾的現象,令她心裡一直感到很懊惱。
ADVERTISEMENT
為了要做出改變,她有了大膽的想法,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帶動商販和民眾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並且要將鬥亞蘭巴剎打造成為沙巴首個永續巴剎(Pasar Lestari)。
沙巴零垃圾協會創辦人葉秋菊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表示,在粗略地觀察了巴剎所存在的問題、小販人數之後,便擬寫改變理論方案以及規劃變革性減塑計劃的預算,嘗試向哈桑娜基金會(Yayasan Hasanah)提呈申請。
2022年12月,她獲得哈桑娜基金批准特別補助金(Hasanah Special Grants),充作推行減塑計劃。
小販每週花300購塑袋
葉秋菊以專案管理人身份,於今年3月起在鬥亞蘭3座巴剎分階段展開減塑計劃(Plastic Reduction Project),一開始她先向小販進行民調,瞭解到小販每星期要花上40令吉至300令吉購買塑料袋。
她說,巴剎小販都是小本經營者,不停地免費提供塑料袋給顧客,肯定是加重成本負擔,所以當她講解減塑計劃可幫他們省錢又環保,小販大致上是支持的。
經過觀察,本地大多數民眾購物一定要商家提供塑料袋,有者甚至要求多兩層、三層的塑料袋;而一部分民眾雖然提著購物袋走進巴剎或超市,還是要把蔬菜、水果等裝進塑料袋,才放進購物袋。
“自備購物袋或容器,還不是本地人的生活習慣與文化,本地人的文化是購物時,商家必須提供塑料袋。”
小販冷對:只想做生意
為了讓小販瞭解塑料袋對環境的影響以及減塑計劃的實施,葉秋菊特別安排永續經營課程讓小販參加。
“我不想要有‘母雞帶小雞’的現象,於是決定從教育下手,讓小販親身瞭解問題所在,瞭解推動永續經營的目的,進而投入減塑行列。”
然而有關計劃並沒有如理想般順利,鬥亞蘭的漁巴剎、公共巴剎及Arked巴剎,共有約200名小販,當中只有110小販願意參加課程,其餘是拒絕響應的頑固分子。
她說,不願意參與的小販直言,他們只要專注做生意,不想理會什么環保目標。
“我不會因此而氣餒,畢竟110名小販願意接受改變已經是非常好的成績,而且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人投訴。”
她憶述,獲得補助金和確定推展減塑計劃後,為了說服所有小販,她幾乎每天早上都出現在巴剎,逐個逐個攤位,不厭其煩地重複講解減少塑料袋的好處,也因此跟小販變成朋友。
進行民調了解問題
同時,為了要了解公眾的看法,葉秋菊決定向巴剎消費者進行民調,這項工作在環保分子、鬥亞蘭肯特師範學院與聖約翰國中學生義務協助下,總計共取得620名受訪者回應。
問題(一)有沒有攜帶購物袋的習慣
沒有:47.45%,偶爾攜帶:36.12%,經常攜帶:16.42%
問題(二)自備購物袋的難度
沒有難度:29%,忘記:28.33%,非計劃性購買:24%,懶惰:18.17%
問題(三)在家如何處理垃圾
焚燒:33.85%,收集交給縣議會:24.93%,帶到市區扔掉:27.05%,掩埋:6.09%,丟進海中:0.28%,回收:7.79%
巴剎出租水桶購物袋
在獲得鬥亞蘭縣議會、漁巴剎管理公司CT Payung、小販等配合下,鬥亞蘭巴剎的減塑計劃於今年8月正式實施,所採取的政策是本地不曾出現的“出租水桶和出租購物袋”。
不論是否有參加過永續經營課程,巴剎小販都獲分配購物袋和水桶,供出租給顧客,其中水桶租賃費5令吉,購物袋2令吉。
葉秋菊也利用哈桑娜特別補助金製作教育影片、張貼海報、豎立告示牌等,以引起小販商家和廣大民眾的關注。
這天,她帶著記者走進巴剎時,聽到一名菜販對顧客說:“你沒有攜帶購物袋嗎?”她轉頭看著該名小販,兩人對望一眼,發出會心一笑。
她說,減塑計劃實行3個月以來,小販從每星期購買3次塑料袋,現在減少成每星期2次,他們在包裝方面也儘量減少塑料袋;至於消費者,則可明顯看到比較多人會自備購物袋,甚至是帶水桶購物海鮮。
葉秋菊表示,出租政策是針對忘記攜帶購物袋或臨時需要購物的消費者,但這項政策並非強制性,因為有民眾表明,若小販不願提供塑料袋寧可不要消費,令小販生意受到影響。
她認為,對於懶惰攜帶購物袋或不在乎環保問題的群體,只能透過立法和執法才能應對,而這項工作必須由政府當局去執行。
慶幸縣會反應正面
葉秋菊感到慶幸,在經過長時間的協商談判,鬥亞蘭縣議會的反應十分正面,當地未來有可能會落實無塑料袋政策和推行無塑料袋日。
“環保是一項全民運動,沒有政府的牽頭難以推動。政府當局不能一味擔心垃圾量逐年增加,唯有實行政策和立法,才能減少各地區的垃圾產量。”
同時,她對於我國政府即將在2025年實施禁止在商店使用塑料袋錶示歡迎,認為一旦政府加強環保政策的執行力度,讓公眾參與環保行列,對推動環保事業是有效的途徑。
談到未來的目標,葉秋菊表示她一個人的力量和能力相當有限,需要政府和廣大民眾共同努力,而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令她感到欣慰。
“我先不要想未來要走到多遠,目前我住在鬥亞蘭,我就要先把居住地的環境保護工作做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