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庇20日讯)野生动物专家认为,若州内猕猴为患及氾滥问题不解决,沙巴或许会有爆发传染病的风险。
达瑙基郎野外中心总监柏诺谷森博士指出,猕猴是诺氏疟原虫(Plasmodium Knowlesi)疟疾的病原宿主,科学家也曾在古达的猕猴发现诺氏疟原虫寄生虫的存在。
ADVERTISEMENT
他表示,一旦蚊子叮咬这些带有寄生虫的猕猴后再叮咬人类,这些都会造成人类感染诺氏疟疾的风险。
“随着人类与猕猴衝突日渐严重,加上人类居住地点与猕猴栖息地相近,没有预留一些区域作为缓衝区,这些也会是造成传染病散播的风险。”

形容猕猴为“机会主义者”
柏诺在出席“管理人与猕猴共享空间”研讨会后向记者指出,泰国、香港及西马同样是面对猕猴扰民问题的地区,相关地区的专家也会出席本次的研讨会,与沙巴业者分享经验和解决方案。
他指出,当局在今日有讨论所得及拟定解决方案后,也会透过多个单位向受猕猴影响的地区民众进行宣导,希望他们能跟随这些方案行事。
他也形容猕猴为“机会主义者”,或透过机会寻找合适的生活模式,特别是现代人若不妥善处理厨余或乱丢垃圾,这些也会增加猕猴在当地“落地生根”的机会。

适应性强繁衍迅速
另外,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灵长类动物专家组人与灵长类动物互动代表费莉希蒂奥拉姆博士则表示,猕猴是群居动物,若相关地区发现有一隻猕猴存在的迹象,或许意味着还有一群在附近生活。
她提醒沙巴野生动物局及民众,猕猴是适应性强的野生动物,一旦牠们习惯某个地区的情况及生活后,很快就能繁衍生息。
“所以我们必须确保人类不会在不经意下製造一个适合牠们生长及成军的环境。”
她补充,当局必须要民众及社区合作,共同管理当地社区出现的猕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