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报章新闻标题:“某某事件罗生门”,我问孩子,知不知什么是罗生门?发现非但孩子不知,其实还有很多人也不晓得。其实这个名词来源很久,出自1950年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简单来说就是“各说各话”,但为何罗生门会变成各说各话呢?
再把故事回推,其实电影是根据芥川龙之介1917年出版的短篇集改篇的,真正的故事情节出自短篇《竹薮中》,描述某男人被杀,法官审问男人的妻子和凶手,却得到互相矛盾的说词,于是只好招魂让死者亲自述说,没想到更加矛盾!而短篇《罗生门》叙述京城的城门,有老妇收集死人头发变卖,被武士责问说她亵渎尸体,老妇说女死者生前也不是好人,而她现在为了生存不得不然,武士领略人性的自私,瞬间从正义变卑劣,强抢老妇的衣服拿去变卖,好让自己活下去。黑泽明将两个故事混在一起,电影《罗生门》情节紧凑,当时影响很大,“罗生门”遂成了流行词。这种故事手法,后来还被莫言用在小说《檀香刑》中。
ADVERTISEMENT
另一个报章杂誌习惯用语是“前世今生”,例如“某某食物的前世今生”、“某某小镇的前世今生”,这是来自美国心理医生Dr Brian Weiss 于1988年出版的书,描述他在用催眠回溯寻找病人心理问题的童年根源时,发现可以回溯到出生以前,竟然还有另一段生命记忆!他的第一本着作《Many Lives, Many Masters》说的就是他最惊人的个案:在催眠回溯中找到86个前世的女子。
当这本书1992年由台北张老师文化译成《前世今生:生命轮迴的前世疗法》时,造成大轰动,三年内印了三百多刷,当年常常可以看到各种讨论,也因此“前世今生”就变成惯用语了。
另一个常见的用词“全方位”,也是出自畅销书,当年台北天下文化开始出版不被看好的科普(popular science)作品时,精选西方重量级作品,包括《混沌》等等,1991年出版了英国戴森教授(Freeman Dyson)1988年的作品《全方位的无限》(Infinite in All Directions),书中所呈现科学的人文关怀,讨论的范围从生命到宇宙,还在书中提出了十分着名的“戴森球”(Dyson sphere)概念,乃一种获取恒星能量的设计。
此书在当时引起极大迴响,长销十年。自从它出版之后,我就在媒体上常看到“全方位设计”、“全方位思考 ”之类的用法了。
我们现在常常受到中国大陆俗语的影响,不过仅仅十年以前,影响本地最大的是香港和台湾的文化,从影视、歌曲到用语皆然,虽然以上这些畅销作品是发生在港台(当年我们这里也没有多少正版中文书),但也影响了所有中文世界。
顺便提到“迷因”(meme),其实是英国演化生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他最重要的着作、1976年《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提出的概念,大意是“文化基因”,中文版于1995由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后,虽然也是畅销书,该名词被音译成“瀰”,并未受到很大注目。直到最近几年,meme一词在欧美网络世界广传后,另一个译名“迷因”才成为网络流行中文名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