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言勉励词 莘莘弟子典藏之
银钩铁画惊书苑 英撷风乡又一期
谈及我国各地的书法传播,必定与教育息息相关,沙巴州当然也不例外。20世纪的20年代,随着华人移民的增加,从而催生了华文教育在本地的发展,山打根中华中学便是一例。
ADVERTISEMENT
山打根中华中学在60年代初期接受教育部津贴之前,原是一所独中,属山打根中华商会管辖。
中中创办于1938年,而停办于1941年12月中(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后共四年。虽然当时办至初中,已是北婆罗洲最高华文学府。战后延至1955年始倡议复办,1956年初暂借圣迈哥中学课室开课。在60年代,中中在本州高初中华文会考中,冠于全州,备受社会人士赞扬。据悉,当年歷届剑桥文凭考试,亦有多位学生荣获甲等,可以说是誉满全州。
当时任教于此的教师阵容可谓是人才济济,明师荟萃,当然少不了书法杰出的老师。中中校友佘惠明就保留了一本纪念册,里头保留了当年许多老师给学生留下的金玉良言。纪念册本子虽已泛黄,里头的文字却依然饱有生命力,如仙露明珠般,清新秀丽,令观者见字如见人,感人至深。
佘惠明告诉我,这本纪念册伴随了她超过半个世纪,纵使经歷了无数次的搬家,她都从未舍弃,足见其在佘惠明心中的地位。她一一向我展示里边的铁画银钩,也一一与我分享昔日的师生情缘。对于佘惠明,每一位老师都是她生命中的明师,对她一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接过佘惠明的纪念册,我小心翼翼翻阅,仿佛在欣赏一本古老的书法作品集。这些笔蹟多半为硬笔所写,然不失墨趣,或方正,或倾斜,或凝重,或狂放,巧妙各有不同,也从中彰显出各位老师的个性。用梁实秋的话来讲:字如其人,大抵不诬。
当我翻到“韦明志老师”那一篇,目光不禁停留在那刚健且飘逸的字体中,久久不愿翻篇。那是一首七言绝句:骊歌一曲动山城,如是坭痕第几程,立脚莫随流俗转,兰心长与晓风清。落款为:录赠惠明女弟留念,韦明志,1961年秋于山打根。诗歌前两句说明一生中辗转落脚各地,如今又是骊歌奏起离别之际。后两句则是对学生的勉励之词,语重心长,足见其良苦用心。
第二位把韦明志老师的笔蹟视若珍宝的是校友陈义成博士。他知道我为了撰文四处收集韦老师的资料,特别翻箱倒柜找出一张旧照片,后面就有韦老师的笔蹟。那是一张黑白人物照,韦老师穿着一身深色的西装,侧身摆着转腿推掌的姿势,伸缩开合,凝神聚气,煞是有型。照片的后方是韦老师的题字,上面写着:义成学棣留念,明志赠于香港,1968-1-26。
韦老师这两张墨蹟的书写年份相隔七年,一张书于告别山打根的前夕,一张书于移居香港后的日子。两张笔蹟则一样风姿翩翩,纵横挥洒,真可谓其字如其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