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書法兩通神 依樣葫蘆可亂真
花甲潛心修漢隸 臨摹集字是能人
書畫臨摹複製技藝,即通過勾稿、落墨、著色等對古書畫進行復制,是傳承中國古書畫藝術及技法的重要手段。
ADVERTISEMENT
書畫臨摹複製技藝最早可溯源至東晉時期,顧愷之曾在《畫論》中較為詳盡地論述了“模(摹)寫要法”。此後,南齊至唐宋的古籍畫論中,對謝赫、李公麟、米芾等書畫大家的臨摹活動和心得也均有記載。現存於世的古代書畫中,摹品十分常見,如神龍本《蘭亭序》為唐代摹本,《洛神賦圖》《虢國夫人遊春圖》為宋代摹本。在原作已不存於世的情況下,摹本即成為唯一展現原作風貌、且極具歷史與藝術價值的珍品。
山打根便有一位潛心研究書畫臨摹複製的老先生,經過他複製的書畫作品,惟妙惟肖,幾可亂真。他便是前馬來西亞書藝協會山打根聯委會的財政——已故楊嘉霖先生。
楊嘉霖生於1939年生於山打根,從小便富有繪畫天賦,且在水彩畫上頗有造詣。至於書法,他是在60歲以後才開始專研。第一次與他見面,是因為他為了報名參加書法比賽,特地到我家“求教”許多書法問題。“博學之,審問之”,他總像孔子進入太廟後一樣,“每事問”。因為具有不恥下問的精神,他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了許多書法的技巧知識。後來,他在那一場比賽獲獎,因而與書法結下不解之緣。而我們,也因為書法而結為忘年之交。
二十多年來,他無數次來我家“尋寶”。只要與書法相關的書籍,他都一一借去複印,仔細揣摩。因為本身就具有很紮實的繪畫功底,一般只要有一本字帖作為參考,他便能在極短的時間以“集字”的方式創作一件頗有水平的作品,甚至達到幾可亂真的程度。
2000年,楊嘉霖以一幅隸書條幅代表書藝協會山打根聯委會參加晉漢省聯委會主辦的“千禧年大馬書藝聯展”亮相全國書壇。條幅中的四個大字“琴韻書聲”便是以中國當代隸書大家張又棟的書體作為藍本進行再創作,無論從字形和神韻都可媲美原作者,傳為美談。
2001年,楊嘉霖再次以一幅隸書中堂代表書藝協會山打根聯委會入選第一屆馬來西亞全國書法大展,在吉隆坡創價學會展覽廳中展出。這幅作品,他取法漢隸中的《張遷碑》、《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等諸碑,做到筆畫生動、結構大方,非常難得。
2002年,為配合書藝協會山打根聯委會顧問拿督佘智瑞八十晉一大壽,書藝協會特別主辦了一場全州書法邀請展,廣邀州內書法家參與。楊嘉霖便以一幅別開生面的扇面書法參加展出,獲得各方的好評如潮。這一幅作品,他再次結合了漢隸的各個碑帖的精華,以集字方式創作,把漢碑中的殘碑斷痕表現得淋漓盡致。
除了隸書,楊嘉霖一樣可以將各家各體以集字手法表現。從他送給我舅父楊耀祥的一幅《東坡望月圖》中,“風靜書窗月滿樓”七字草書便是參考網絡書家字形,而東坡人物則是取法當代人物大家範曾的蘇東坡造像,兩者在楊嘉霖巧妙安排之下,猶如自然天成,毫無突兀之感,真可謂是書畫臨摹創作之能手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