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薛君毅
擘窠大字写招牌 盛极斯时遍大街
昔日杨公多魅力 今朝依旧喜人怀
ADVERTISEMENT
在那尚未有电脑特效的年代,香港满大街上挂着的尽是手写书法的招牌。
那时也有专门题字的工人。根据资料显示,逢上经济蓬勃,每天都有新店开张,店名招牌在几十年前写半天能赚一百元,工人的日薪都才三十元左右。写字功底好的人便会辞掉工作,在外墙专职“写作”。
时空轮换,日积月累,书写者的笔蹟就这样由城市一隅,不断扩散。后来有的书写者被赏识,成了名声大噪的书法家,也有的店家开始不惜重金请名人大家题写牌匾。
于是不同风格的墨蹟,成为商家们的镇店之宝,就敞开在街上和你打着招呼。尽管如今到了电脑造字风行的时代,但有的字依然悬挂在原有的那条街上,诉说着独特的个性。
昔日素有小香港之称的山打根,在上世纪80年代一样有着如同香港的繁华景象。庞大的人流,满街的招牌,仿佛80年代港剧中常见的场景,这是我对童年时期山打根的记忆。
记忆当中,山打根有许多招牌是出自名家之手。“中华商会”及隐约可见的“瑞芝堂”便是由赫赫有名的近代草书大家的于右任所书;市区“南海公会”是由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的王云五所书;北路四哩“顺德会馆”是由岭南画派传人的刘春草所书;着名佛教胜地“普济寺”则是由企业大家刘玉波所书。

然而,论人气,论热度,山打根最有名的手写招牌字莫过于杨卓生校长的书法。山打根市区地标之一的魏亚贵大酒店大楼外的招牌大字便是出字杨校长之手。“魏亚贵大酒店”六个大字覆盖十余层楼的外墙,气势何其磅礡。
成功的招牌字最大的特色就是粗壮有力、醒目高调,要在百米开外就能看到。由杨校长书写的招牌字便具有这个特性,风格大气厚重,书法遒劲有力,观赏性非常强烈,因此是商界的首选。曾有前辈告诉我,杨卓生校长为山打根各商家机构的书法招牌,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高达百余面,可见他书法字受欢迎的程度。
行家说,要写好招牌字还有一个秘诀,那便是要掌握榜书大字,因为如果是写小字后放大,不管是通过人工或电脑技术,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失真”。杨校长所写的招牌字,绝大部分是按照招牌比例大小,一比一按原样书写,这是功力欠缺者难以办到的。
说到功力,杨校长还有一项绝活,那便是直接把字用漆油写在墙上。山打根有两个招牌便是以此法完成制作的,一个是市区旧船坞的“山打根佛教会”,一个是已经拆掉重建的北路两里半医院下方巴士候车亭上方的“山打根中华商会捐建”九个大字。这两个招牌,皆是杨校长的字体。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褪色的墨色愈加体现笔画走势的痕蹟,这是雕版招牌所不能显现的。
杨卓生校长的招牌字,稳健又不失活泼的风格兼具美学价值和实用性,正适宜雅俗共赏,难怪会在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受到商家的热烈追捧,一时间一字难求,成为名动一时的招牌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