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庇24日讯)当年亚庇建国中学多名学生在“建中发展之父”已故拿督斯里邦里玛陈友仁局绅设立的奖学金计划受惠,进入建中接过独中教育。
现任建中校友会主席林天宾是第一批奖学金受惠学生之一, 毕业多年他一直心怀感恩,因此在当上校友会主席后,秉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理念,加上理事及校友大力支持下,校友会发起奖学金计划,藉此回馈及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
ADVERTISEMENT

(左)理事赖善谦(站者左)、丁国浩(右二)及邓进源(站者右),为入读拉曼大学的招家俊(前排右三)打气。
校友们视前任董事长陈友仁为模范,傚仿其当年的做法,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在校求学期间免费学杂费、住宿费与伙食费,甚至提供零用钱。
碍于资金有限,2016年啟动的奖学金计划每年只赞助1名学生,6年后就有6名学生同时受惠。每名学生每年的费用逾1万2000令吉,包含学费、杂费、书本、零用钱、班费等,宿舍生则还有包含宿舍费、伙食费等。
完成6年学业
招家俊上大学了
奖学金计划的首名受惠学生招家俊,也是校友会赞助的第一名毕业生,完成了六年独中教育,最近念完大学先修班,接着入读拉曼大学软件工程系。
现年20岁的招家俊是家中独生子,父亲是一名机械维修人员,母亲是家庭主妇。
招家俊在亚庇雅导小学是精英班的学生,成绩优异,尽管他清楚知道独中教育很好,但是因为家境问题,从来不敢想过或要求进入独中。
虽然没有计划进独中,但他还是参加入学试,结果2所独中的入学试结果都优异,皆获得全免学费。

家庭压力不敢唸独中
“如果家里有能力,我的首选绝对是独中,但就算获得全免学费,读书期间还有其他费用,沉重的开销必定会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
“六年级班导师当年有问谁想要进独中,几乎全班同学都举手,只有5个人包括我在内没举手。没想到班导师会向建中校友会推荐我的名字,更没想到自己成为了校友会奖学金的首名幸运儿。”
他说,自己和父母都感到非常幸运和难以置信,因为真的是“一毛钱都不用出”,还有校友会给零用钱,而他的任务只是要把书念好。

保持专注不靠死背书
校友会奖学金计划的条件是成绩要保持优秀,但招家俊从来不觉得这个条件有压力,因为他有自己的一套读书技巧,每次都能考到好成绩。
他分享自己的读书方法是保持专注力,从来不用靠死背。“如果我要念书,或做好一件事情,一定会全力专注,不碰手机或做其他令自己分心的事情。”
他由衷感谢建中校友会为他实现念独中的梦想。他说,将来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后,一定会在能力范围内尽量付出回馈母校,让家境贫寒的学生跟自己一样,有机会进入独中求学。
今年赞助增至2人
同时,林天宾表示奖学金名额虽然不多,但校友会欢迎各校推荐适合的学生人选,让成绩好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建中接受独中教育。
他指出,校友会不限制申请人数,每次会进行家访才决定人选。
他也说,校友会今年开始将赞助学生人数从1人增加到2人,而今年新生还有一个名额。
“每年赞助2名学生的话,一年的费用就高达10万令吉,校友会的目标是逐年增加赞助人数。因此,我们希望歷届校友都能够支持校友会的奖学金计划,为母校献一份心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