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庇24日訊)當年亞庇建國中學多名學生在“建中發展之父”已故拿督斯里邦裡瑪陳友仁局紳設立的獎學金計劃受惠,進入建中接過獨中教育。
現任建中校友會主席林天賓是第一批獎學金受惠學生之一, 畢業多年他一直心懷感恩,因此在當上校友會主席後,秉持“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理念,加上理事及校友大力支持下,校友會發起獎學金計劃,藉此回饋及報答母校的培育之恩。
ADVERTISEMENT

(左)理事賴善謙(站者左)、丁國浩(右二)及鄧進源(站者右),為入讀拉曼大學的招家俊(前排右三)打氣。
校友們視前任董事長陳友仁為模範,傚仿其當年的做法,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獎學金,在校求學期間免費學雜費、住宿費與伙食費,甚至提供零用錢。
礙於資金有限,2016年啟動的獎學金計劃每年只贊助1名學生,6年後就有6名學生同時受惠。每名學生每年的費用逾1萬2000令吉,包含學費、雜費、書本、零用錢、班費等,宿舍生則還有包含宿舍費、伙食費等。
完成6年學業
招家俊上大學了
獎學金計劃的首名受惠學生招家俊,也是校友會贊助的第一名畢業生,完成了六年獨中教育,最近唸完大學先修班,接著入讀拉曼大學軟件工程系。
現年20歲的招家俊是家中獨生子,父親是一名機械維修人員,母親是家庭主婦。
招家俊在亞庇雅導小學是精英班的學生,成績優異,儘管他清楚知道獨中教育很好,但是因為家境問題,從來不敢想過或要求進入獨中。
雖然沒有計劃進獨中,但他還是參加入學試,結果2所獨中的入學試結果都優異,皆獲得全免學費。

家庭壓力不敢唸獨中
“如果家裡有能力,我的首選絕對是獨中,但就算獲得全免學費,讀書期間還有其他費用,沉重的開銷必定會加重父母的經濟負擔。”
“六年級班導師當年有問誰想要進獨中,幾乎全班同學都舉手,只有5個人包括我在內沒舉手。沒想到班導師會向建中校友會推薦我的名字,更沒想到自己成為了校友會獎學金的首名幸運兒。”
他說,自己和父母都感到非常幸運和難以置信,因為真的是“一毛錢都不用出”,還有校友會給零用錢,而他的任務只是要把書念好。

保持專注不靠死背書
校友會獎學金計劃的條件是成績要保持優秀,但招家俊從來不覺得這個條件有壓力,因為他有自己的一套讀書技巧,每次都能考到好成績。
他分享自己的讀書方法是保持專注力,從來不用靠死背。“如果我要念書,或做好一件事情,一定會全力專注,不碰手機或做其他令自己分心的事情。”
他由衷感謝建中校友會為他實現念獨中的夢想。他說,將來大學畢業踏入社會後,一定會在能力範圍內儘量付出回饋母校,讓家境貧寒的學生跟自己一樣,有機會進入獨中求學。
今年贊助增至2人
同時,林天賓表示獎學金名額雖然不多,但校友會歡迎各校推薦適合的學生人選,讓成績好的學生有機會進入建中接受獨中教育。
他指出,校友會不限制申請人數,每次會進行家訪才決定人選。
他也說,校友會今年開始將贊助學生人數從1人增加到2人,而今年新生還有一個名額。
“每年贊助2名學生的話,一年的費用就高達10萬令吉,校友會的目標是逐年增加贊助人數。因此,我們希望歷屆校友都能夠支持校友會的獎學金計劃,為母校獻一份心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