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沙巴特写

|
发布: 5:52pm 05/09/2023

UWC

林仅恩

UWC

林仅恩

暢談體驗式國際教育(孩子篇)UWC團結人類容器 林僅恩挑戰變革型教育

报道/黄燕萍

報道/黃燕萍

前言:當孩子快要中學畢業並想要繼續升學,一般父母或孩子本身都會提前做好升學信息搜索和規劃,選擇一條最穩妥的通往大學之路。在沙巴,多數人會選擇的大學預科課程不外乎大馬高級學校文憑(STPM)、A水平(英國普通教育高級證書)、大馬預科班課程(PMM)和外國大學的先修班或基礎課程。

ADVERTISEMENT

至於的IB課程,有人略有所聞但更多人可能沒聽過;UWC全名是United World Colleges,中譯名稱世界聯合學院或聯合世界書院,是一個有“全球最國際化高中”和“小聯合國”之稱的國際教育組織,招收全世界16–18歲學生,提供2年制國際文憑大學預科(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課程,目前有18所分校遍佈四大洲,採用體驗式學習,每年為超過9500名學生提供富挑戰性的變革型教育。

林僅恩准備到英國讀法律系。
社會學課程豐富全面

剛從UWC中美洲哥斯達黎加(Costa Rica)分校畢業的沙巴獨中生林僅恩這麼形容:“UWC的辦學方針是把教育當作團結人類的容器。”而她所就讀的分校幫助來自不同國家與文化背景的青少年用心領導,培養相關知識、技能與態度,以獲得兼顧效率及社會責任的領導才能。

性格外向,健談並且表達能力清晰的僅恩,高中時雖然是理科生但一直喜歡歷史和人類社會學,經常自己去參加校外活動,瞭解不同文化、政治、人權等課題,考完大馬教育文憑(SPM)後,主動申請在亞庇冠病疫苗中心當義工,成為當時年紀最小的華人義工。

她分享自己的看法時指出,比起重視考試分數和考試技術的大學預科課程,UWC的IB課程更在乎推動學生對學習的題目進行深入探討、有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以及辯論和表述觀點的能力,不會強調對或錯,和理科的學習方式非常不一樣。

她選修的科目包括人類學、英文和英國文學、全球政治,一般大學預科課程較少能接觸到,尤其是社會學課程豐富且全面。
僅恩是在2021年2月SPM考試期間拿到UWC半免學費名額通知,直到8月初才出國,當時全球正值新一輪新冠感染潮,內心也相當忐忑。

她說,全新的學習環境和教育模式,一開始會無所適從和焦慮,也因為擔心自己跟不上學習找過老師傾訴、想換課;但是,在老師鼓勵和幫助下,學習進度漸漸跟上,最後以滿分45得分41的佳績畢業。

她說,以前自己對世界歷史和政治所知有限,但歐洲學生卻瞭如指掌,因為世界一戰和二戰對歐洲是大事件,上課時明顯感覺到認知的差距。

各國學生在亞洲週活動上穿上亞洲國家的民族服裝。
亞洲學生普遍不愛發問

僅恩也察覺到亞洲學生普遍上一開始不太敢發問和表述,情願自己上網查或問同學或私下問老師,後來發現其實當面發問是最有效,經過訓練表達的信心,就能很自然地和同學老師交流。

“不管是上課遇到困難或覺得被同學排斥,都可以找老師傾訴,老師上課時就會多留意和幫助,充當同學之間的調和劑。”

“這裡每間課室學生最多18人,同學需要成立討論小組和老師交流,同一個題目會讓不同國家的學生髮表,譬如各人對政治的看法,可以聽到各種有價值的觀點。我們也需要通過家訪學習來自不同家庭的文化構成,讓學習的課程更豐富多元。”

“老師提出問題時學生需要自動回答,這裡(沙巴)上課通常老師問學生不出聲,或者老師講學生聽寫然後回家默記。那裡的師生是打成一片的,學生可以直呼老師的名字,一起吃飯互動玩遊戲。”

