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沙巴特写

|
发布: 8:00am 31/07/2022

人物

画画

丹青

梁健文

人物

画画

丹青

梁健文

【人物】逐夢無畏 丹青繪出人生彩虹

作者:张晓林、魏俊威
丹青全神貫注地畫著自己的經典人物——“小丹青”。

,在杜甫的《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有這麼一句:“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在《晉書.顧愷之傳》就有“尤善丹青,圖寫甚妙”。在古代,丹青除了意指繪畫,也有畫工的意思。

在沙巴山打根,或許有年輕人對梁建文3個字感到陌生,但如果提到“丹青”,那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ADVERTISEMENT

在時事漫畫的世界裡,憑著行雲流水的高超畫技,加上對政治時事別有洞見的看法與細膩觀察,令他筆下的無不栩栩如生,對時事的針砭時弊更時常令讀者拍案叫絕。

在丹青的繪畫世界裡,“小丹青”之所以一直沒有長大變老,是因為“小丹青”代表的,是年輕時為了畫畫而勇敢無懼的自己。

“小丹青”代表最初夢想

丹青,真名梁建文(1968年)。其筆下的人物角色不多,但怪趣十足,而如今或許有很多年輕一輩的讀者不知道,經常出現在丹青漫畫裡的主人翁小男孩,其實就是童年時期的丹青,也就是“小丹青”。

丹青打趣道,在現實中,“小丹青”已經變成“老丹青”,但在他的漫畫世界裡,“小丹青”卻還維持著10歲時的年少模樣。

“‘小丹青’其實就是我自己的縮影。如今丹青老了,‘小丹青’卻依然還是那麼小。”

在丹青的繪畫世界裡,“小丹青”之所以一直沒有長大變老,是因為“小丹青”代表的,不僅是年輕時為了畫畫而勇敢無懼的自己,也是深藏於心,那份最初、最單純美好的畫畫夢想。

《星洲日報》記者邀請丹青現場作畫,主題全由丹青決定,只見丹青大筆一揮,畫的依然是他筆下最為經典的人物——“小丹青”。

丹青筆下的椰林風情水墨畫。

蹺家拜見偶像林志學

畫中的“小丹青”手持著畫筆,在色彩繽紛的世界裡愉快奔跑著,也令記者想起丹青在訪談時說過,10歲時的他不惜“忤逆”一次,從雙喜市獨自搭巴士到1哩半,只為見崇拜的畫家兼廣告畫工林志學一面,拿出最滿意的作品給偶像過目。

他說,那是他人生第一次出門搭巴士,而且未經過父母同意,趁著母親午睡偷偷“溜出去”,直到回家後,母親還以為他只是下樓買東西,並不知原來丹青獨自離家“冒險”。

後來,林志學不僅教會丹青一些繪畫技巧,更成了丹青的啟蒙導師。

身為丹青忠實讀者一定知道,丹青以往的畫作總會有兩隻小黑鳥。丹青說,這兩隻經常神出鬼沒的小黑鳥,其實是代表著只能在一邊旁觀,卻無法“摻和”事情走向發展的市井小民,也是作品的一種破題手法。

丹青在教導學生寫生。

踏上家人反對之路

丹青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表示,自己從小就喜歡畫畫,只記得小時候是住在森森水上屋,對童年的繪畫記憶,就是一放學後就拿起畫筆拼命畫,一看到母親回到家便索性把“畫作”往大海一扔。看著“畫作”隨著海浪漂盪,一路隨著波濤漂向遠方,這就是丹青對自己年幼時期最深刻的記憶。

他回憶道,在幼兒園上學時,佈告欄貼的都是他的作品,他還很喜歡畫飛機大炮,朋友同學也喜歡蒐集各式各樣的飛機大炮,要求丹青幫忙畫。久而久之,美術就成了丹青年幼時最拿手,也是最高分的科目。

丹青的繪畫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他坦言自己曾因時事漫畫被告上法庭,被時任市議會主席召見,也曾捲入一些令人不快的糾紛,但他都已一一憑著毅力,有時候獨自一人,有時候則是與投稿的報館並肩“熬”過去。

當被問起是什麼支撐自己,就算歷經苦難仍能繼續“畫下去”,丹青回答得很乾脆:“喜歡畫。”

丹青回憶自己的年少逐夢之路,表示當時家人尤其父母極力反對,母親更帶著他到戲院看一些廣告畫工爬到高處畫畫,苦口婆心地勸說丹青不要從事如此危險的工作。後來,丹青只好放下從事藝術的念頭,也從事過繪畫以外的一些行業。

不過,彷彿性格里對繪畫的一種執念。儘管丹青沒有從事繪畫藝術行業,但他仍不斷向報館投稿政治時事漫畫,如《民生報》、《先生週報》、《生活報》等報刊。

“那個時候報紙比較多,例如砂拉越的《馬來西亞日報》,到後來出現的《首都報》,當時的投稿金額是一份可觀的收入。”

