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加略山爱的基金会创设恩典训练中心,为无国籍及边缘儿童提供教育,以期照亮孩子的生命,也为社会带来好的转化。
恩典训练中心(Pusat Bimbingan Alternatif Grace)位于沙巴东海岸的斗湖阿拔士路5哩。12年前初成立时,该中心只有20位学生,如今学生人数增至469人。
ADVERTISEMENT
该校的学生以非公民为主,他们的父母不是本地人,有些有护照,孩子都在这里出生,但很多没有报生证也没有国籍。
另外,有些孩子的双亲其中一方是马来西亚人、一方是非公民,但因父母的证件不完整,例如没有结婚证书,以致孩子不是公民甚至无国籍,即使有报生证,也被拒于政府学校门外。
有些有报生证的孩子家长会尝试向教育部申请,让孩子进入政府学校就读,但最终被录取的例子少之又少。
恩典训练中心创办人当初不忍无法上学的孩子在街头遊荡或无所事事,甚至可能误入歧途,而设立了这所学校。

办学象征式收费
虽是为边缘孩子办学的非营利机构,并只收取象征式的收费,但该中心竭尽所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训练中心目前共有12位教师及5位临教,学生年龄介于5至18岁,共有16个班级,分为基础班(相等幼儿园)共有131人;小学一至六年级共有307人,以及六年级高班(相等于中学初中一至中五),共有51人,分为上下午班上课。
该中心所教导的科目大致上与政府学校一样,包括马来文、英文、数学、中文、道德教育、音乐、电脑及舞蹈等,并设有技能班,让学生学习烹饪、烘焙及生活技能等,其他设备还有电脑室、图书馆及牙科室等。
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加上须符合政府防疫标准作业程序,该中心在去年开学之前扩充了课室,确保让学习停摆多时的学生能回校上课。

杜悦湘:给孩子机会
一个帮助 改变一生
恩典训练中心校长杜悦湘表示,该中心的成立是因为看见这些孩子的需要,若能够给他们一个机会,相信也等于帮助和为社会带来好的改变。
“我们看到这些孩子,不是看到他们的非法,而是看到孩子的生命和前途。这样的事一定要有人去做,而我们愿意去做。”
她也说,这些孩子的父母亲大多没有钱,但还是坚持要孩子读书,老师们看到父母亲的心也很感动,尽量给孩子们最好的。
“我们在金钱方面或许无法帮助他们,但在教育方面,我们会做到最好来帮助他们、给他们最好的教育。”
她表示,这些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前途茫茫,老师会灌输他们对生命正面的思想、给他们希望,要他们把握机会,求取知识改变人生。
对于面对家庭问题及困扰的孩子,老师也会充当心理辅导师,给予安慰、辅导及接纳他们。
“我们有做家访,知道孩子面对的情况,他们很多是父母分开、离婚、再婚,甚至父母不要他们或已去世,有的跟亲人住或住在很简陋的地方,生活贫困。”
她也透露,该中心于去年11月开学时,要找学生回来上课,结果有约150名学生再也联络不上,也不知去向。

用教育建立孩子自信
杜悦湘表示,这些孩子在充满荆棘的环境中长大,该中心希望透过教育,能让他们抓到生命中的意义,不会再觉得自己没有用、自卑或没有前途。
“我们希望教育能建立他们的自信,长大后出去找工作,也能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能够胜任有关的工作。”
她表示,有些毕业后已工作的学生有时会回校探访及探望老师,看见他们没有因週遭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学坏,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是老师们最大的欣慰。

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
杜悦湘也表示,至今仍有人会质疑该校的做法,包括会有人说为什么要去帮助这些(非公民)学生,不如去帮助有需要的马来西亚人。
“对我们而言,这方面(帮助大马人)的工作已经有人做了,我们就去做一些人们不愿意及政府也没有做的事。”
她表示不会怪批评者,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见这样的教育对孩子及整个社会长远的影响。
她也希望社会大众打开心扉去了解学校到底在做什么,并欢迎人们投入参与,不管是在金钱或任何的贡献,包括去当临教,他们都接受。
学生越来越多
筹办学基金 最大挑战
杜悦湘表示,该中心面对的最大挑战是资金问题,并在筹募办学基金方面苦苦挣扎,只能尽力筹款确保学校能继续运作下去。
此外,该中心虽有教育部的批准,但基于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也会顾虑当局的反应。
在该中心任职至今10年,并于3年前出任校长职的杜悦湘表示,自己也是一名母亲,跟这些孩子在一起的时,能体会到他们无奈、无助、失落和失望,他们当中有些故事让人很心痛。
“这里的学生可说60%至70%都是有故事的人,你会不捨得放弃他们。”
她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所学校,了解该校在做什么,甚至一同参与,并能献出爱心,给予孩子帮助。
有关恩典训练中心详情,可联络杜悦湘(电话:019-808 8281)或浏灠该中心网站(https://www.gtctawau.com)。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