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乡墨苑】斗亚兰镇的师徒情之吴观生(上篇)




禅艺情缘斗亚兰 师徒接力弄书翰
开来继往经年后 徒子徒孙耀墨坛
中国传统学术向来重视师徒传承,有道是:师徒如父子。拜师是学习中国传统技艺的头等大事,中国很多传统技艺都讲究拜师学艺,如戏曲、书法、国画、中医、茶道等。
ADVERTISEMENT
书法史上就有个笔法传承图谱,从中可以看到自蔡邕而下,书法的核心笔法一直是在钟繇、羲献父子、王僧虔、智永、虞世南、欧阳询、陆柬之、张彦远、褚遂良等,代代传承。在沙巴,书法师徒传承之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斗亚兰这个小镇更是尽显无遗。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擅长书法的开印法师在斗亚兰山区创立寂静禅林后,书法艺术的苗子便在这个小镇扎根成长,开花结果。
寂静禅林的宗旨之一便是以人间佛教的特征来达到净化人心的目标,开办书法班更成了禅林接引渡众的方便法门。在开印法师悉心耕耘下,慕名前来学艺的来自全州各地,一批又一批的书法人才辈出,其中以吴观生最为出色。
吴观生为沙巴斗湖端口客家人,为人诚恳,热心公益,早年业余曾在客青团及斗湖佛教会服务多年。
吴观生跟随开印师父修学禅法,很自然得也跟随法师学习书法,按佛教的说法是”随顺因缘”,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吴观生回忆说,禅林书法班始于2008年,学员大约二十余人,大部分是禅林信众,其中也有来自亚庇和丹南的书法爱好者,而最远的是他,每个星期六都需要驱车数小时才能上山向开印法师学习书法,非常不容易。
虽说不容易,却是最惬意。吴观生回忆道,与师父品茶问道与请教书法上知识的日子,无比快乐,法喜充满。多年来,他有机会多次跟随开印法师出访国内外与书、茶、禅、佛学等等有关的单位,无形中提升了自己对书法鑑赏的能力,受益匪浅。
2011年,退休后的吴观生为了能全心全意参与禅林活动,举家搬迁到斗亚兰定居。从此禅林便成了他夫妇俩的第二个家,除了上山供养僧团,在家临帖挥毫也成了他晚年生活的日常。
对于一般人来说,作为世间法之一的书法与佛法的修学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没有任何牵扯。然而,对吴观生老说,两者不仅关系密切,且可相互助益。他认为,书法是其中一个摄心的好方法,在学习临帖和创作的过程当中,身心自然会处于一种沉静、喜悦的状态。这种当下沉静喜悦的状态,其实便是佛法中所谓禅定的境界,因此透过书法的学习,绝对有利于吴观生在禅修上的进取。
当时,在斗亚兰退休资深老师蔡连英建议及鼓励下,吴观生决定在斗亚兰成立了精明书法班,指导镇上一班对华文书法有兴趣的民众、学生共同学习,推动了一股地方民众学习书法的热潮。
后来,又在蔡老师师的推荐下,受邀在肯特师范学院及多间小学开设书法课程,辅导学生走上书法的正轨,对内陆书法风气的推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