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庇20日訊)野生動物專家認為,若州內獼猴為患及氾濫問題不解決,沙巴或許會有爆發傳染病的風險。
達瑙基郎野外中心總監柏諾谷森博士指出,獼猴是諾氏瘧原蟲(Plasmodium Knowlesi)瘧疾的病原宿主,科學家也曾在古達的獼猴發現諾氏瘧原蟲寄生蟲的存在。
ADVERTISEMENT
他表示,一旦蚊子叮咬這些帶有寄生蟲的獼猴後再叮咬人類,這些都會造成人類感染諾氏瘧疾的風險。
“隨著人類與獼猴衝突日漸嚴重,加上人類居住地點與獼猴棲息地相近,沒有預留一些區域作為緩衝區,這些也會是造成傳染病散播的風險。”

形容獼猴為“機會主義者”
柏諾在出席“管理人與獼猴共享空間”研討會後向記者指出,泰國、香港及西馬同樣是面對獼猴擾民問題的地區,相關地區的專家也會出席本次的研討會,與沙巴業者分享經驗和解決方案。
他指出,當局在今日有討論所得及擬定解決方案後,也會透過多個單位向受獼猴影響的地區民眾進行宣導,希望他們能跟隨這些方案行事。
他也形容獼猴為“機會主義者”,或透過機會尋找合適的生活模式,特別是現代人若不妥善處理廚餘或亂丟垃圾,這些也會增加獼猴在當地“落地生根”的機會。

適應性強繁衍迅速
另外,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靈長類動物專家組人與靈長類動物互動代表費莉希蒂奧拉姆博士則表示,獼猴是群居動物,若相關地區發現有一隻獼猴存在的跡象,或許意味著還有一群在附近生活。
她提醒沙巴野生動物局及民眾,獼猴是適應性強的野生動物,一旦牠們習慣某個地區的情況及生活後,很快就能繁衍生息。
“所以我們必須確保人類不會在不經意下製造一個適合牠們生長及成軍的環境。”
她補充,當局必須要民眾及社區合作,共同管理當地社區出現的獼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