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打根5日訊)海龜之友教育及研究機構(FOSTER)主席於國堅表示,沙巴民間的確有吃海龜肉的飲食習慣,所以海龜保育意識的推廣工作可說至關重要。
他說,要推廣並提高當地人對海龜保育的醒覺意識,首先非政府組織必須和當地居民達成密切且良好合作關係。
ADVERTISEMENT
“就像FOSTER之前和裡巴蘭島民達成合作關係,和島民也很熟絡,若有人到裡巴蘭島偷海龜蛋,我們會第一時間知道,因為我們一直保持密切聯繫。”
於國堅今日接受《星洲日報》訪問,針對於本月初有11只綠海龜在仙本拿邦邦島遭人宰殺煮熟課題,如是表示。
殺海龜有2說法
於國堅表示,在從事海龜保育工作的一些人口中得出兩種說法,一種是犯罪集團宰殺烹煮海龜以販賣牟利,另一種則是當地居民宰殺海龜食用。
“由於涉案的犯罪分子還沒落網,我們不能排除任何一個說法。”
“我們保育機構除了推廣保育海龜活動之外,還要查出犯罪分子宰殺海龜的原因,尤其是查出販賣海龜肉是否已成為他們用來謀生的手段?”
“我們不知道是否有當地人正在非法販售海龜肉牟利並作為謀生手段。若是,我們就需要研究如何幫助他們除了宰殺海龜之外,是否還可透過其他管道賺取收入。”
須杜絕殺龜賺生計
“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再讓他們用宰殺海龜來賺取生計。”
於國堅表示,仙本那有長達10至20多年,可說相當依賴旅遊業帶來收入,並形容如今的仙本那旅遊業因飽受冠病疫情影響,已變得“亂七八糟”。
“(宰殺)海龜是否已成為當地人謀生手段?我們還需要再進一步觀察。”
於國堅也說,鑑於海龜之友教育及研究機構目前能力有限,只能暫且把關注焦點集中在裡巴蘭島海龜保育工作上。
疫後到仙本那考察
“我們或許要等到(冠病)疫情出現好轉後,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才能到仙本那考察,尤其是與當地居民達成一種良好密切的合作關係,這很重要!”
“推廣海龜保育的意識醒覺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我們要進行觀察工作,包括在當地找來已具備保育意識的年輕人,並達成合作關係,一起推動保育工作。”
據悉,海龜之友教育及研究機構在2013年7月與沙巴野生動物局簽署為期5年的諒解備忘錄,在裡巴蘭島推行海龜保育工作。
該組織迄今已為這個項目資助超過百萬令吉,並已成功釋放超過4萬隻海龜,同時也在2018年把相關合作再延長5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