學生在校內的圓形露天劇場上課。
學習相處溝通能力

僅恩表示,因為住校而開始的集體生活,讓她很快適應與新同學和新室友相處的日子,同棟宿舍的學姐會主動指導和照顧,慢慢也習慣做任何事都有人陪伴,感受到有室友分享喜怒哀樂和分擔壓力的好處和樂趣,加上學校經常舉辦文化週,讓學生參加瞭解不同國家的文化,令她收穫很多的友情,並學到與他人坦然相處的溝通技巧和能力。

她說,在UWC不僅要學生了解各自分校的文化,也要去了解當地文化,社區服務和校外活動讓像她一樣的外國學生更深入地瞭解拉丁美洲的文化與歷史,社會風氣與結構,可惜入學第一年因疫情管制,校外活動有限,在畢業前她還未能完全瞭解有關文化的複雜多變特性。

讓僅恩比較難忘的經歷是參加在哥斯達黎加首都聖何塞舉行的三八婦女節遊行,從而瞭解到過去當地乃至拉美地區的性別歧視、婦女遭受暴力問題相當嚴重,而人們通過每年的遊行表達訴求,逐步改變男強女弱的社會觀念。她的學校每年組織學生參加,包括身體彩繪、寫標語,與眾人一起上街遊行宣唱訴求。

“每年2月有一個星期是社區行動週,學生不上課而是到社區服務。學生可以向校方申請進行哪些社區服務,譬如去原住民社區的可可粉作坊,幫忙做市場行銷,把產品拍照上網賣。我去了海邊的海龜蛋孵化場,參與放生海龜、學習收集龜蛋、製作有機堆肥等等。

UWC哥斯達黎加分校校園一景。
對自己民族認知更多

僅恩也分享在猶如小聯合國的學校,身邊自然會有很多不同人種和身份特性較為複雜的學生,例如有雙重國籍、多重身份等,她對別人產生好奇的同時,別人也會對她以馬來西亞華人自我介紹產生好奇。

“當我說自己是華人,他們就以為我是中國人,所以我必須介紹自己是大馬華裔,早期祖輩們從中國下南洋落地生根,形成東南亞國家包括馬來西亞有很多華人,但生活文化早已和多種族社會融合而形成不一樣的華人特徵。當我和別人解釋時,無形中也對自己的民族特徵有更多認知。”

她指出,在交流當中,也會發現外國人對馬來西亞、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的刻板印象,例如會馬上連想到貪汙腐敗。

僅恩去年暑假回到沙巴,研究沙巴的無國籍外來人口,包括菲律賓難民和非法移民,完成大約2000字的作業報告。

“我在裡卡士的無國籍兒童學習中心做志工,訪問相關的非政府組織、人權律師、學習中心導師,走入紅樹林內的違章屋區訪問外來家庭。我雖然住在沙巴卻從未到過和忽略這些地方。”

“這些人、事和物,給了我很大的震憾和感受,也讓我以全新的視角去看待沙巴無身份外民的課題。以後我也想研究沙巴華人身份特徵的塑成。”

參加三八婦女節遊行,瞭解當地婦女訴求。
準備赴英念法律系

準備到英國念法律系的僅恩希望藉由自己的分享,鼓勵沙巴學生不妨給自己一個機會在UWC體驗全新且豐富多面的學習環境,為自己打開另一扇門,開拓國際社會觀並與各國青少年築起友情橋樑,也讓外國人更瞭解馬來西亞和沙巴文化。

據她瞭解,報讀UWC的沙巴學生尤其是獨中生少之又少,報讀的大馬籍學生主要來自西馬尤其是國內國際學校的學生,而且可申請獎學金甚至有機會全免學費。

林僅恩:UWC把教育當作團結人類的容器。
人生第一次剃寸頭的僅恩把頭髮捐給患癌兒童。
在海龜保育基地當義工。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