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康華
莊子愛用大樹來比喻無用之用,以相對論的方式,用“無用”突出“有用”。
ADVERTISEMENT
在《逍遙遊》篇裡,惠子向莊子講述一種樗樹,這種樹長得臃腫彎曲,不合規矩標準,而且它還有一種臭味,長在大路旁,木匠看都不看它一眼。樗樹因為大而無用,不會被人砍伐,所以才得以終其天年。對樗樹本身來說,它最大的用處,正是“無用之用”。
在《人間世》篇,莊子提到一棵很大的櫟社樹,它也是不材之木,無處可用,木匠也不砍它,還說了它一頓。櫟社樹很不服氣,夜晚託夢對木匠說,“如果我有用,早就給你們砍了,哪還能活到現在?你只知道有用之用,卻不知道無用之用”。對櫟社樹來說,因為無用,所以得以保身。
莊子又提到一棵出奇的大樹,它之所以長得高大,是因為它什麼用處也沒有。莊子說,有一種“神人”,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恰恰就像這不成材的大樹!
莊子追求的,可能就是他所說的“神人”境界,超然物外,以一個“無用”的旁觀者看世界,不與世爭,不用汲汲去追求功利,徒給自己壓力。
天生我材必有用。生而為人,我們當然要做個有用的人,但在現實裡,不管是職場還是團體組織,有時你會發現,由於各種因素,無用者往往被賦予高職,能大用者卻被冷落一旁,因為用人不當,結果事情被弄得一團糟,最後要他人來為他“執手尾”。
當然也有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者,但在任人唯親的安排下,賢能者往往被排擠;或是能者多勞,功績卻給別人搶了去。難怪英語有句: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麼,而是你認識了誰。白話一點就是要學會做人,認識該認識的人,否則單單隻會做事,卻不懂得遊戲規則,英雄也無用武之地。
有用或無用,可以是很主觀的。懷才不遇時是根草,遇到了伯樂就是塊寶。有人無才也無德,可能他前世修來福報,無需力求上進,不費吹灰之力就坐上了高位。其實,他只是掛個名,因為會有別人替他做事。
如此無用,還不如做一棵路邊的大樹,讓人乘涼,也不能說是一無是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