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科技產業20多年之後轉身投入教育,成為首位出任沙巴崇正中學校長的校友,鄭展興自覺本身走到今天,遇過很好的學校、校長、老師和啟蒙老師,也遇到了伯樂,讓他堅信這個使命需要傳承下去,讓下一代也擁有這樣的機會。
當然,接下擁有57年歷史、沙巴最大規模及學生人數最多的獨中的校長之棒,並不只有單一原因,鄭展興自身的經歷令他確定教育是改變個人、社會與國家命運的根本,他在過去24年,也在董事會屬下類似智囊團組織的策展組服務,相當清楚學校發展需要。
ADVERTISEMENT
鄭展興接受星洲日報《人物》專訪時強調,其實回來反饋學校,並不是他所開創,在他之前有很多校友回來當校董,當老師,當行政人員;也有很多專業的校友在各領域免費服務社會和這所學校,“所以我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還有另一個原因是,他在馬來西亞沙巴大學進行博士班研究期間,也在該大學擔任講師,並發現自己享受教書,因此,回到教育領域是相當順其自然的事。
對他而言,學校在董事會的指導下,基礎很穩固,大方向已經確立和運作多年,讓這個工作不會有任何困難。
鄭展興於1990年在沙巴崇正中學畢業後,在該校完成大學先修班課程,過後負笈英國,畢業於諾丁漢大學化學工程系,之後取得威爾斯大學卡迪夫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並於2019年在沙巴大學完成博士班研究(處理廢油的納米技術)。
網課 開啟新教程模式
鄭展興上任校長職不久後,便迎來了席捲全球的冠病疫情,行動管制令(MCO)和網課這種全新的概念與方法,成了新常態,也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他表示,疫情讓所有不管有沒有教育經驗的人全部從零開始,這恰恰給了他這個教育新人一些時間,與所有人在沒有門檻的情況下,一起跨入網上教程的時代,在這過程中,他與校方一步一步學習、改善和走下去。
這過程中,早年在網絡公司的經驗為他提供了很大的優勢,加上學校整個團隊、信息工藝團隊、董事會、策展組及行政團隊的遠見,往往可以超前部署,在系統方面很快就穩定下來。
他認為,只要自律,網課對學習有利,尤其對高中班的學生,因他們可利用多媒體,配合不同的需要,搜索很多資源和獲得相關信息,並可在知識上多元呈現。
他說,疫情最大挑戰是缺乏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這違反青少年的成長規律,尤其對小年紀學生會造成問題,特別是當他們不能自律的時候。
他解釋,青少年必須通過不斷的實驗、各種與人溝通、交流、反饋,才能對應確立人際交往的尺度的拿捏,缺乏這些,在心靈上、情緒處理、壓力處理特別不能拿捏,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影響。
“不單止在學習,知識學術上,在個人的成長,也會慢慢看到這個影響。家長社會必須正視,在未來的日子想辦法彌補這一塊。”
助學校推廣發明創新
曾擔任公司董事經理,也是科技相關公司的董事的鄭展興本身擁有3項專利權,他出任沙巴崇正學校校長其中的期許是協助學校推廣發明與創新,甚至申請專利權,他認為,學校方面可以做到的是從“功能性專利”(utility patent)著手。
他表示,知識產權(Intelectual property,IP) 基本上分為4個方面,即版權(copy right) ;商標(trademark);商業機密(trade secret),以及專利權(patent)。
他說,對孩子們而言,要做專利的過程相當困難,除了必須把整個創作的創新創意及思維全部寫下來,也需要通過全世界的一些專利檢索(patent search),是非常嚴謹的過程,而功能性專利則比較容易做到。
“功能性專利”是在某物品的使用方法上創新,例如在雨傘加上儲水的功能,使雨後收納雨傘時不會滴水;雨傘雖早被人發明,但有儲水功能的雨傘就有“功能性專利”。