當被問起是什麼支撐自己,就算曆經苦難之後仍能繼續“畫下去”,丹青回答得很乾脆:“喜歡畫。”

帶回臺灣時事漫畫靈感

丹青說,他從事漫畫繪畫至今已有20年。

“後來,我決定往這方面(繪畫)發展,我去了臺灣取經(升學)。當時臺灣有一家出版社設有漫畫家培養計劃,但名額只有10人,我成功爭取到,成了其中一位。”

“在臺灣,我早上在一間化學工廠打工,下午一有空就學畫畫。我回來山打根後,機緣巧合之下,就到一間本地報社當起了漫畫主筆。”

“我是1998年當上本地報館的漫畫主筆。前幾年就退了,開始專注當美術老師。”

提起丹青的時事政治漫畫靈感,丹青表示,他在臺灣唸書時,曾在當時的《自由時報》看見時事漫畫,受到當時臺灣一種表達自由的態度影響,因此回到山打根時,也不忘把這種理念帶回家鄉,並深受讀者歡迎。

“在臺灣的報紙,他們(報紙)甚至可以把領導人形容為一個動物,令我明白原來畫漫畫可以在這方面引起讀者的共鳴,可以說是藝術的一種很好的表達,(這是)對社會的控訴,也是自己的看法。”

丹青與同樣是美術教師的妻子劉雪玲合影。

喜歡北婆羅洲時代

丹青表示,山打根歷史悠久,而他很喜歡山打根的歷史,尤其北婆羅洲時代,更喜歡把以前的山打根描繪出來,和現代的山打根做一個結合。

他說,北婆羅洲時代的華洋雜處形成的文化,如建築方面的文化衝擊,是他最喜歡的一種畫面及風景,而如今山打根仍保留一些北婆時代遺留下來的歷史建築,如Agnes Keith故居。

年輕人 有夢就去闖

丹青認為,因為科技和網絡的發達,如今的年輕人創作力和想象力比以前的年輕人更為豐富。

“我現在教的學生經常有很多鬼主意,有時候還要靠他們(學生)來跟我講解繪畫內容。這種學生如果能把創作力放在藝術方面,就會更好。”

“現在的年輕人比較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好比說,現在的年輕人要念美術,就會敢於向家人爭取。以前年輕人想學美術,往往不敢開口,因為他們知道家裡肯定會反對。”

“其實學美術就不賺錢,是父母一廂情願的想法。現在年輕人不一樣了,而且在美術方面有追求的人才,比以前更多。”

丹青認為,只要年輕人敢於爭取,就有機會達到目標,不爭取就完全沒有機會。

“我年輕的時候就錯過了學習繪畫的黃金平臺,到了差不多20多歲的時候,我就覺得我應該走這條路(繪畫藝術),於是我就跳出自己的框框去爭取。”

丹青在漁船街的壁畫作品。

藝術也是一門手藝

丹青說,其實在以前,很多年輕人想從事藝術繪畫之路,但後來卻都選擇附和父母“從事繪畫藝術賺不到錢”的說法,令他心生一種被潑了一盤冷水的無奈感覺。

他認為,藝術也是一門手藝,年輕人不會唸書沒關係,但必須學一門手藝,如果年輕人喜歡畫畫,就應該努力爭取,因為會比其他人多一門在外謀生的技能。

丹青也說,現代年輕人比較幸運,因為就讀的學校會安排升學管道方面的資料,而且國內外大專院校會派人講解學校情況,進行招生,這換作在以往是不會發生的。

“在以前只要唸完高中,要麼工作,要麼就是自己找升學管道,沒有人會理你。”

正因為自己年少時無法如願學習藝術繪畫,如今已年過半百的丹青由衷地奉勸年輕人,只要條件允許,就應該捉住機會盡量往自己喜歡的路走。

丹青教導小六生畫竹。

女兒傳承天份主修素畫

丹青的女兒梁棋棋從小就喜歡跟隨父親到處畫畫,今年也已從純美術系本科畢業。

丹青說,藝術分為很多領域,包括商業美術、純美術,其女兒就選擇了純美術,而且是比較冷門的素畫系。梁棋棋比較專長工筆畫,選擇往工筆畫方面發展。

丹青表示,已鮮少從事壁畫創作,儘管不斷有來自各地,如亞庇、砂拉越,也有來自沙登的政治團體找他創作壁畫,都被他拒絕。

他也說,並非所有壁畫邀約都會答應,要看與對方是否與自己“投緣”,也會看地點適不適合畫壁畫才決定;而回到母校,即政民小學畫壁畫則肯定是他不會拒絕的邀約。

“現在我大多數都是在紙本平面繪畫,很少再去畫壁畫和地畫。如果有人找我畫壁畫,我會說倒不如我畫在紙本給你去義賣,因為年紀大了,又長骨刺,不想再爬上爬下畫壁畫了。”

丹青較早前回母校政民小學繪壁畫,與校長江俐縹(右三)、教職員及學生合影留念。
左起為記者魏俊威、張曉林和丹青合影。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