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華
忽然想起在70年代的一部電影,便是香港導演龍剛拍的《昨天今天明天》,演員有張沖和薛家燕等人,描寫香港發生了一場鼠疫,疫情迅速蔓延,死亡人數日愈增加,造成人心惶惶,政府束手無策,最後是一名女醫生研製出新型疫苗,城市才逐漸恢復生機。
ADVERTISEMENT
龍剛導演後來講述,他這部電影乃改編自法國作家卡繆(Albert Camus)在1947年出版的小說《瘟疫》,他把背景改在香港,原本片長兩小時,卻因為“上頭”指控電影內容帶有政治諷刺意味,被大量刪減至72分鐘,否則不準上映,片名也不能用《瘟疫》,改為《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今天明天》應該是卡繆小說《瘟疫》拍成電影的最早版本,20年後才出現該小說的英語電影版本,由法國、英國和阿根廷合作拍攝。
求學時曾看過另一部與瘟疫有關的影片,改編自德國作家托馬斯曼(Thomas Mann)的小說《魂斷威尼斯》,講述有位德國作家(電影把作家身份改為音樂家)到威尼斯尋求靈感卻迷上了一名美少年,此時威尼斯開始流行霍亂,但音樂家遲遲不肯離開,最後不幸染上霍亂而死於威尼斯。
印象最深刻的一部瘟疫電影是《Cassandra Crossing》,演員有蘇菲亞羅蘭和理察哈里士等大卡士;講述一列火車的旅客被一種迅速蔓延的病毒染上,國際警局為了不讓病毒傳染給他人,在火車旅客不知情下,打算在火車開到Cassandra大橋時把整列火車炸掉。
假設你是那位必須執行任務的人,為了沿途成千上萬的車站旅客及居民的生命安全,火車上數百名旅客的生命操縱在你手上,你下得了手嗎?
以上是我在七、八十年代看過有關瘟疫的電影/小說,當然故事說的不只是瘟疫,而是說它對人性所起的變化。
像此次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模式和態度,不管文明有多進步、經濟有多繁榮、物質有多豐富、科技有多發達、網路有多快速,瘟疫一來,我們都變得孤立無助,短短几個星期,多少家庭多少行業即陷入困境,這才發現,人生原來是這般不堪一擊的脆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