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胜老人之家成立于2005年,而我从老人之家成立之时就开始参与服侍直到今天。
得胜老人之家,不叫老人院或养老院,而叫“家”,乃是要让长者有归属感,这里就像他们的家,也是他们的避风港。
ADVERTISEMENT
我们的异象是让无助的或被遗弃的长者有个栖身之处。我们的使命是为长者打造一间健康、安全、喜乐并属于自己的家。我们尊重长者,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交活动,希望长者身心灵都获得照顾。
我们的工作人员都需经过训练,除了有基本照顾长者的技能,也需要有爱心,更需要团队的合作。因为老人之家有54位性格不同、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年龄不同的长者住在一起,当中有些有三高、有些中风、有些记忆力衰退,要和睦融洽相处是何等大的一个挑战啊!所以与这些长者相处,我们的13位工作人员有三不怕:不怕臭、不怕脏、不怕烦。我们依靠神的恩典和爱,尽力的关心他们的需要、安慰他们的忧伤、希望长者们在老人之家得着尊严和欢乐。
其实,许多长者都各自有精彩和独特的人生故事,我们工作人员需要非常有耐心的去聆听他们的故事,我说需要有耐心,是因为他们会一而再的重复,说了又说。如果我们耐心的听,他们就觉得被尊重、被肯定,他就愿意与我们交谈,把我们当成朋友。反之,如果我们嫌烦,不肯聆听他们“说当年”,他就会觉得我们“不爽“”他,以后的关系的就难建立。所以与长者相处,聆听和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长者和同工,我们也是不完全的人,也都有各自的脾气和性情,有一次,有一个失智症的长者到处乱跑,甚至推撞其他几位长者跌倒。我当时很生气,立刻按着他,不准他再跑,并且问他为什么推撞其他人跌倒,他却一直大喊大叫说我冤枉他,我当时在气头上,伸出另一只手想打他,忽然,圣经的话提醒我:“生气却不可犯罪”,我的手立时停止,看到他的眼神,充满无奈和悲哀,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所以就放了他。经歷这事以后,我常常用神的话和工作人员彼此鼓励,我们需要神的爱和话语,才能照顾这些长者。
老人之家的长者,他们刚刚被送来的时候,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毕竟没有人喜欢离开自己的亲人到陌生的环境和别人一起生活。但这些长者在老人之家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确实感受到这里就是一个大家庭,比如有位陈婆婆,她在老人之家住了10年,她说:“这里就是我的家,我也帮忙打扫清洁、洗杯、洗菜和折衣服”。
另一个洪先生在老人之家已经11年,他当初来到之时,总是盼望亲人来探望他或带他出去走走,但后来他说:“这里的工作人员比我的亲人还亲,现在赶我也赶不走了。”
感谢神的恩典,让我有机会和其他同工一起配搭照顾这些长者,看到长者住得开心,吃好、睡好,我们也深感安慰,愿神继续使用得胜老人之家,帮助更多有需要的长者。
家庭辅导邮箱
关闭房门的儿子
方先生40多岁,是一货车老板,他有三个孩子,大儿子俊英22岁,还有一对10岁的双胞胎儿女。一年前俊英大学毕业回来住在家里,他在自己的房间安装了闭门器,居家时间只留在自己房间,吃饭时间就出房拿了饭菜就躲进房间吃,不喜欢跟家人交流。俊英在房间玩游戏和看日漫。如果有工作需要帮忙,他也愿意和父亲一起做。他只要在家就是关门状态,父亲试过砸门、断电、不给饭等手段,均无用,感觉悲伤,前来咨询。
真爱老师分析:
1. 俊英与父亲及其他家人的关系属于完全断裂状态,非一日造成,真爱老师与家人交谈中了解到,因家中生意繁忙,因此俊英在8岁时就被送到寄宿学校,在小学六年级时,家中有了双胞胎儿女,父母仅有的精力又投入到双胞胎身上。俊英身材瘦小,在寄宿学校时常被欺负,当他在青春期需要更多的爱和关注时,父母却是缺席的。
2. 俊英大学三年都跟父母在同一城市,却从未回过家,父母也未去探望他,只有金钱往来。方先生和太太都没有意识到亲子关系有问题了,只是责备俊英不懂事,不回家。
3. 俊英有一次找工作被骗,在飢寒交迫中都没有向父母透露,是母亲发现异样,极力追问,方才知道,遂去接俊英回来,这是十几年来一家人真正的每天住在一起。面对已经成年的孩子,方先生看不顺眼,因为俊英并不出众,并不像自己一样能干。于是父子每天都有矛盾,很快升级为闭门。并且持续一年多至今。
真爱老师建议:
1. 方先生愿意寻求帮助,说明为父的心门在打开,真爱老师帮助他分析亲子关系的裂痕,是由于多年父母缺席的爱造成俊英情感上的封闭。由于俊英偶尔还跟父亲一同工作,所以建议方先生在工作中与他重建关系,如主动找不同的话题聊天,一起在外吃饭等等。
2. 鼓励方先生先接纳俊英此时的关闭,不再用强硬和暴力手段,不再打击孩子。建议方先生给俊英写一封信,对自己的缺席造成孩子的情感上的伤害,做出道歉。
3. 方先生夫妇要学习如何与成年儿子相处,调整对俊英的期待,多肯定他,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想法,他仍然需要父母爱的浇灌、陪伴、扶持和指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