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沙巴特写

|
发布: 12:00am 19/11/2023

垃圾

零垃圾

叶秋菊

垃圾

零垃圾

叶秋菊

【特稿】零垃圾是生活态度 叶秋菊身体力行做环保(上篇)

报道/陈玉思

可有计算过,自己每一天制造多少?家里一个月产生的垃圾量又有多少?

“垃圾”指的是没有用的废物,面包、快熟面、饼干、饮料、糖果、冷冻食品等大大小小包装袋,装蔬菜和肉类的塑料袋,还有打包饭盒、汽水罐、烟盒烟蒂等等,只要是一次性使用,没有回收再利用,全部都是污染环境的垃圾。

ADVERTISEMENT

而这些被人们随手扔进垃圾桶的物品和塑料垃圾,需要20至500年才能够被分解。尽管垃圾氾滥、垃圾污染问题严重,很多人依然将问题视而不见,认为自己所制造的小小垃圾不会对地球造成危机。

身为“零垃圾生活达人”,叶秋菊身上总是背着环保袋。
发起人1年产生1罐垃圾

所幸目前在世界各地,有一部分人努力过着“”(Zero Waste)生活,其中“零垃圾”运动发起人贝亚强森(Bea Johnson),一家人一年只产生一罐垃圾。

在斗亚兰,也住有一名沙巴“零垃圾生活达人”,向贝亚强森看齐,努力带着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制造垃圾,暂时做到一个月只产生一袋垃圾。

38岁的(Ruth Yap)热衷于环境保护课题,拥有沙巴大学海洋科学学士学位的她曾在马来西亚珊瑚礁检查组织(Reef Check Malaysia)任职,过去也曾到岛上教育岛民环保的重要性。

她在新西兰住过3年,对当地整洁的环境、细緻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留下深刻印象。返回沙巴后,再看到自己成长的家园环境卫生情况,令她感到非常痛心。

“我们的家园那么美丽,却那么肮脏,在沙巴长大的我和很多人都很伤心。”她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这么表示。

叶秋菊(前者)通过讲座分享,希望更多人尝试实践零垃圾生活。
拒用一次性物品

叶秋菊于2018年在网上发现马来西亚零垃圾协会(Zero Waste Malaysia),对该协会分享的零垃圾生活信息非常感兴趣和佩服,特别是自备购物袋和容器、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等。

她进一步搜索后,发现到沙巴仍未有零垃圾社群,国内零垃圾活动大多集中在吉隆坡;因此,她于2018年12月开设了沙巴零垃圾脸书群组,8个月后便向社团注册局注册成为非营利组织。

她说,脸书群组开放给群内成员互相交流学习,分享知识与信息,包括废弃食用油回收、日常生活再循环使用、自制厨余堆肥与收集雨水等,该群组4年多来累积了1万5000多名成员。

叶秋菊的丈夫苏泓源也是环保人,居住在斗亚兰的他们带领两名孩子一起将零垃圾实践于生活中。

她每次都带着自制的美禄铝箔包装袋购物袋、菜篮和容器,到巴刹及茶店购买蔬果肉类和打包食物,当地小贩和商家每回都习惯性把物品装进塑料袋,而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拒绝或把塑料袋退还。

她笑说,如果不好意思开口拒绝,使用塑料袋就会成为理所当然的习惯,她也相信自己的作法,会对商家和小贩起到教育及环保意识的作用。

打里卜加尤马当垃圾填埋场的情况,是叶秋菊一再提醒人们减少生产垃圾的原因之一。
减少垃圾 从小教起

叶秋菊坦言,她和丈夫还没有小孩之前,比较容易做到零垃圾,自从有了孩子,因为亲友会送来零食之类的东西,令零垃圾变得有点困难。

她表示,如果因为自己拒绝一次性塑料袋,而阻止孩子吃零食,对孩子来说不太公平,因此她便教育孩子可避免就避免,并且鼓励他们挑选没有过多包装的食品,还有尽量多吃水果,少吃零食。

“购买糖果时,我会挑选用纸包装的糖果,这样垃圾比较少。”

“虽然孩子年纪还小,但他们都懂得我们在做什么。我会教他们购物不要拿塑料袋、出外自备饮用水、垃圾要分类处理。”

她分享说,孩子吃完零食后,都懂得袋子不能随手扔,必须要洗干净收集,再跟其他物品送到特定的回收站。

她表示,由于家里一个月才丢一次垃圾,所以必须妥善管理每一样垃圾,除了尽量拒绝塑料袋,她也将厨余废弃物再利用,製成堆肥种植蔬果。

对于许多人因为嫌麻烦、还有垃圾难处理,曾经尝试零垃圾生活又放弃,谢秋菊希望人们不要轻易放弃,必要时可通过社交媒体向他人寻求协助。

她指出,“零垃圾”是一种生活态度,在现代社会的确很难做到,但人们不要因为无法做到“零”,做不到完全不产生垃圾,就轻易放弃。

她强调,只要努力贯彻零垃圾的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垃圾,便算是以行动支持环保,响应永续发展目标。

叶秋菊每次带着自制购物袋,不向巴刹小贩索取塑料袋。
家里出现的各种包装袋,要洗干净收集送到回收站。

鼓励参与 不强迫跟从

叶秋菊与丈夫经常在零垃圾脸书群组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垃圾量的方法,两人最常分享的字句便是“今天的采购,我拒绝了X个塑料袋。”

此外,她也经常主持讲座,包括受邀到医院、学校等主讲,采用分享的方式,希望更多人主动尝试实践零垃圾生活。

“我不想‘强迫’他人跟从,我比较希望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分享,能够让商家和民众觉得零垃圾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行动管制令期间,叶秋菊的零垃圾生活引起许多人关注和仿效,马来文能力很强的她更在疫情期间写了一本书《Gaya Hidup Sisa Sifar》(零垃圾生活方式),用马来文分享自己的零垃圾生活实践经验。

出生于丹南,在斗湖成长的她在求学时期获得教师悉心教导,使她具备良好的马来文能力。

而在准备出书时,她考量到网上关于零垃圾的中英文资料非常多,马来文的资料则少之又少,因此她决定出版马来文书籍,以方便友族同胞阅读,以期更多人认识和加入零垃圾行列。

叶秋菊强调说,零垃圾不是着重在回收,因为单靠回收无法解决垃圾问题,一定要做到重新设计(Redesign)。

她表示,重新设计是工业的责任,业者在产品设计时,要做到可重复使用、可回收或堆肥,还有尽量使用可再填充(Refillable)设计,这样才能大大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沙巴零垃圾脸书群组成为互相交流,学习零垃圾生活的平台。
 

自备容器打包食物。
打包一家人的早餐,没有动用到一个塑料袋。
叶秋菊每次分享垃圾分类与回收可兑换现金的好处。

 

叶秋菊在疫情期间出版书籍,用马来文分享零垃圾生活实践经验。
叶秋菊(左)分享使用废弃食油制作肥皂。
水果蔬菜统统装进菜篮,无需多余的袋子。
自制厨余堆肥,可减少产生垃圾。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