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沙巴特写

发布: 4:47am 21/05/2025

婆罗洲小矮象

婆罗洲小矮象

人象共处 路漫漫 专家倡全民保育扭转对立

保育专家提倡人类与婆罗洲小矮象和平共处。(图:Seratu Aatai脸书主页)

在沙巴,一群默默耕耘的保育工作者努力搭起人与象之间的桥梁,试图改变“对立”的视角,让保育成为全民共同的责任。

ADVERTISEMENT

知名的保育专家努扎法丽娜博士任职于沙巴大学,同时也是非政府组织“Seratu Aatai”(意为“团结的心”)的创办人兼总监。她认为,人与野象的关系,并非只是冲突,更是一场共处与理解的旅程。

她强调,要成功保育婆罗洲小矮象,除了科学研究,更需走入社群、倾听民声,协助人们与这些“温顺巨兽”和平共处。

安妮公主(左)颁发惠特利自然保育奖给努扎法丽娜。(图:Seratu Aatai脸书主页)
努扎法丽娜膺“绿色奥斯卡”

努扎法丽娜近日荣获有“绿色奥斯卡”之称的英国2025年惠特利自然保育奖(Whitley Award),并获赠5万英镑(约28万7000令吉)拨款。颁奖典礼于4月30日在伦敦皇家地理学会举行,由英国王室成员安妮公主亲自颁发。

她指出,婆罗洲小矮象因数量稀少且持续减少,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目前沙巴境内估计仅剩约250头。

保育人员为一头婆罗洲小矮象戴上追踪项圈。(图:Seratu Aatai脸书主页)
矮象生存需社群理解与支持

努扎法丽娜表示,婆罗洲小矮象的生存不仅取决于政府与学术机构,更需要在地社群的理解与支持。

“我们不只是研究大象的生活轨迹与行为模式,更希望与社群一同学习、共同找出解决之道。人类才是真正的保育关键。”

她披露,她的团队在与受象群干扰的村子交流时,发现不少村民在象群闯入时手足无措。

“象群体型庞大,村民主要依靠油棕种植维生,一旦象群入侵,恐惧感容易升温,我们必须协助他们正面理解问题。”

努扎法丽娜向马新社记者讲解一副在沙巴大学热带生物与保育研究所展示的婆罗洲小矮象骨架。(图:马新社)
引导村民改观参与保育

因此,在努扎法丽娜的带领下,该团队长期推动教育与对话,改善社群对象群的观感,并引导他们参与保育行动。她说,许多人认为保护婆罗洲小矮象是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的责任,但其实也是这些村民的责任,因为他们是象群最亲近的邻居。

努扎法丽娜强调,人象冲突不能以“搬走大象”了事,更不能抱着“不是在我家就好”的态度。

她说,象群倾向进入缺乏电围篱和水沟等设施的小型园地。遗憾的是,多数小园主负担不起这些设施。因此,她认为,有能力的大型园坵业者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协助应对问题。

她指出,执法虽重要,但当局更需赋予村民工具与能力,协助他们自我保护。她也表示,沙巴人民普遍理解人象冲突的根源,亦珍惜象群的存在,但是他们更担忧的是大象踏入生活区域带来的威胁。

“我们必须协助社群了解象群栖息地正在不断缩小。解决方案需要所有人,不只是小园主,还包括大地主的通力合作。我们必须采取更大规模的方式,不能只靠零散的努力。”

尽管如此,努扎法丽娜也坦言,要把所有利益相关者凝聚在一起、推动共同愿景,仍是一项极大挑战,这将需要持续的合作、信任与同理心。

“我们致力于成为桥梁,连接村民的声音与掌握资源的单位,包括政府与国际机构。唯有共识与合作,才是长远解决之道。”

野象的生活区域被一条道路分割。(图:Seratu Aatai脸书主页)

努扎法丽娜展示于今年4月获颁的惠特利自然保育奖奖牌。(图:马新社)

.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