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陈玉思
大型连锁药剂行近年来大举出击,不但到处开业,甚至频频收购本地小品牌药剂行,目前沙巴社区邻里中仅余的小型药剂行寥寥可数,亚庇一带更只剩下10多家。
ADVERTISEMENT
本地家喻户晓的路阳西药房,近期也确定被收购,今年杪将换上连锁药剂行的招牌。
从事药剂师工作40年的余达贤,原本同时经营加雅西药房及路阳西药房,因租金上涨,他于2020年中将加雅西药房结束营业。
位于和生园的路阳西药房,近期又面对租约即将到期,租金调涨的压力。
开销大 利润降
考虑到药剂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下降的情况下,他决定不再续约,并接受连锁药剂行的收购献议,把经营30多年的西药房转手。
余达贤接受《星洲日报》记者访问时表示,实际上从疫情之前至今,除了西马,沙巴和砂拉越都有连锁集团在州内开始收购动作,同时开设新的连锁门店。
他指出,各行各业都一样,“大鱼吃小鱼”是必然的趋势,只要企业足够庞大,便能在激烈竞争中赢佔市场。
“相信以后小品牌药剂行会越来越少,这是市场趋势,我们不能够怪谁,外国也出现了许多大型连锁店。”
“其实,至今还有不少客人习惯到我们药剂行询问和消费,但大部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也会货比三家,只要商家提供会员优惠、折扣促销等,很容易就吸引到客人的目光。”
缺医药分家制
余达贤感慨药剂师虽然是专业人士,但我国没有实行“医药分家”制度,令国内的药剂师处于不利地位,多年来被视为买卖药物的生意人。
他说,我国社会的风气和文化,无法给予药剂师专业身份的认同,更造成零售药剂师被逼面对大型连锁店的削价竞争。
“药剂师的工作是配药及提升民众对药物的知识,在外国备受尊重和重视。然而马来西亚因为没有医药分家的制度,药剂师无法像律师、医生、建筑师、会计师等被视为专业人士。”
药剂师前景佳
现年64岁的余达贤,1983年从英国毕业回来,先加入洋行工作,负责药物批发部门,1989年在加雅街开设西药房,隔几年后在和生园开设分行。
他忆述,当年经营模式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许多中药店都有搭卖西药,沙巴人民也才开始了解西药和中药的区别。
“那时候,广大群众逐渐了解药剂师所发挥的角色以及所提供的服务,能够用我的专业去帮助他人,让我有很大的满足感。”
对于目前修读药剂系的年轻人,他认为药剂师的出路前景相当不错,社会对药剂师的需求十分庞大,只是若选择创业开店就会比较艰难,需要面对零售业的竞争挑战。
虽然自己准备退休,但仍期望有朝一日大马的药剂师地位能够像外国般,成为受人尊重、真正的专业人士。
业者反应各异
面对连锁集团来势汹汹,本地西药行频频失守,有业者接受现实出顶生意,也有业者致力耕耘差异化奋战到底。
跟随母亲的步伐成为药剂师的何韵典,坚信本地人会支持本地人,在严峻经营环境中,努力走出自己的品牌风格。
母亲拿督周宁忻(或较为人知Nancy Ho)过去在亚庇拥有4家药剂行,何韵典于2000年获取药剂师执照后,在其中一家分店工作,期间积累不少客户。
其丈夫创设的城市药剂行在太平洋商业中心经营至今达20年,她于6年前在达迈开设城市药剂行分店,夫妻俩各别驻守2家店面。
改变经营模式应对
45岁的何韵典受访时指出,连锁药剂行如雨后春笋般,一家接一家地开设分店,她不否认一开始受到显着影响,但近来发现有老顾客回流。
面对大集团的来袭,她改变了旧有的经营方式,包括进货模式、换掉部分药品,还有开啟线上服务,以满足线上与实体店的消费者,藉此保留和扩大客户群。
“以前我找本地批发商,现在是直接向西马取货,这样可以节省成本开销,售价也可以媲美西马。”
她透露,其药剂行已经换掉部分产品,改卖较好品质、价格相宜的品牌,尤其连锁店所售卖的辅助品,她都尽量卖少一些,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个人谘询服务受落
何韵典认为,不少老顾客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她,是因为相互熟悉和信任感,也喜欢她所提供的个人药物谘询服务。
“药剂师就好像医生般,病人习惯了就会一直跟着他。记得我开始工作的时候,买药的人宁可听信亲友的介绍,这几年因为熟悉和信任,不少客人都愿意听取我的意见。”
她也经常会给予顾客额外的谘询建议,包括了解家里有没有养宠物,冷气、床单有没有清洗等,她说这是因为除了靠药物,很多疾病需要改变个人生活习惯。
她说,目前大多数客人是附近居民,40、50岁以上需要健康谘询的群体,还有小孩生病,一些戒烟、皮肤病、失眠问题的患者。
“这么多年来我都很享受药剂师的工作,我喜欢受到民众认同,跟大家分享专业知识。虽然药剂行的利润没有20年前那幺好,但看到顾客好起来,之后又带着家人过来,从顾客变成我的朋友,这样的感觉很好。”
“以后市场大吃小的情况会不会进一步恶化,我还不知道,但目前没有亏损,我还可以继续维持。”
利益为上专业次之
本地另一家老字号药剂行,是创立于1987年的大众西药房,目前在亚庇市中心拥有3家门店,药剂师许健安36年来驻守着甘榜亚逸总店,另2家由儿子看顾。
65岁的许健安受访时直言,因为时势所趋,这几年生意越来越难做,尤其连锁集团打价格战,令本地业者大受打击。
“大集团在西马入货量非常大,我们只能在本地拿货,很难跟他们打价格战,特别是维生素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我们的价格根本无法跟连锁店比较。”
他表示,在亚庇开业数十年,累积了不少老顾客,药房内的药物从过去至今都是应有尽有,他多年来也有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但当今大多数消费者以价格为主,往往会货比三家。
“市场把专业放其次,利益为上,看到这样的情况难免会感到伤心。”
许健安透露,他和家人暂时还没想到太远,目前只能看一步走一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