他表示,這樣的專利一般上時間會比較短,但也較容易實現和達成,像一些臺灣的大學也著重於“功能性專利”,鼓勵學生做這一塊,因此,沙巴崇正學校會在這方面著手。
設創客坊推廣STEAM
沙巴崇正中學於2017年起推廣STEAM教育(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並設立“創客坊”(Maker Lab)作為發展平臺。
談到創新創意,鄭展興說過,創意不是被教導而是被激發的,靈感則是源自於認真感受和觀察生活,以及敏銳的思考。
“當大家談到創新創意,創新創意本身是一個結果,但當一個孩子不能用心地去生活,就不會有創新創意;因為當你生活用心,才能夠發現生活中的不方便和困難,才會去思考要怎麼解決問題。”
“我們周遭看得到的一些創新創意,都是人們發現了不方便,即他每天做同樣的動作時發現,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做,所以更需要在孩子的態度上先培養,才能說創新創意。”
因此,對他而言,當孩子發現困難,是最好的事情,“如果孩子有把困難寫下來的習慣,那就要恭喜他,那是創新創意的第一步、第一件事情。”
晨讀 培養學生閱讀
閱讀對學習非常重要,鄭展興在出任校長後,在學校積極推動閱讀風氣、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是他非常在意的一點。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沙巴崇正中學實踐固定每天晨讀的概念,每天十分鐘,他認為,一開始閱讀時,不要強迫太長的時間,讓孩子自己選擇書本,父母和教師可以建議,但不要給太難的書,讓閱讀有趣味。
“我們的早讀,如果你能夠堅持累積十分鐘就夠了,一個星期下來如果你有一小時的閱讀,若可以再加上晚上,那就足夠了。”
鄭展興說,校方鼓勵學生寫閱讀報告,雖然那會有壓力,但開始時校方必須這麼做,以便能夠量化學生真的有在做這個動作。
“小年級的我們儘量要他們簡單扼要把故事、心得寫出來,引導他們看書時會找出重點、學習到什麼,這樣的習慣培養,能夠讓他未來更有效地看書。”
“等到他們上了高中,如果可以花兩個月看完一本書,能夠做閱讀分享,這是可以(做到)的。”
看故事書養成閱讀習慣
談到他本身是如何培養閱讀習慣,也與沙巴崇正學校有莫大關係。
出生於柔佛,年幼時移居沙巴的他,小學畢業於裡卡士中華小學,那時家裡沒什麼錢買書,到了中學,來到沙巴崇正中學,圖書館可說是個為他開啟的宇宙,對他而言,圖書館就是一個天堂。
他開始時最大量閱讀的是中國民間故事,一天看一本明天還了再借,看的都是很短篇的中國民間故事,“那時不見得說我喜歡閱讀,但喜歡看故事,從這邊開始,閱讀成了我的習慣。”
到後來他看中華名著、翻譯西方名著、名人傳記、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以及部分的英文名著也主要在中學完成。
在大學期間,他看很多西方名著,包括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亞當史密斯的《富國論》等,對他日後影響衝擊相當大。
自稱為雜食閱讀者的他這3年主要猛啃教育類的書,平均每兩三天一本,對他而言,書本更是必須隨處都有,包括在床前、廁所等,隨手都能看書;每天臨睡前閱讀一個小時是他的習慣,也有看到重要內容做筆記的習慣。
家長教師須以身作則
鄭展興認為,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父母、老師必須做良好的示範,孩子就會學習。
像他的父親雖然小學讀了沒幾年,但是家怎麼窮,一定有訂一份報紙─華文報章。“爸爸每天忙完活,閱讀報紙是所有孩子學習的榜樣。”
他說,記得那些年代,報紙轉載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父親會把文章小心翼翼地每期剪下來保存。
“我會好奇閱讀他覺得如此珍貴的文章,父親做了很好的示範,那也是我們兄弟姐妹必看的。”
他相信,成功培養閱讀習慣,就不怕孩子不會學習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