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庇13日訊)沙巴旅遊、文化及環境部長拿督劉靜芝表示,在面對環境和文化挑戰時,沙巴並非孤軍奮戰,而是與東南亞各國及其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個人形成統一戰線。
她說,在“東南亞生物圈保護區網絡計劃”(SeaBRnet)下,沙巴與東南亞各國加強了保護共同遺產的團結力量。
ADVERTISEMENT
“我們的共同目標是保護環境、促進文化理解和推動本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劉靜芝今日為在亞庇舉行的第14屆東南亞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會議主持開幕致詞時,這么說。
該3天會議主題為展望生物圈保護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前景,期間將召開亞太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特別會議。
劉靜芝說,沙巴位於東南亞中心地帶,以其豐富的動植物多樣性而聞名於世,同時也是擁有逾200個亞民族的多元文化地區。與其他發展中地區一樣,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經常發生衝突。
她說,沙巴為2020年大馬仍有超過50%土地被自然環境覆蓋,超過20%陸地列入保護,包括“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s)達到15%,顯然已做出貢獻。
“我們也在不斷努力,為2030年全球30%陸地和30%海洋區域得到保護做出貢獻。”
她說,其部門肩負相當艱鉅的任務,即確保沙巴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環境得到可持續保護,為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環境、社會和經濟,找到和諧發展的途徑。
她指出,沙巴的克洛克山脈熱帶雨林面積超過80萬公頃,因其突出的普世價值和國際價值,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框架,使沙巴成為繼韓國濟州島和中國神農架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三冠王”名錄之地,即神山公園世界遺址、世界地質公園和克洛克山脈生物圈保護區。
上個月,其部門屬下機構沙巴公園信託局成員前往濟州島取經。劉靜芝也感謝中國神農架代表參加今次會議,分享他們管理三冠王遺址的經驗。
“東南亞生物圈保護區網絡計劃”是保護區域共同遺產的一項合作努力,其五大核心為生物圈保護區保護、文化交流與保護、可持續旅遊、研究與知識共享以及青年與社區參與。
出席會議的東南亞國家代表來自大馬、印尼、柬埔寨、老撾、緬甸、菲律賓、泰國、越南及東帝汶;同時,太平洋、中南亞(印度)以及東亞(日本)三大生物圈保護區網絡代表也參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