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沙巴特写

|
发布: 3:16pm 20/06/2023

山打根

渔船街

弹弓面

山打根

渔船街

弹弓面

華人最早落腳聚落 漁船街傍海而生

报道:张晓林
在漁船街也能吃上馳名的彈弓面。

傍海而生,向海而興,是漁船街最真實的寫照。

漁船街是山打根著名漁村之一。“沒來過漁船街,就等同沒來過山打根”,這句看似誇張的俏皮話,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ADVERTISEMENT

漁船街,一個以捕魚維生,也是華人最早落腳的聚落,曾經繁忙一時,卻在後來隨著華裔居民不斷遷出,將木屋出租給非華族後,逐漸失去原來人山人海的繁榮樣貌,剩下的一群,是仍留守在漁船街的一班不離不棄的老街坊。

漁船街有老街坊說,漁船街建於1956年,初期只有為數不多的木屋,後來越建越多,形成山打根漁船街今時今日的樣貌。

儘管已年逾60歲,但馬麗娟仍親力親為打理漁船街一家馳名國內外的飲食店。
浴火重生 “越燒越旺”

山打根坊間曾有過一種奇怪的說法,山打根漁船街似乎中了一種詛咒,就是每十年必發生一次火災,老街坊打趣說山打根漁船街“越燒越旺”。在外人看來,這種說法似乎在指漁船街每經歷過一次火災,便像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老街坊駁斥“每十年一次大火”的說法,並表示漁船街從開村以來經歷過4次嚴重火災,分別是1972年、1983、1996年及2014年,可見每十年發生一次火災的說法沒有立腳之地,單是第4次和第3次火災就已相距18年。

來到漁船街第2橋,豈能錯過這裡馳名國內外的美味海鮮?

在漁船街第2街,有一家由馬麗娟(61歲)與子女們經營打理,馳名國內外的飲食店。該飲食店沒有經營夜市,經營到中午便打烊,令不少慕名而來的食客只能失望而歸。

只見饕客們到了這間店,便會叫上一碗海鮮幹撈彈弓面。彈弓面爽口彈牙,裹著一層鹹香醬汁的彈弓面,配上鮮甜的大蝦、魚腐和蝦腐。人間美味,全然在此。

漁船街的奇妙之處,除了在於海鮮美味,更在於漁船街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發展變遷,成了結合商業住宅一體的漁村,而且隨著國內外的需求不停增加,漁船街的海產出口業也越發蓬勃,成了山打根海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發展地區。

漁船街是山打根著名漁船之一,以海鮮美食馳名國內外。
富商輩出 養育數代人

從開村以來,依海而立的漁船街可以說富商輩出,養育了數代人,也將不少人帶上發家致富之路,成為山打根漁產業出口大戶。

在漁船街第2街,除了有美味海鮮佳餚之外,還有一個專賣海產乾糧,如魚鰾、魚乾、蝦餅的小檔口(B25),是不少遊客採購手信的首選地點之一。

業者陳彩虹表示,她和姑嫂在漁船街經營檔口已將近20年光陰,在憶述起漁船街的過去曾經時,她感嘆與70年代的漁船街相比,如今仍留在漁船街的華人也不及過往多。

“以前這裡(漁船街)都是華人,他們當了老闆後,逐漸遷出漁船街,這裡很多木屋都是租給非華族、跑漁船的員工居住。”

陳彩虹說,比起以往,如今許多年輕人逐漸懂得保健養生,會買一些曬乾的魚鰾煲湯喝,起到潤肺補肺作用,加上近期很多人咳嗽,一些在外地打拼的年輕人還會託親人到漁船街買乾魚鰾煲湯。

她說,與香港蠔豉不同的是,香港蠔豉是先被熬湯,再把湯過濾濃縮成為蠔油,再把原先的湯料,也就是鹹蠔製成蠔豉,而住在漁船街的他們不知道蠔油製作工序,因此漁船街特產蠔豉比香港蠔豉更濃郁,也更為美味。

8歲與家人搬至漁船街,如今已75歲的烏豬叔(化名,粵語的黑豬)在漁船街經營製作、販售蝦餅等海產加工業,他熱情地介紹蝦餅製作的8大工序,包括剝蝦,製成肉末,冷凍後削成片,再拿到太陽下暴曬。

漁船街的魚腐在炸熟之後,需要攤放開來,直至放涼。
無懼風雨守護家鄉

走在漁船街上,就連空氣也散發著濃郁的海洋氣息。隨風飄來的陣陣海味獨特的鹹香味,那是正暴曬在陽光下的蝦餅、蝦米及螺片,在太陽的烤炙下散發著迷人的香氣。

漁船街居民都很健談熱情,與其說他們依賴漁船街維生,倒不如說,是出於對漁船街一份獨特的愛,讓他們無懼過去經歷過的風風雨雨,時至今日仍堅守於此,守護著他們心愛的家鄉—-漁船街。

 
 
 

漁船街是一個購買海味乾製品的好去處。
漁船街特產之一—蝦餅。
蝦餅製作工序之一–將蝦肉末削成片。
製成蝦餅之前的蝦肉末,是以5:5比例,摻和蝦肉和麵糊製成。
漁船街特產之一:蝦米。
馳名國內外的鹹魚是漁船街必買特產之一。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